该村郑、郭两姓结亲,郑夫早亡,郭姓媳妇奉牙齿俱落之婆母,以乳汁养之数年,感动上天。清顺治三年(1646),此处刮起特大旋风,风沙走石,大木皆拔,村中房舍千余间尽被毁,唯独郭寡妇四间草房安然无恙,事后,“郭家贤孝女,郑家好儿媳”之俗语,广为流传,郑郭因此得名。1983年郑郭分为南街、北街两个村。 |
《元和郡县图志》记载:“东魏孝静帝以淮南内附,置北扬州、理项城,乃于项城侨立北丹阳郡及秣陵县”。秣陵一词,始于秦始皇时期,据《国朝金陵丛书》记载:“秦始皇三十六年(前221),东巡至江乘渡。望气者云:五百年后,金陵有天子气,因凿钟阜,断金陵长陇以通气。至今呼为秦淮,乃改金陵邑为秣陵县。秦之秣陵县,即今县城(指南京)东南六十里秣陵桥东北故城是也。”。 |
西汉元年(前206)“鸿门宴”后,项羽的军师范增隐居此处,建有府舍、花园、亭台楼阁,颇为壮观,后起集名范亭集。清咸丰十一年(1861),赵作宾倡捐修寨,名范亭集寨(又名集成寨)。1947年,拆寨,简称范集。 |
三张店,明代中期,以当时太康县西南的张氏来此经营盐店,孙店南虹河的章氏迁来居住,项城秣陵的臧氏前来经商,三家共居一村,称三张店,简称三店。 |
原名“百冢铺”,因淮阳县城至此有100个冢子而得名。清宣统三年(1911)修寨,更名“永丰”,取永年丰收之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