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沐川县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沐川县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古代时期,沐溪镇境域为彝地,均为部落。

汉朝时期,属南安县,属犍为郡。

宋置沐川寨,属犍为县嘉州。

民国五年(1916年),改沐川镇。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更名中城镇。

1955年,更名城关镇。

1958年,与三新、永民2乡合并为幸福公社。

1963年,析置城关镇。

1981年,更名沐溪镇。

1992年9月,五里、史、金星3乡和幸福乡三溪村(不含五、六、七、八小组)并入。

2010年底,因旧城区改造,凉桥村撤销分别并入梨园社区和三观楼社区。

2019年12月13日,撤销幸福乡和建和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沐溪镇管辖。

南宋初年,永福镇境域属马湖路叙州。

元朝时期,属沐川长官司。

明朝末期至清朝初期,属沐川长官司凤鸣乡(今底堡乡)。

清乾隆四十三年(1704年),设新沾乡。

同治七年(1868年),属屏山县。

民国初年,分为春和、上大村、新沾3乡;后春和、上大村合并为红溪乡。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设沐川县,新沾、红溪合并为红沾乡。

1951年4月,分为自由、幸福、楠溪3乡,属一区。

1953年,属五区。

1956年1月,3乡合并为健全乡,属一区。

1958年10月,乡改公社。

1961年,分为田家坝、健全2公社。

1981年,田家坝公社改名永福公社。

1984年,公社改乡。

1992年9月,永福、健全2乡合并为永福镇。

清朝时期,大楠镇境域属炭库乡。

民国时期,设德成乡,后更名大楠乡。

1951年,分为大楠、龙水、民政、太平4乡。

1956年,4乡合为大楠乡。

1958年9月,乡改公社,驻大楠坳。

1984年3月,公社改乡。

1992年9月,乡改镇,云峰、明月2乡并人大楠乡。

1995年10月,乡改镇。

2019年12月13日,撤销炭库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大楠镇管辖。

1952年11月,犍为县五星乡划归沐川县,五星乡驻箭板场,箭板乡迁驻庆元寺,箭板、马田、五星3乡属二区。

1956年1月,马田、五星2乡并入箭板乡,驻箭板场。

1958年9月,乡改公社。

1962年4月,析箭板公社尹安、久和、庆元、行路4大队置新建公社,驻大兴寺。

1984年3月,公社改乡。

1992年9月,新建乡并入箭板乡。

1995年10月,乡改镇。

原名杨村乡,后改舟坝乡。

1951年,分为新建、团结、新生3乡。

1956年,设舟坝乡。

1958年,乡改公社。

1961年,团结乡析出。

1992年,与仁和乡合并为舟坝镇。

1958年,与安乐乡合并为黄丹公社。

1984年改黄丹镇。

1992年,海云乡并入黄丹镇。

1995年,海云乡析出。

2019年12月13日,撤销海云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黄丹镇管辖。

南宋时期,利店镇境域属利店寨。

清朝时期,设利店乡。

1958年,乡改公社。

1961年,天平乡析出。

1984年,公社改乡。

1992年,与火谷乡合并为利店镇。

1995年,火谷乡析出。

2000年,火谷乡并入。

2019年12月13日,撤销凤村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利店镇管辖。

2019年12月1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乐山市调整市中区等8个县(市、区)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川府民政〔2019〕20号):撤销富和乡和新凡乡,设立富新镇,以原富和乡和原新凡乡所属行政区域为富新镇的行政区域,富新镇人民政府驻新凡街道114号。

1950年12月,设底堡乡。

1966年,乡改公社。

1984年3月,公社改乡。

1992年9月,干剑乡并入底堡乡。

1995年10月,析置干剑乡。

2003年3月,干剑乡并入底堡乡。

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属屏山县沐川境杨村乡舟坝场。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杨村乡并入舟坝乡。

1951年,析置团结乡,驻新坝村。

1955年,与新生、新建2乡合并为舟坝乡。

1958年,乡改公社。

1961年,析置团结公社。

1981年,更名杨村公社。

1984年,公社改乡。

原名石堰乡,高笋乡境域后更名高笋乡。

1951年,分为康乐、仁和2乡。

1956年,合并为高笋乡。

1958年,乡改公社。

1961年,析置仁和乡。

1983年,高笋公社改乡。

清乾隆年间,茨竹乡境域建万全营,属古嘉州府。

民国时期,设青龙乡,属屏山县。

1951年,改名平建乡。

1955年,新茨(乐山县管辖)、平建2乡合并为新平乡。

1958年,析置茨竹公社。

1983年,公社改为乡。

1951年,武圣乡境域设民建乡。

1958年,乡改公社。

1981年,更名武圣公社。

1984年,公社改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