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第二批福建省乡村振兴示范村镇[6]

第二批福建省乡村振兴示范村镇[6]

  古时本地居民喜欢种植梅花,地域中间有一较大的平地,平地旁有一池塘,后取名“梅埔”。设立村民委员会后,即“梅埔村村民委员会”。宋代属奉政乡宣政里。元代属升平坊。明、清时属一都界内。民国时期属第一区梅城镇梅鳌保。1950年属第一区渡口乡。1958年成立梅埔大队属英雄人民公社。同年9月,属梅城公社。1981年属梅溪公社。1984年7月撤销人民公社体制,建立梅溪乡人民政府,梅埔大队改为村委会属梅溪乡人民政……。
  前面临金沙溪,西有凤尾墘,村庄座落在垄墘之上,故称“墘面”。设立村民委员会后,即“墘面村村民委员会”。宋属奉政乡金沙里,元保持。分都时属十四都墘面村。明代与十五都等3个都同属统一个图。清代属绥来乡林洋村。民国时期属金沙乡墘面保。解放后,1950年属第三区墘林乡。1952年改名墘面乡。1952年复改为墘林乡。1955年属金沙区下林乡。1956年至1960年属白樟区下林乡。1957年为县直辖墘林乡。1……。
  相传古时在内就流传着一句民谚:“乡下靠山,富贵无边”。后来便各取一字为村名,故名“山边”。宋属永宁乡盖平里属下的一个村。元为九都辖下的山边,墓边两个村。明代与五、七、八都及三都的一半合为统一个图。清为旌良乡属下的山边、墓边村。民国时为合龙乡属下的玉山保。解放后,初属胜利乡。1952年属岭寨乡。1957年属省璜乡属下的山边、墓边村。1958年为省璜公社属下的山边大队。1959年属塔庄公社山边大队。1……。
  位于七都隔下的头一个洋,故原名洋头。后因县内有同名改称上洋,又因同名再改秀洋。秀洋村,地名;秀洋村民委员会,即位于秀洋村的村民委员会。明、清称七都洋头。民国时期属龙峰乡秀洋保。1950年属秀龙乡。1956年设秀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9年设秀洋大队属塔庄公社。1973年改设上洋大队。1980年因重名复改为秀洋大队。1984年改称秀洋村委会属塔庄乡人民政府。1993年撤乡建镇后,属塔庄镇人民政府……。
  相传早年有潘、陈、杨三姓共同聚居此地,原取村名潘陈杨,后因“陈”与“亭”方言谐音演化为“潘亭洋”。设立村民委员会后,即“潘亭村村民委员会”。明、清朝代称十一都潘亭洋,民国期间设宝亭保属双芝乡。1950年设保亭乡属第四区。1958年设高级农业合作社。1958年属池园公社池园大队。1961年从池园大队分设潘亭大队。1984年7月改为潘亭村委会属池园镇人民政府。潘亭村……。
  以洪厝里与安前二个自然村合并,在两村中各取一字来命名,故名“洪安”,即:洪安村村民委员会。明、清时称六都洪厝里。民国时期属玉文镇墘安保。1950年属第五区墘安乡。1958年设洪安大队属坂东公社。1984年改为洪安村委会属坂东镇人民政府。1942年中共福建省委为打通闽北地下游击交通线,派员在洪安组建秘密交通站,发展革命组织,联系革命群众,掩护党的地下活动。建站后,当年省委领导干部左丰美、黄扆禹、王一……。
  村民祖先于南宋时从河南迁至此,多为许、毛、陈姓。古时多为小路少有大路,但在村前却有一条宽大的车马道路从县城通往西面的几个都保,故称“大路。设立村民委员会后,即“大路村村民委员会”。明、清称一都大路,民国时期属梅城镇。1955年成立大路社级社,1956年高级社,1958年公社化,1959-1980年成立大路大队,1981年成立大路村村民委员会。1984年7月改为大路村委会仍属梅城镇。村民祖先于南宋时……。
  地处高山,山峰有隔,村庄坐落隔的头部处,故称隔头,后因“隔”与“佳”本地方言同音,也易写,故改名为“佳头”。设立村民委员会后,即“佳头村村民委员会”。明、清时称十二都隔头村。民国时期设秋园保属双芝乡。1950年设秋园乡属第四区,后属池园区。1956年设隔头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创办佳头农场第一分场。1984年7月建乡后,改为佳头村委员会属佳头乡。2005年3月撤乡并入上莲乡人民政府。佳头村……。
  北山村位于罗源湾南岸,依山傍海,是罗源县人口最多的行政村。北山村山海资源丰富,是典型的渔业村庄,具有浓厚的滨海风情。村内不仅有百年荔枝林、芝樱公园等山林美景,更有滩涂红树林、渔船码头、出海通道等滨海风光。村民世代靠海而生,生产、生活、语言、建筑等都浸染着海洋的气息,更在长久的沿海生活中衍生了独特的奋斗精神。……。
  境内因有一条鉴江溪而得名。自明至清末属贤二里。民国时期属二、一区和鉴匹镇。1950年成立鉴江乡,属三区,1952年属鉴江镇,1956年属碧里区,1958年成立鉴江大队属碧里公社,1961年属碧里区鉴江公社。“文革”期间改称大队革委会,1983年复称大队管委会,1984年改队为居委会。属鉴江镇。鉴江村概况 鉴江村是鉴江集镇所在地,土地总面积16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12.9公里,山地面积1.29万亩……。
  相传远古时代,一对美丽、相爱的凤凰落脚在这青山绿水之中,因此得名为凤坂村。凤坂村位于罗源县南部,与连江交界,距省城福州65公里,距罗源县城14公里,距闽东33公里。管辖7个自然村。十七个居民小组,全村总人口2013人,615户,是畲汉相居的地方,其中畲族人口占33.7%。两委班子成员9人,党员83人。  凤坂村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夏长无酷暑,冬短无严寒,雨量充沛,河流交错,水源充足,温暖湿润……。
  斌溪村位于飞竹镇北部,与古田县交界,距离城关约46公里,全村土地面积13953亩,其中林地面积10903亩,耕地面积1237亩。辖斌溪、六丘、谢坑等3个自然村,全村共445户,总人口数1748人(外出人口1432人),其中低保户32户44人,五保10户10人。斌溪村系老区基点村;偏远村居之一,位于“飞斌”公路终点,是飞竹镇人口最多的行政村;属“二水源”保护区域范围,2010年被评为市级生态村;斌溪……。
  寿桥村至2013年,全村总户数384户,总人口达到1381人,拥有8个自然村,18个村民小组,其中外来人口60 人,流出人口150 人,全村共有个300劳动力,其中外出务工100人,(主要务工工种有种菇、毛竹、石板材,主要流向外省、本省、本乡等地),且包括五保户1户,低保户26人,现有党员41名,村两委干部8人,分布有石材企业4家,矿山1家/香菇秀珍菇加工基地2家。 全村区域面积达到9700 亩……。
  古时,海潮逆护国溪上涨至此为界,村因得名。格,方言界限之意,音同“隔”。自明至清末属徐公里。民国时期属五、一区和洪林、护起等乡镇,1950年属一区护国乡,1952年分出成立潮格乡,属一区。1955年并入护国为乡,属岐余区。1958年撤区设社,分出成立潮格大队,属起步公社。1961年复区撤社,属起步区护国公社。1965年撤区并社,属起步公社,“文革”时期称大队革委会,1983年复称大队管委会。198……。
  因地处高山地区,山峰常年云雾缭绕,故名。清代属中和乡元铺里十二都;1915年至1935年属县区;1961年为岭路人民公社云山生产大队;1984年改为岭路乡云山村委会。云山村位于岭路乡藤山片,系老区村,距乡政府所在地23公里,东与长坑村相连,西南与本乡寨下、对山村交界,北与城峰镇相邻。村部所在地云山自然村海拔820米,土地总面积11平方公里,林地1.38万亩,耕地面积710亩,园地720亩。有1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