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渔薪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渔薪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渔薪河位于云梦古泽西沿,八百里洲河北滨,古名鱼陂。又称甘鱼陂,甘鱼之口。至今有2500多年历史。元末明初,先辈为避兵荒,从江西、安微、山东等地纷纷迁居于鱼陂。鱼陂之地原为湖滨,一望平坦,土地肥沃,南面多为湖区,盛产枫杨、桑榆、芦苇和鱼虾,盛产粮食棉花和柴草。居民籍此安居,择荒而田,择渔而业,在此繁衍生息。又因天门河贯彻全境,水路交通便利,以渔业为生的鱼陂人,逐渐集市贸易于鱼陂。到了明末清初期,商品经济更加繁荣,城镇得到更大发展,延至明万历年间,鱼陂更名为渔市,为天(门)西古商业集镇。清乾隆至嘉庆年间,因渔市具(渔业)薪(木柴市场)之利,又位于天门河岸,故易名渔薪河。
因该地地处渔薪镇西半部400米处,故以“渔薪”和群众自治组织综合命名。
范围内原有一座武圣庙。因此得名。
建村时有一叫朱恩的人名,故此得名。“朱文”指姓朱名“恩”字的音同“文”字演化的名字。
“观音湖”指原此地有一观音庙,在湖边,称观音湖。
因范围内有一个小集场,又因杨姓人家较多,故此得名。
以两村合并各取一字和群众自治组织综合命名“魏熊”指魏家口和熊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