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宣城市各县市区历史沿革0

宣城市各县市区历史沿革0

秦初正式置县,定名“爰陵”。

西汉元封二年(前109)改名“宛陵”。

隋开皇九年(589),改宛陵名“宣城”,置宣州。

1949年,宣城县先后属皖南行政公署、宣城专员公署,芜湖专员公署、芜湖地区革命委员会和宣城地区行政公署。

1949年7月宣城县宣州镇(城关镇)及城郊敬亭、莲东、城东三个村置宣城市。

1950年3月,撤销宣城市,改为宣城县辖城厢区。

1987年8月15日,撤销宣城县,设立宣州市。

2000年6月25日撤销宣州市,设立宣州区,至此无更名。

夏禹分天下为九州,属扬州之域;商属勾吴。

春秋时,属诸侯吴国的桐地;战国时,先属吴,后属越,越灭,属楚;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属鄣郡地;汉元封二年(前109),属故鄣县。

建安八年(203),属广德县;三国时,广德县隶属吴国丹阳郡;西晋太康二年(281),改属宣城郡;南朝宋永初三年(422),设绥安县。

宋泰始四年(468),改属南徐州义兴郡。

不久废,复置广德县,仍属宣城郡。

南齐时,广德县属南豫州宣城郡。

梁绍泰元年(555)广德县隶属南豫州广梁郡。

陈永定二年(558)改广梁郡为陈留郡;隋开皇九年(589),废陈留郡,入石封县,改石封为绥安县,属宣州。

仁寿三年(603)隶入湖州。

大业二年(606)又改属宣城郡;唐至德二年(757),改绥安县为广德县,属宣城郡,后改称宣州;五代南唐设广德制置使,属江宁府。

宋太平兴国四年(979)设广德军。

端拱元年(988),改名建平县。

元至元十四年(1277)改广德军为广德路,属江浙行中书省。

至正十六年(1356),改广德路为广兴府,属江南行中书省;明洪武元年(1368),广兴府改称广德府,建平县属广德府。

洪武四年(1371)九月,建平县属广德州。

永乐元年(1403),建平县直隶南京;清康熙六年(1667),建平县改属安徽布政使司,咸丰四年(1854),建平县暂归浙江巡抚代管,同治三年(1864),建平县复属安徽省,隶徽宁池太广道及皖南道;1914年,建平县改名郎溪县。

1922年,设吉原保,属城厢区。

1939年,属第一区。

1940年,直属县政府。

1942年12月10日,改名郎步镇。

1945年11月8日,更名吉原镇。

1949年4月郎溪解放,5月,成立郎溪县人民政府,属皖南人民行政公署宣城专区。

1952年8月,郎溪属芜湖专区。

1971年3月,郎溪属芜湖地区。

1980年2月,郎溪县属宣城地区。

2000年撤地建市,郎溪县隶属宣城市,辖8个镇、9个乡。

2004年底,郎溪县辖8个镇、4个乡。

截至2021年10月,郎溪县下辖7个镇、2个乡。

秦代,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灭楚国,翌年,平江南,置泾县,属会稽郡。

秦末,属鄣郡。

不久,属庐江郡。

西汉元狩二年(前121)七月壬子,改属丹阳郡。

东汉永和四年(139),属宣城郡。

建和元年(147年),仍属丹阳郡。

西晋太康元年(280),今县境泾县、安吴2个县,属宣城郡。

隋开皇九年(589),安吴县并入泾县,属宣州。

大业三年(607年)四月,属宣城郡。

宋元明清,泾县先后隶属宁国路、宣州府、宁国府等。

1912年1月,废道、府,泾县属安徽省。

1914年6月2日,泾县属安徽省芜湖道。

1928年直属安徽省。

1932年4月2日,泾县属安徽省第九区。

10月10日,泾县改属安徽省第九专区。

1940年5月,8月6日,第九专区改为第六专区。

1949年10月1日建国,属皖南人民行政公署宣城专区。

1952年3月28日,改属皖南人民行政公署芜湖专区。

1971年3月29日,芜湖专区改称芜湖地区,泾县属之。

1980年2月,芜湖地区改名宣城地区。

泾县仍属之。

2000年6月25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宣城地区和县级宣州市,设立地级宣城市,泾县属之至今未变。

绩溪汉代称华阳镇,南朝梁大同元年(535年)设良(梁)安县,唐朝永泰二年(766年)置绩溪县。

绩溪是古新安、古歙州、古徽州的重要组成部分,唐至宋代属歙州,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因绩溪有“徽岭、徽溪、大徽村”,改“歙州为徽州”(“徽,善也”《尔雅·释诂》,“绩、功也”《尔雅》),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建安徽省时,取安庆、徽州二府首字为省名,可以说绩溪是名副其实的“安徽之源”。

1949年4月30日绩溪县解放,改属徽州专区,1988年1月划入宣城地区,2001年1月属宣城市。

唐宝应二年(763)二月,置旌德县,属江南西道宣州管辖,旌德县建置自此始。

宋至道三年(997),属江南路宁国军。

元至元二十一年(1284),属江浙行省宁国路。

明洪武元年(1368)八月,属中书省宁国府。

清康熙元年(1662),属安徽省宁国府。

1912年1月,裁府留县,直辖于省。

1914年6月,划属安徽省芜湖道。

1928年,安徽省直辖。

1949年4月24日,旌德解放。

1956年1月,随徽州专区并入芜湖专区。

1959年1月,旌德并入绩溪县。

1961年1月,复置旌德县,仍属徽州专区。

1988年,旌德县划属宣城地区。

2001年,宣城撤地建市,旌德县属宣城市。

宁国,春秋战国时期先后属吴、越、楚。

秦属鄣郡地。

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属丹阳郡宛陵县。

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孙吴分宛陵县南部置怀安县和宁国县,属丹阳郡。

《宋书·州郡志》载:“宣城郡之怀安、宁国、安吴、临城皆云吴立,是孙吴既分丹阳郡为新都,又置四县也。”  宁国意取《易·乾卦》“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寓意邦宁国泰,长治久安。

吴景帝时(258—263)改属故郸郡。

西晋太康二年(281),又分丹阳郡置宣城郡,宁国县属之。

南北朝沿旧制。

隋开皇九年(589),并怀安、宁国县入宣城县。

唐武德三年(620),分宣城复置怀安县、宁国县,属宣州。

武德七年又并入宣城县。

此后,怀安县再未设置。

  唐天宝三年(744),以原怀安、宁国二县地置宁国县,属宣城郡。

五代十国时属宣州。

北宋属宣州宣城郡。

南宋乾道二年(1166)属宁国府。

元至元十四年(1277),世祖忽必烈改府为路,属宁国路。

元至正十七年(1357),朱元璋改路为府,复属宁国府。

明、清相沿。

民国元年(1912)废府,宁国县直属安徽省。

民国3年,属芜湖道,民国21年,属宣城首席县长,同年11月,属第九行政督察区,民国29年,属第六行政督察区,民国35年,改属第七行政督察区。

  1949年4月23日,宁国县解放,5月隶属宣城专区。

1952年1月,属徽州专区。

1956年2月,属芜湖专区。

1961年3月复属徽州专区。

1980年1月,改属宣城地区。

1997年3月11日,经国务院批准,宁国撤县设市。

古称桐汭,西汉时期置故鄣县。

东汉建安二年(197),分故鄣置广德县。

隋开皇三年(583),并入绥安县。

唐至德二年(757),复称广德县。

元至元十四年(1277),设广德路。

明丙申年(1356),设广兴府,改广德县为广阳县。

洪武四年(1371),改府为广德州。

洪武十三年(1380),省广阳入州。

1912年,改为广德县。

1949年4月26日,广德解放,成立广德县人民政府。

2019年7月12号,《民政部关于同意安徽省撤销广德县设立广德市的批复》(民函〔2019〕70号),撤销广德县,设立县级广德市,由安徽省直辖,宣城市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