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丹寨县各街道乡镇情况介绍

丹寨县各街道乡镇情况介绍

金泉二字,取龙泉镇境内古八景金钟山之金,古八景龙泉山之泉。故名金泉。2019年8月2日,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从龙泉镇、扬武镇析出设立金泉街道。

金泉街道辖原龙泉镇农场社区、金扬社区、金泉社区、东湖社区、中华村、排正村和原扬武镇老八寨村,街道办事处驻金泉社区。

丹寨县辖镇。县人民政府驻地。在县境西部,龙泉山东麓。面积119平方公里。人口3.19万,其中苗、水、布依、侗等民族占95%。辖4居委会、34村委会。清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设龙井塘。三年改为龙井铺。十二年八寨厅治徙此。1913年后历为县治。1932年置治城、护城、护场、护廓4镇及羊田乡。1941年置龙泉镇和金钟乡。1953年置龙泉镇及合心、马鞍、高排、生桥、羊田等乡。1958年撤镇、乡建红旗公社。1961年析置龙泉、金钟公社,1963年增置合心公社。1981年以龙泉公社改置龙泉镇。1984年以金钟、合心2公社改置1乡、1民族乡。1992年合并置龙泉镇。有金、汞、重晶石等矿。产茶叶。有中小学30所。镇人民政府驻地在摆泥河上源西岸小山上。人口1.8万,有苗、汉、水等民族。海拔960米。有农机修理、酿酒、陶瓷、炉灶、印刷、缝纫等厂。附近有大片茶园。为州大牲畜交易市场。隆昌—三都公路经此。
兴仁镇位于黔东南州南部、丹寨县北部,距州府凯里58公里,距县城16公里,321国道穿过镇境内,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是丹寨通往贵阳、凯里的北大门。国土面积189。3平方公里,辖32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309个村民小组、7325户,31585人。其中:农业户6752户,劳动力15371人。有48个党支部,其中农村党支部32个,机关支部16个,有党员827名(其中女党员79名)。耕地0.83亩。镇境内最高海拔1328米,最低海拔670米,镇驻地海拔860米,年均温14.9℃,年平均降雨量1230毫米左右。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铅、锌、煤、铁、磷、重晶石等。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小麦、红薯、烤烟、花生等作物,是丹寨县的产烟大镇。农民经济收入以种植、养殖业为主。2003年财政总收入206.0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66元,家民人均占有粮373公斤。镇内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总投资110万元的镇区供水工程详规已经完成,完成了7.5公里的村级道路路面硬化和镇区“建设路”面硬化。通讯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完成了兴仁移动机站的搬迁工作,新建岩英、翻仰、王家、副亚、翻杠等5个固定电话交换机站,95%的村已开通固定电话。集贸市繁荣,建成了集蔬菜、农用物资、服装、电器、肉类等为一体的农贸市场和牲畜贸易市场。2002年被中共贵州省委列为全省“单百小城镇”建设试点镇。

全镇32个村有集体经济收入的15个,占47%,尚有17个无村集体经济收入,针对这一现状,我镇特作如下发展规划,一是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走“两叶一米一牧”的发展道路,根据地理环境,宜烟则烟,宜米则米,宜牧则牧,宜商则商,充分利用资源,发挥资源效益。目前已形成中营、兴仁、烧茶、甲脚等烤烟主产区,兴仁村还兴建牲畜市场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二是积极培植农业主导产业,突出农村基层组织在调整产业结构中的作用。三是强化科技服务,搞好科技示范引导,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排调镇是以苗族为主多民族聚居的山区贫困镇,位于丹寨县东部,距县城43公里,州府113公里,东经107°55′—108°06′,北纬26°04′—26°06′,东北与本州雷山县毗邻,南连雅灰乡,西接长青乡和扬武乡,西北抵兴仁镇,土地总面积24592公顷,辖37个行政村,一个居民委员会,256个村民小组,188个自然寨。2003年底,全镇总人口24294人,其中,农业人中23635人,占全镇总人口的97.3%贫困人中5029人,占总人中的20.7%。境内居住有苗、侗、布衣、瑶、汉等7个民族,少数民族占85%。2003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373万元(按90可比价),比上年增长6.3%。其中:乡镇企业总收入260万元,增长4.2%,农业总收入2113万元,财政总收入71.48万元,占计划数的86.01%,粮食产量7800吨,比2002年的5453吨增长43%(2003年粮食受灾程度比上年减轻),农民人均占有粮329公斤,农民人均收入1234元(可比价),比2002年的1226元增长8元。国民经济实力得到进一步增强,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排调镇民族风情古朴淳浓,民族风情浓郁典雅独特。有独具一伤口的古老苗族民间“干栏”式住宅、吊脚楼;有五彩斑斓,工艺精湛和艳丽的传统织锦、编带、刺绣、蜡染等民族服饰,也都竹饭包,是生活用品也是收藏品;有雅俗的民族剪纸工艺,有优美的银饰。它们均不同形式地记录着苗族历史遗迹,折射出不同的文化内涵。民族节日“三月三”、“六月六”、吃牯藏、过苗年、跳铜鼓、踩芦笙等都享有盛名,吸引着国内外朋友前来观光。

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开发价值高,潜力大。排调镇环境优美,没有工业污染,各种动植物自然繁衍。境内地质富含各种矿物质,具有可大量开采的锑、铅、多金属矿、粘土、陶土。还有对人体具有保健抗癌抗衰老作用的硒元素。其优势已被定位于晒都洒店,富硒锌系列绿色仪器和有要产品倍受人们青昧。已被开发出来的早熟蔬菜、柑桔、西瓜,投到市场已成抢手货,杨梅、竹笋、蕨菜、薇菜、生姜、韭菜、山苍籽油、野生药材天麻、杜仲、白芨、灵芝、独脚莲、金银花。生产量极大的洋芋、红苕、水芋、百合、魔芋等开发成淀粉系列,不但是食品,而且也是保健品,十八罗汉竹、四方竹、烟竹既可作休闲文明拐杖也可作钓鱼杆,不但古朴、典雅,而且经济实惠,棕片不但是织绳的材料,而且也是床垫的.。

在丹寨县中部偏南。面积113平方公里。人口2.09万,其中苗、水等民族占85.2%。辖20村委会。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置杨武长官司,取威武扬名之意命名。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又于境内设柔远堡,清末废长官司。1932年置杨武、柔远、开化3镇及永丰乡。1941年合置杨武乡。1953年析设严勇、朱砂、建新、羊乌、乌湾等乡。1956年置宏发镇及朱砂乡。1958年撤乡建五星公社。1961年改建杨武公社。1984年置杨武乡。1992年划原复兴乡部分地入辖。有金、汞、铅锌矿。有小学25所。八寨厅古城遗址、柔远堡遗址尚存。乡人民政府驻地朱砂厂,在龙泉镇东8公里,羊巫河上游,比者舍(山)东北坝子中。人口660,有苗、汉、水等民族。海拔850米。原名瓮又,清代置杨武长官司。曾于此建丹寨汞矿厂朱砂分厂,改今名。聚落分大寨、场坝两片。设农贸集市。丹寨—排调公路经此。
长青乡位于丹寨县中西部,距县城6.5公里,东与扬武乡,南与金钟农场,西与龙泉镇,北与兴仁镇相连。全乡土地总面积47.042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8712.228亩,其中田7933.098亩,土779.13亩,人均耕地面积0.76亩;辖长青、上堡、羊丁、红岩、排中、联盟、腊尧、扬颂、龙塘、番瓮、乌西、大朗12个行政村47个自然寨196个村民小组,2003年末全乡共2894户13041人。

2003年全乡累计完成国民生产总值7984.72万元,比2002年增长10.2%;粮食总产4927吨,人均口粮389.1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1333.88元。全乡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

乡境内地势较为平坦,属低山丘陵地貌,土壤肥沃且土壤富含人体所需的硒、锌元素。同时,又处于丹寨水库下游,境内龙塘河、羊丁河、洗布河、火焰滩河交汇聚口,水资源极为丰富。乡境内主要以种植业为主,主产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烤烟、花生等,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全乡12个行政村已基本修通了简易公路,同时,乡与周边乡(镇)乡际公路也在争取建设之中,已基本形成了公路网。

全乡12个行政村都完成了农网改造,开通了闭路电视,已有长青、上堡、红岩、羊丁、排中、联盟、大朗、乌西8个村开通了程控电话,番瓮、龙塘等村开通了无绳电话,基本实现了村村通的目标。全乡农田水利建设得到加强,修建了丹寨水库渠道防渗工程及12村沟渠防渗60多处,总长80.3千米,新增有效灌溉面积达7591亩,同时,积极争取落实国家投入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315万元,对长青、上堡、红岩、羊丁四村进行稻业综合开发,农业生产条件有所改善。

全乡设一所中学(长青中学)、四所中心完小(长青、排中、红星、龙塘)、3个教学点(番瓮、联盟、扬颂),全乡有教职工141人,在校学生2672人,其中:小学生1873人,初中799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4%,巩固率为98.39%。同时,建成了长青、红星、排中、联盟四所“义教工程”教学楼,办学条件有所改善。2004年在我乡实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建乡级站1个,村级站12个,均完成验收投入使用。

完成了长青集镇总体规划,完成了“西环路”工程建设,完成了“青云路”和“西环路南段”开发设计工程及青云路硬化及两侧20户移民工程建设,同时投资145.1万元.。

在丹寨县东南部。面积87平方公里。人口 6 100,其中苗、水、彝等民族占70.5%。辖12村委会。1932年置文明镇,属都江县。1942年改置雅灰乡,属三都县。1952年划入丹寨县。1953年析设雅灰、排路2乡。1959年撤乡并入排调公社。1961年析建雅灰公社,1963年增置排路公社。1984年公社改乡。1992年合并置雅灰乡。产油桐籽、山苍子、五倍子、香菇、木耳、板栗等。有锑矿。稻田养鱼为重要副业。有小学16所。乡人民政府驻地雅灰,在龙泉镇东南27公里,翁邦大坡和雅灰后山鞍部。人口420,有苗、汉等民族。海拔960米。“雅灰”系苗语译音,意为瓢菜。有简易公路接丹寨—排调公路。
南皋乡位于丹寨县北部,地处清水江上游,东接雷山县,南邻本县兴仁镇,西与麻江县宣威镇隔清水江相望,北靠凯里市,乡政府驻地南皋村距丹寨县城37公里,距州府凯里36公里。全乡辖12个行政村,45个自然寨,88个村民小组,2949 户12224 人,其中少数民族占全乡总人口的97%,是一个以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全乡总面积 10080公倾平均海拔1000米(最高海拔 1320米(四方山坡顶),最低海拔640米(卡乌河口)),气候温和,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主要生产水稻、玉米、红薯、洋芋等,年粮食总产量达4456吨。盛产桔子、金秋梨、李子、桃子等多种水果,少量的杨梅、葡萄、苹果、枇杷等。全乡年产水果 260吨,其中含新引进的巨森苹果、油桃等,是南皋乡青年农民充分运用科学技术,改进生产方式培育出的成果,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示范路。乡境内土壤肥沃,含有丰富的硒 、锌等人体必需元素,这对开发绿色食品,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境内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铅、锌、煤、磷、重晶石、硫铁矿等的储量较高,主要分布在排寨村、太平村、四方山村、清江村。现乡内建有铅锌选矿厂 3个,年产锌粉共1200金吨,煤厂1个,年产原煤500吨。

南皋乡境内有乌高河和南皋河两条河流,两河在南皋村交汇,沿公路弯沿而行,流入清水江 。公路沿线,奇山秀水 ,风景秀丽,其中的穿洞,洞口宽15米,高13米,俨然一个大客厅,洞全长 4公里,内有千姿百态的钟乳石及常年水流不断的暗河、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让这个天然溶洞充满了神奇的魅力。穿洞附近还有河流穿梭而过的天然石桥,具有神话传说的大簸箕银子洞及其边上的壁画,年代久远的石桥诗刻,最原始的石桥白皮纸手工作坊等极具观赏和研究价值。同时南皋浓郁的民族风情和纯手工制作且雍容华贵苗族服饰,古老的芦笙舞及热闹非繁的望会节和翻鼓节等等,吸引了众多的外来游客,南皋人民热情好客,也给来宾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南皋美丽的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引来了无数的文人墨客到南皋观光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