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集前名称为八大王庄。明末,经郑海主持起集,单日贸易,郑海由此命名为郑集。 |
清代,刘氏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取名为刘庄。后又有杨姓迁入,改名杨刘庄。 |
明代初年,宋氏先祖迁此建一楼,取名为宋楼。 |
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金氏从夏邑城迁至虞城东南张灿庄。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金氏兄弟二人由张灿庄迁居此处,老二居东建村,命名为小金。 |
明洪武三年(1370),张氏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后建一大楼,得名张大楼。 |
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李氏迁此定居,后建三幢楼房,取名为李三楼。 |
霍庄原名秦窑,清光绪末年,因秦氏族人不旺最后一户于迁至河北某地,霍氏人丁兴旺,命名为霍庄。 |
清乾隆年间,李氏迁此居住,命名为李集。 |
清雍正年间,朱氏从花寺朱庄迁来定居,据传朱氏花园院内有花红树由此命名为花红园。 |
明洪武二年(1369),徐氏由山东青州府迁此定居建楼一座,得名徐楼。后彭氏迁此,故取名徐彭楼。 |
明代,张氏先祖迁居此店,人口繁庶,在村东建一高阁规模宏伟壮丽,因与邻村相比阁庙较大,由此取名为张阁。 |
清康熙年间,孙义自孙集迁此定居,后世大富,买地筑窑数座,建楼二座,取名孙楼。 |
据传邢氏在此开办盐场,被时人称为盐神,当时很多人外盐贩只认邢家盐,不知盐神村居名称,故取名为邢庄。 |
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金氏先兄弟二人由张灿庄迁此定居,命名为大金庄。 |
明洪武四年(1371),李律率子宗义、宗贤、侄源澄由山东鄄城迁至河南夏邑县西北飞腾桥村定居,后人又由李庄迁此定居,取名为李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