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时为临河县治,西魏为安人县治,隋朝为吉万县治,唐贞观三年(629)为宏风县治,开元十四年(726)为延水县治,宋熙宁八年(1075)撤县降为镇,后改为永宁关,清复设延水镇。 明、清属永庶里,民国属孝和里。 1937年8月属中区,1949年2月属延水区,1950年7月属五区,1955年3月属张家河区,1958年8月成立张家河人民公社,1984年6月改设延水关镇,为延水关镇贯头行政村,1989年改设延水关镇贯头村民委员会,2014年12月将牛木塬村撤销并入贯头村民委员会。 |
晋时为临河县治,西魏为安人县治,隋朝为吉万县治,唐贞观三年(629)为宏风县治,开元十四年(726)为延水县治,宋熙宁八年(1075)撤县降为镇,后改为永宁关,清复设延水镇。 明、清属永庶里,民国属孝和里。 1937年8月属中区,1949年2月属延水区,1950年7月属五区,1955年3月属张家河区,1958年8月成立张家河人民公社,1984年6月改设延水关镇,为延水关镇王家塬行政村,1989年改设延水关镇王家塬村民委员会。 |
晋时为临河县治,西魏为安人县治,隋朝为吉万县治,唐贞观三年(629)为宏风县治,开元十四年(726)为延水县治,宋熙宁八年(1075)撤县降为镇,后改为永宁关,清复设延水镇。 明、清属永庶里,民国属孝和里。 1937年8月属中区,1949年2月属延水区,1950年7月属五区,1955年3月属张家河区,1958年8月成立张家河人民公社,1984年6月改设延水关镇,为延水关镇古寺行政村,1989年改设延水关镇古寺村民委员会,2014年12月将玉龙河村撤销并入古寺村民委员会。 |
晋时为临河县治,西魏为安人县治,隋朝为吉万县治,唐贞观三年(629)为宏风县治,开元十四年(726)为延水县治,宋熙宁八年(1075)撤县降为镇,后改为永宁关,清复设延水镇。 明、清属永庶里,民国属孝和里。 1937年8月属中区,1949年2月属延水区,1950年7月属五区,1955年3月属张家河区,1958年8月成立张家河人民公社,1984年6月改设延水关镇,为延水关镇玉龙塬行政村,1989年改设延水关镇玉龙塬村民委员会。 |
晋时为临河县治,西魏为安人县治,隋朝为吉万县治,唐贞观三年(629)为宏风县治,开元十四年(726)为延水县治,宋熙宁八年(1075)撤县降为镇,后改为永宁关,清复设延水镇。 明、清属永庶里,民国属孝和里。 1937年8月属中区,1949年2月属延水区,1950年7月属五区,1955年3月属张家河区,1958年8月成立张家河人民公社,1984年6月改设延水关镇,为延水关镇崾头行政村,1989年改设延水关镇崾头村民委员会。 |
晋时为临河县治,西魏为安人县治,隋朝为吉万县治,唐贞观三年(629)为宏风县治,开元十四年(726)为延水县治,宋熙宁八年(1075)撤县降为镇,后改为永宁关,清复设延水镇。 明、清属永庶里,民国属孝和里。 1937年8月属中区,1949年2月属延水区,1950年7月属五区,1955年3月属张家河区,1958年8月成立张家河人民公社,1984年6月改设延水关镇,为延水关镇李家千行政村,1989年改设延水关镇李家千村民委员会,2014年12月将刘家村撤销并入李家千村民委员会。 |
晋时为临河县治,西魏为安人县治,隋朝为吉万县治,唐贞观三年(前629)为宏风县治,开元十四年(前726)为延水县治,宋熙宁八年(1075)撤县降为镇,后改为永宁关,清复设延水镇。 明、清属永庶里,民国属孝和里。 1937年8月属中区,1949年2月属延水区,1950年7月属五区,1955年3月属张家河区,1958年8月成立张家河人民公社,1984年6月改设延水关镇,为延水关镇中塬行政村,1989年改设延水关镇中塬村民委员会,2014年12月将小园则村撤销并入中塬村民委员会。 |
晋时为临河县治,西魏为安人县治,隋朝为吉万县治,唐贞观三年(629)为宏风县治,开元十四年(726)为延水县治,宋熙宁八年(1075)撤县降为镇,后改为永宁关,清复设延水镇。 明、清属永庶里,民国属孝和里。 1937年8月属中区,1949年2月属延水区,1950年7月属五区,1955年3月属张家河区,1958年8月成立张家河人民公社,1984年6月改设延水关镇,为延水关镇李家河行政村,1989年改设延水关镇李家河村民委员会,2014年12月将庞家河村撤销并入李家河村民委员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