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兴义市清水河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兴义市清水河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隶属于清水河大队。

1966年四清运动后,隶属于清水河公社。

1994年地名补查和资料更新调查后,隶属于清水河镇。

2007年11月,根据《兴义市人民政府关于对清水河镇村级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兴府﹝2007﹞88号文件,同意撤销黔西村、联合村,设立黔西村,办公地点设在原黔西村办公室。

2016年10月24日,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撤销清水河镇黔西村民委员会设立社区居民委员会的批复》,同意撤销黔西村民委员会,设立黔西社区居民委员会,其管辖区域不变。

2018年8月20日,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设立清水河镇泥溪社区剧名委员会的批复》兴府函[2018]170号文,同意设立清水河镇泥溪社区剧名委员会。

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该村寨属于清水河大队。

1966年四清运动后,该村寨隶属于清水河公社。

1994年地名补查和资料更新调查后,该自然村寨隶属于清水河镇。

2007年11月,根据《兴义市人民政府关于对清水河镇村级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兴府﹝2007﹞88号文件,同意撤销新丰村、新建村,设立新丰村,办公地点设在原新丰村办公室。

2019年新丰村改为品甸村,沿用至今。

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该村寨属于清水河大队;1966年四清运动后,该村寨隶属于清水河公社。

1994年地名补查和资料更新调查后,该自然村寨隶属于清水河镇;2007年11月,根据《兴义市人民政府关于对清水河镇村级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兴府﹝2007﹞88号文件,同意撤销向阳村、新场村,设立新场村、新场村村民委员会,办公地点设在原新场村办公室。

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该村寨属于清水河大队;1966年四清运动后,该村寨隶属于清水河公社。

1994年地名补查和资料更新调查后,该自然村寨隶属于清水河镇;2007年11月,根据《兴义市人民政府关于对清水河镇村级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兴府﹝2007﹞88号文件,同意撤销双桥村、新田村,设立新双桥村、双桥村村民委员会,办公地点设在原双桥村办公室。

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该村寨属于清水河大队;1966年四清运动后,该村寨隶属于清水河公社。

1994年地名补查和资料更新调查后,该自然村寨隶属于清水河镇;2007年11月,根据《兴义市人民政府关于对清水河镇村级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兴府﹝2007﹞88号文件,同意撤销补打村、田坝村,设立补打村村、补打村村民委员会,办公地点设在原补打村办公室。

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该村寨属于清水河大队。

1966年四清运动后,该村寨隶属于清水河公社。

1994年地名补查和资料更新调查后,该自然村寨隶属于清水河镇。

2007年11月,根据《兴义市人民政府关于对清水河镇村级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兴府﹝2007﹞88号文件,同意撤销联丰村、新华村,设立联丰村,办公地点设在原新华村办公室。

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该村寨属于清水河大队。

1966年四清运动后,该村寨隶属于清水河公社。

1994年地名补查和资料更新调查后,该自然村寨隶属于清水河镇。

2007年11月,根据《兴义市人民政府关于对清水河镇村级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兴府﹝2007﹞88号文件,同意撤销金星村、农忙村,设立农忙村,办公地点设在原金星村办公室。

明清时期属彝族土司,清嘉庆时期属普安州。

1914年划入兴义县。

1932年属第六区响水镇。

1941年,属顶效区威舍乡。

1950年5月成立威舍乡;1959年改威舍管理区;1961年改称威舍人民公社;1984年改称威舍乡,均属马岭区。

1992年设威舍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