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辛榨乡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辛榨乡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据当地传说,明朝皇帝叫朱洪武,下令大杀古代此地农民,不留一个,最后碰到一位土神之后,才停止杀生。一位名叫董中时的人,带领自族人从麻城过籍到此地,觉得此地生活居住比较适宜,便划清疆界,居住此地,繁衍生息至今的董氏家族,其余何姓、汪姓、潘姓也是迁徙到此。建国初名为大董村,后更名辛民十二社。1958年全村在上级下达的各项农业基础建设及村务中获得上级表彰,第一完成任务,很多次被上级奖励红旗,挂在村务办公室四面都是,巡店区区长张胜杰在村考察时发现村办公室挂的很多红旗,便说这个村得到过这么多的红旗,看来这个村实在是很优秀,干脆取名叫红旗大队。这个名字叫出来。直到辛榨乡成立乡政府后,改名叫红旗村,又到2009年社区经济飞速发展,多方面取得好的成绩,被上级领导批准成立红旗社区,后又在此地设立了群众自治组织而命名。
相传当地有位叫辛荣庄的人,在新疆伊犁当过官,卸任回家后,发现当地没有榨坊,就决定自己出钱开一家榨坊。没想到他的榨坊一开,生意源源不断,连隔壁左右的杂货铺、饭馆的生意也跟着兴旺起来了,于是人们就商量在这里开集。取集镇名字的时候,大家说这个镇是辛家的榨坊先起来的,便以“辛家榨”命名。
清康熙年间,廖家先祖从江西省麻城迁徙到这一带,育有10子。后来长大各自成家立业,每个儿子各选一个地方建房,称为“廖家十大份”,后来因各种原因只剩下了大份塆、三份塆、十份塆、四份塆等。以大份塆最大,故名“大廖”,村名依此改成。
相传此地原名鲤鱼洲,明洪武年间,周氏先祖迁居此地,明万历年间,周家富户有位名叫芙蓉的女儿,爱上了邻村一位高姓寒门书生,遭到父母反对,父母执意要把芙蓉许给另一田姓家,芙蓉在田家迎娶前一日自尽。高姓书生后来中了进士,为感芙蓉真情,终身未娶,并用尽钱财,为芙蓉立了烈女牌坊(当地人称为“牌楼”),故该塆得名“牌楼周”,村名也称为牌楼村。到文革时牌坊被毁,但地名依然保留。
相传明万历年间,有辞职官员毛幻,在此建“四报”(报天、报地、报祖宗德、报父母恩)寺,后来村、大队及群众自治组织依此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