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语“冗”指寨子,“度”即“浪度”指黄豆,“冗度”意为盛产黄豆的寨子。冗渡进出都要过寨门前的一条河,古时候没有石桥,寨民用一块宽一尺五、厚五寸的木枋搭成桥过河,加之盛产黄豆,便以这条河和盛产黄豆合起来取寨名“冗度”。之所以用“渡”替“度”,是因为三点水代表河,“冗渡”寨名缘于此。居委会以居委会驻地(冗渡)得名冗渡社区居民委员会。 |
该社区位于冗渡村新寨组,地名“榕多”,因布衣语中“多”与“朶”发音相同,为便于称呼,故取谐音“榕朶”为名,命名“榕朶社区”,寓意生态环境好,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 |
该社区位于冗渡村冗渡下组,取名于“天人合一、天下布依”之意,为便于称呼,故使用首尾两个字“天依”简称为名,命名“天依社区“,同时寓意人类依山傍水幸福生活。 |
布依语“冗”指寨子,“度”即“浪度”指黄豆,“冗度”意为盛产黄豆的寨子。冗渡进出都要过寨门前的一条河,古时候没有石桥,寨民用一块宽一尺五、厚五寸的木枋搭成桥过河,加之盛产黄豆,便以这条河和盛产黄豆合起来取寨名“冗度”。之所以用“渡”替“度”,是因为三点水代表河,“冗渡”寨名缘于此。村委会以村委会驻地(冗渡)得名。 |
此地有一口井,每次打水都要低下头去看看井里有没有水,由此取名埋头井,解放后改为“美井”,“美”为褒义美化,“井”为哺育村民的水井。 |
自然村寨附近一山腰上曾有一座庙宇名为观音庙,后观音庙拆除,但附近的自然村寨仍然沿用“观音”至今。 |
布依语“板”是寨子,“年”是铜鼓,“板年”即是有铜鼓的寨子。 |
布依语“慢”是村寨的意思,“纳”指的是村寨。因村寨位于田边而得名“慢纳”。 |
布依语“岜”是岩石山顶上或上面,“么”指磨盘,“岜么”指像磨盘一样的岩石山顶。代指自然村寨位于较为平坦的山顶上。 |
冗贝,布依语为“Rungzbeil(冗贝)”。布依语“rungz(冗)”是寨子,“beil(贝)”即“faixbois(橃贝)”指马柳桄树(桄榔树)。“Rungzbeil(冗贝)”意为马柳桄树较多的寨子。 |
威旁,布依语为“威涅”,原名称为“威武”。因对门有一座山,古代山上设有营盘哨卡,驻兵把守,山势雄伟陡峻,像威武的卫士,因而得名。但“武”字笔画多,而写成“午”字。后来有一个私塾先生错把“午”字写出头成“牛”字,“威午”就变成了“威牛”。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撤区改乡,以威牛和旁赖两乡合并成威旁乡,乡驻地在威牛,从此改称“威旁”。 |
团坡布依语成为“坛崩”,“坛”是村寨的意思,“崩”是指山堡。因村寨背面有一座椭圆形的山坡而得名“团坡”。 |
坛坪,布依语为“坛旁”。布依语“坛”是爬或依附着,“旁”是旁边,“坛旁”意为爬在旁边,指自然村寨依山而建。布依语音“旁”和汉语“坪”近音,故村寨得名“坛坪”。以原村委会所在居民点名称(坛坪)得名。 |
布依语“岜”是岩石山顶上或上面,“岜院”指山顶上的寨子。 |
大寨自然村寨指代的是拉坎、庆脚和中坛三个自然村寨。因人口数量多得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