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大东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大东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旧称大产,因为村民居住分散(“散”与“产”谐音),据传,旧时村口有一大池塘,故亦称大塘头;1961年,大东从百侯公社拆分独立为公社,东光村因地处大东镇的东北部,故名东光。[详细]
以泮村、溪口两自然村各取一字,故名泮溪。[详细]
相传,与福建交界处有一小坑多生茜厥草,小坑名茜坑,以坑名命名村名;又因“茜”与“西”在客家话中为谐音,故改称为西坑。[详细]
地势较平坦,古时有“坪山拱峙”塔建于水口,故名坪山。[详细]
相传,四百年前赖姓人先在此定居,称“赖家营”,后已无赖姓者,方改称“家荣”,故名。[详细]
以三墩里、坤斗坑两地各取一字,而称“三坤”为村名,故名三坤。[详细]
1949年,因此地域属岩上之东,故名岩东。[详细]
因此地山多田少,干旱缺水,土质贫瘠,村民生活困苦,古时称“苦宅溪”,并为村名;建国后,办水利,人民生活改善,改称“富宅溪”,后改称“富溪”。[详细]
清嘉庆甲子修县志载:清远河(今梅潭河)十八滩之一箭滩,以水流湍急如箭,遂以此为村名,故称“箭滩”;民国后改为进滩。[详细]
古时因此地林木茂密取名为“遮林”,后改名称“柘林”。[详细]
古时,因主村有一口8亩多水塘如湖,故名“湖田安”;七十年前,罗子云倡议更“湖”为“福”,故名福田安,后更改为“福光”,故名。[详细]
以当地有白灰色土质称名,1928年为侯人肖史成任教时提议改称“百富”,后改称“白土”。[详细]
取联合丰足之意,故名联丰。[详细]
说明:数据源自网络,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