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阳西县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阳西县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1953年,属十三区。

1956年12月,改设织篢区。

1957年2月,分设织篢、石埗、竹环、篢北4个乡。

1958年5月,合并设织篢乡。

1958年11月,并入大跃进人民公社。

1958年12月,设织篢人民公社。

1983年11月,设织篢区。

1987年2月,撤区,称织篢镇。

1988年4月,阳西建县,称阳西县织篢镇。

明洪武元年(1368年)至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分属归善乡虔儒都二、三、四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分属阳江县第四、第六区。

1953年,称第十二区。

1957年,称程村区;同年,撤区建乡,称程村乡。

1958年,并入大跃进公社;同年12月,归属织篢公社。

1959年,称程村公社。

1983年,撤社建区,称程村区。

1987年,撤区建镇,称程村镇。

1988年4月,阳西建县,程村划归阳西县辖,称阳西县程村镇。

明、清时代,分属归善乡虔儒都虔儒二、四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阳江县第六区。

1953年—1956年,改称塘口区。

1957年—1958年,撤区建乡,称塘口乡。

1958年,并入大跃进公社;同年12月,归属织篢公社。

1959年10月,分出塘口公社。

1961年5月,划分小公社,把东水、旧仓两个大队划入新坪公社,平西、平北两个大队划归程村公社,其余的大队分设塘口、横山两个公社,分属织篢区、程村区管辖。

1963年2月,塘口、横山两个公社合并为塘口公社。

1983年,撤社建区,称塘口区。

1987年,撤区建镇,称塘口镇。

1988年4月,阳西建县,称阳西县塘口镇。

上洋在清代为海陵乡白石都白石二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称阳江县第七区。

1956年,改称上洋区。

1957年—1958年,撤区建乡,称上洋乡。

1958年,划入大跃进公社,归属儒洞公社。

1961年,称上洋公社。

1979年,上洋公社分为上洋、河北公社。

1983年,撤社建区,上洋、河北合并改称上洋区。

1987年,撤区建镇,称上洋镇。

1988年4月,阳西建县,称阳西县上洋镇。

明清时期,分属海陵乡白石都白石三图、归善乡虔儒六图、海陵乡寿文都寿文一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溪头称阳江县第六区。

1956年,改称溪头区。

1957年,撤区建乡,改称溪头乡。

1958年,划入大跃进公社,隶属织篢公社。

1959年—1982年,易名溪头公社。

1983年—1986年,称溪头区。

1987年,撤区建镇改称溪头镇。

1988年4月,阳西建县,称溪头镇。

明洪武元年至清光绪三十三年(1368年—1907年),沙扒镇属海陵乡白石都白石二图。

1949年—1952年,沙扒称北额乡,属阳江县第七区管辖。

1956年,改称沙扒区。

1957年,改为沙扒镇。

1958年,划入大跃进公社,属阳江县儒洞公社管辖。

1959年—1982年,成立阳江县沙扒公社。

1984年—1987年,撤社建区,改称阳江县沙扒区。

1987年,撤区建镇,称阳江县沙扒镇。

1988年4月,阳西建县,称阳西县沙扒镇。

2003年,阳西县将儒洞镇的渡头、乌石头、来福园和前步4个管理区划归沙扒镇管辖,沙扒镇从纯渔业镇变成以渔业为主的渔农镇。

明洪武元年至清光绪三十三年(1368年—1907年),儒洞镇属海陵乡白石都白石二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阳江县第七区。

1957年,称阳西县儒洞区。

1958年,并入大跃进公社;同年,成立儒洞公社。

辖上洋、沙扒、蒲牌部分大队。

1959年,按儒洞原区划成立儒洞公社。

1961年,改称阳江县儒洞区。

1963年—1982年,儒洞和书村合并成立儒洞公社。

1983年—1986年,撤社建区称儒洞区。

1987年,撤区建镇,改称儒洞镇。

1988年4月,阳西建县,称阳西县儒洞镇。

明洪武元年至清光绪三十三年(1368年—1907年),新圩镇境属海陵乡白石都白石二图。

1956年—1957年,归属儒洞区管辖,称阳江县儒洞区新圩乡。

1958年,划入大跃进公社。

1959年,归属儒洞公社。

1963年,撤社建区称新圩区。

1987年,撤区建镇,称阳江县新圩镇。

1988年4月,阳西建县,称阳西县新圩镇。

说明:数据源自网络,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