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末年,中原动荡,一批客家先民南迁而来。他们几经辗转,来到粤西鹅凰嶂山脉下。拖男带女,筚路蓝缕,栉风沐雨,好不容易在三桥河畔安顿下来,面水栖居。他们在江边沙地高处形成集市,取“沙滩河琅”之意,琅为洁白也,成名“沙琅”。沙琅镇因镇区有沙琅江穿境而过而得名。 [详细] |
黄岭镇因地处黄岭河、黄岭山而得名。 [详细] |
望夫镇因以东部望夫山、望夫石传说而得名。 [详细] |
罗坑镇为纪念历史上揭竿造反的罗姓英雄而得名。 [详细] |
那霍镇原名那藿,因种植藿香而得名,古有藿田之称,俚人语言则为那藿,“那”就是“田”的意思。后人为书写方便,藿写成霍。 [详细] |
博贺地名来由说法不一,有说是博贺周边海域盛产白虾,不以网具捕之,也可直接用双手从海水里捧起大把的活白虾来。就像从谷堆里捧起一把谷子一样。当地语“捧虾”叫“北虾”(粤语谐音“博贺”)。另一种说法,宋朝溃败,大批随从宋末小皇帝南逃官员,散落粤西一带,也有逃亡者落荒博贺,隐姓埋名过上清苦日子。他们思乡而又遥遥无期,困于南蛮之地的孤岛上,只能望北长叹:“北啊!北啊!”(谐音“博贺”)。场面悲怆,但也无依据可考,只作恣意之想。 [详细] |
林头镇因镇人民政府驻林头社区而得名。 [详细] |
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建土城,称神电卫城,清雍正三年(1725年)废神电卫城,统称为电白城,即电城。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