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戴村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戴村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解放后,1950年7月尖山下村属戴村区长潭乡;1955年春组建5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7月中共尖山下村支部委员会成立,不久成立尖山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实现人民公社化,村属戴村人民公社,名为长潭生产大队(后改尖山下生产大队);1959年调整公社规模,下设管理区,村属戴村公社长潭管理区,名为尖山大队;1961年恢复区建制,缩小公社行政区域并撤销管理区,尖山下属河上区云石人民公社,为尖山下生产大队;1969年2月撤区并社,村属戴村人民公社;1971年2月重新调整公社规模,村隶属云石人民公社;1984年5月建立乡、村建制,为云石乡尖山下村;2001年7月云石乡与戴村镇合并为戴村镇,尖山下村名不变,隶属戴村镇至今。

元至元十六年属于七都三图;清雍正七年为沈村庄;20世纪30年代属二都二十六图;1947年属长潭乡第二保;1949年5月后属长潭乡;1950年10月属云石乡;1956年2月并入长潭乡;合作化时曾成立建华农业社;公社化时为戴村公社建华大队;1959年为戴村公社长潭管理区云石大队;1961年为云石公社沈村大队;1984年为沈村村,属云石乡;2001年7月属戴村镇。

1950年10月起属云石乡;1956年2月云石乡并入长潭乡,村属长潭乡,建立佛山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成立佛山大队管理委员会,隶属戴村人民公社;1959年初属戴村人民公社长潭管理区云石大队;1961年7月起为云石公社佛山大队;1969年2月实行撤区并社,佛山大队属戴村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期间曾改名为新农大队,1981年又复名为佛山大队);1984年5月为佛山村,属云石乡;2001年7月云石乡与戴村镇合并为戴村镇,属戴村镇。

元至元十六年马谷村属八都五图;明至清末仍袭元制;民国20年属二都二十四图;1949年5月后属凌溪乡,1952年成立互助组。

1954年12月底成立戴村第二生产合作社;1956年成立正义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化时属戴村人民公社凌溪管理区,为一中队;1961年后为戴村人民公社马谷生产大队;1984年设立乡村建制,为戴村乡马谷村并成立马谷村村民委员会,名称一直沿用至今;1985年为戴村镇马谷村。

有900多年历史,北宋末年,董氏祖先南迁,定居繁衍成村。

民国二十年属二都十六图;1947年属复兴乡第九保;1950年10月起属振庭乡;人民公社化时为上董生产大队;1984年5月,为戴村乡上董村;1985年4月戴村乡改为建制镇,上董村属戴村镇。

南朝宋时隶属会稽郡永兴县,称独枫里,后改称孝行里;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属孝悌乡白墅里;元至元十六年,村属八都二图;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属萧山县浦南乡;民国20年(1931)更名为石峡村,属二都二十图;民国36年(1947)属戴村乡,村与后马湖合并为11、12保;1949年5月后属戴村乡;1951年戴村区增设白墅乡,村属白墅乡;1969年2月实行撤区并社,村划归浦南公社管辖;1971年2月,调整公社规模,组建永兴人民公社,村属永兴公社。

1984年设立乡政权,建立乡政府,村建立村民委员会,村名为张家弄村,隶属永兴乡;1992年5月撤销区建制,调整乡、镇规模,永兴乡与戴村镇合并,建立新的戴村镇,村属戴村镇。

合作化时为光明农业社;1961年7月恢复区建制,缩小公社行政区域,并撤销管理区,建立永兴桥人民公社,隶属于永兴桥人民公社;1969年2月实行撤区并社,划归浦南人民公社管辖;1971年2月调整公社规模,组建永兴人民公社,属永兴人民公社;1984年5月改名为郁家山下村,属永兴乡;1992年5月,撤区、扩镇、并乡,永兴乡划入戴村镇,郁家山下村隶属戴村镇。

宋太平兴国三年(978),骆家舍属许贤乡马阁里;元至元十六年(1279),骆家舍为七都五图;清雍正七年(1729)属七都坂里庄居地;光绪三十四年(1908)为骆家舍村,属沈村乡;民国30年(1941)属戴村区长潭乡;民国37年(1948)隶属河上区长潭乡;解放后,1950年7月属戴村区长潭乡,称骆家舍村;1961年11月成立船山和光明两个大队;1984年为船山村、骆村村,属于云石乡;2001年云石乡与戴村镇合并,属于戴村镇;2005年5月村规模调整,船山村和骆村村合并为骆家舍村。

2005年村规模调整,增丰村、征山村、顶山村合并为方溪村,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南宋时,龙图阁学士顾临幼子延美居江苏常熟,后其曾孙炳、煜及曾侄孙彬渡钱塘江各自择地肇族,顾炳为顾家溪始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村属长潭乡(原勤工村曾与枫树村合并为东山村);1958年全县实现人民公社化后,金星、增丰、永丰3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合并组建为跃进生产大队;勤工、枫树(时为胜利农业生产合作社)、响石桥(时为赤联农业生产合作社)合并组建为东山生产大队,均隶属戴村人民公社长潭管理区;1961年7月现村属云石人民公社;1969年2月村属戴村人民公社;1971年2月村仍属云石人民公社;1984年5月改变“政社合一”体制,设立乡政权,乡以下为村,现村仍属云石乡,为平山村和勤工村;2001年7月云石乡与戴村镇合并为戴村镇,村属戴村镇;2005年5月村规模调整,平山村与勤工村合并为顾家溪村。

1984年设立乡政权,乡以下为村建制,现村域分别建立响石桥村村民委员会和枫树村村民委员会,属云石乡;2001年7月云石乡与戴村镇合并为戴村镇,响石桥、枫树两村均隶属戴村镇;2005年5月村规模调整,两村合并建立枫桥村。

1950年7月明堂曾与南坞合并为青山村,石牛山与响石桥合并,狮山单独命名;农业合作社时曾建有联盟、黎明和狮山3个农业合作社;1958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村属戴村人民公社;1961年7月缩小公社行政区域,变为大队,隶属云石人民公社;1984年5月改为乡、村建制,为明堂、石牛山、南坞、狮山村,隶属云石乡;2005年5月,上述四村合并成立青山村。

2005年村规模调整时原中潭、麦园、盛家、前方4个村合并为八都村,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1961年缩小公社规模,撤销管理区,属戴村人民公社,分别为丁村大队、后宅大队、凌山大队、李家坞大队;1984年5月,设立乡村建制,属戴村乡,为丁村村、后宅村、凌山村、李家坞村,并分别设村民委员会;1985年起属戴村镇;2005年5月村规模调整,四村合并建立半山村。

1961年恢复区建制,缩小公社行政区域,并撤销管理区,属戴村人民公社,分别为凌桥生产大队、大湖头生产大队、墙头生产大队;1984年5月改变“政社合一”体制,建立乡政府,乡以下村建立村民委员会,分别为凌桥村、大湖头村、墙头村,属戴村乡;2005年5月村规模调整,上述三村合并建立三头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