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峨山县各街道乡镇情况介绍

峨山县各街道乡镇情况介绍

双江镇地处峨山县城,镇政府驻县城东大桥旁,离省城昆明110公里,距玉溪26公里,玉元公路纵贯东西,是通往思茅、景洪及东南亚国家必经之路。全镇地处东经102゜12'15〞—102゜27'37〞,北纬24゜5'52〞—24゜19'11〞。全镇境内最高海拔总果后山为2050米,最低海拔小法那低谷1300米,镇政府驻地海拔1528米。全镇地处低纬高原,属温热带气候。

双江镇地形以县城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呈圆形,境内河流均属珠江水系,主要河流有练江,发源于石屏县,猊江发源于玉溪,两条河流分别从西、北环绕县城流出,“双江”由此得名。

双江镇辖3个社区,1个居委会,12个村委会,140个村(居)民小组,130个自然村,土地总面积320.59平方公里,折合;480885亩,属全县最大的乡镇。双江镇拥有较好的区位、资源、养殖业“三大优势”,是云南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双江辖区内盛产鸡枞、木耳、香菇、于巴茵、牛肝茵、松茸等山珍,有着茂密的森林资源和丰富的矿产资源。

双江镇山多地少,坡度大,人均耕地面较少,是一个典型的坝区、半山区、山区三接合的镇,同时又是峨山县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中心。双江镇具有优势的地理环境,依托资源优势,重点发展二、三产业,带动全镇的经济发展。全镇社会发展的基本战略是:坚定不移地实施“农业稳镇、工业强镇、三产兴镇、依法治镇”的发展战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力争农业农村工作有新的突破,促进全镇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全镇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是:立足镇情,突出区位、资源、养殖业三大比较优势,加大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增加农村经济发展后劲,重点抓好七大产业的建设和发展:一是冶炼铸造业;二是焦化业;三是物流业;四是运输业;五是烤烟生产业;六是个私林业;七是畜牧业。。

小街镇距峨山县城六公里,距玉溪市22公里,距昆明市110公里,位于东经102°21′11″——102°37′4″,海拔在1400米至2141米之间,地势西高东低,年均气温18℃,年均降雨量800毫米。东与红塔区、通海县交界,南与石屏县相连,西与通海河西镇接壤,北与红塔区研河镇相连。

小街镇历史悠久,民族风情浓郁,自然风光秀丽,人文资源丰富,著名的爱国将领范石生将军就出生在古城山下。1953年前属河西县辖,称河西县第三军屯镇,由于地处河西县西边,又有西乡小街之称,1954年划归峨山县辖,沿用小街之名,素有“峨山县米粮仓”之称和“峨山侨乡”之称。全镇共辖14个村委会,82个村民小组。

2000年全镇总人口23650人,其中农业户5867户,人口2231人,机关人口1319人,这里居住着汉、彝、回、蒙古等九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9894人,占总人数的44.3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17‰,人口出生率为16.99‰,人口密度98人/平方公里,全镇国土面积241.1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1227亩,人均耕地面积1.4亩,这里土地肥沃,气候宜人,水利条件较好,水利化程度达83.08%。小街自然资源较为丰富,有丰富的地下热泉、石灰石、沙、硅藻土、零星的铜、铁、煤矿等,并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人口集中、交通便利、信息灵通,人口素质较高,集贸市场繁荣,街天人流近3万人,市场贸易成交额达1700万元。

经过多年的努力,小街镇进一步夯实了农业基础地位,以建筑、建材、旅游为龙头,带动运输业和第三产业发展的乡镇企业格局已经形成良好的内部环境,树造良好外部形象。2000年实现粮食总产1121.49万公斤,农业人口人均产粮502公斤,经济作物以烤烟、油料为主,在财政收入中占重要位置,是支柱产业之一。2000年实现财政收入616.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02元。2000年有乡镇1164个,营业总收入达3.11亿元,上交各种税金271万元。2010年发展规划是:企业发展到5000个,营业收入15亿元。。

甸中是新中国第一个彝族自治县——峨山彝族自治县临时人民政府所在地,国土面积189.4平方公里。所辖11个村委会,19000多人口,共有汉、彝、哈等8个民族。该镇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年平均气温17.2℃,干湿分明。山乡河纵惯南北,蜿蜒曲折的河道把30公里长线的平地分隔成一个个坝子,使其成为了峨山县水量充沛、土地肥沃,气候适宜的农业主产区。加之该镇东与红塔区洛河乡接壤,东北与昆明市晋宁县夕阳乡相连,西北与易门县十街乡毗邻,西面及西北面分别与本县大龙潭乡、富良棚乡和岔河乡交界。易峨公路穿镇而过。使甸中具有了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成为峨山唯一具备“依托农业、繁荣商贸”这良好条件的一个乡镇。

改革开发二十多年来,甸中镇历届党委、政府积极领会党在农村的政策,带领全镇各族人民团结协作,抢抓机遇、负重奋进,在逐步增加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大大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的同时,着手进行集镇城市化建设,1995年投资500多万元建成了35千伏的输变电站,又在1998年底投资40万元改造了城区老化供电线路,保证了全镇用电的充足供给;1994年至今先后三次共投资418万元实施了自来水工程,使城镇供水满足了人民群众的需要;1995年投资278万元建盖了当时全县最大的农贸市场,促进了甸中商贸的发展;近几年内,镇广播站投资近百万元先后开通了电视传输的电缆、光缆线路,使目前的电视接收频道达到了33个;电信部门也开通了139、130移动电话台,甸中的通讯条件有了历史性的改变;1999年至今,镇上还投资200多万元铺设了长500、宽25米的商贸大街,先后两次投产70多万元改造了城区老街道;近来年,个体私人老板又投资千余万元建成了具有一定档次的春漫山庄,娱乐及饮食服务条件有了根本性改善。除此而外,镇上还具有软硬件设施条件较好的中小学各一所,医疗卫生条件在全县也屈指可数,集镇上还具有可容纳近千人的影剧院一个,可供几百人活动的老年活动中心也正发挥着它应有的功能效应。总之,甸中集镇城市化建设已初具规模,各种基础功能条件也已具备。正因如此,甸中集镇建设已被市上列为全市24个小城镇建设试点之一,小康镇的验收也得到了顺利通过,市级文明集镇创建活动也正在这里展开。甸中,已驶入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快车道。。

化念镇勘称峨山县天然温室,非常有利于发展冬早蔬菜和热区作物。化念地处东经102O6′一102O20′,北纬24O02′一24O15′,海拔1090m。高速公路穿镇而过,交通便利。全镇土地总面积为246.47 KM2,人口密度为53人/KM2;耕地面积占9995亩,占土地面积的2.70%;有林地面积为10909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3.60%。

化念镇总人口13173人,农业人口为11143人,占总人口的84.59%,主要农作物为粮食、烤烟、油料、蔬菜、水果、甘蔗等。

塔甸镇地处东经101O55′一102O11′,北纬24O10′一24O18′,海拔1922m。全镇土地总面积为218.75 KM2,人口密度为68人/KM2;耕地面积占19258亩,占土地面积的5.88%;有林地面积为18223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3.1%。

塔甸镇总人口l4817人,农业人口为12204人,占总人口的82.36%,主要农作物为粮食、烤烟、油料、蔬菜等。。

岔河乡处于峨山县境中部,县城西北面,东经102°9’—102°19’,北纬24°14’—24°22’之间,东面临峨山县双江镇,西南接化念镇,西与塔甸,富良棚两乡毗邻,北与甸中镇接壤,东北与红塔区的洛河乡交界,是省道易峨公路和县道岔塔公路的交汇点,海拔1374米,以乡人民政府驻地而名。

历史沿革 岔河乡内大部分村组都是明清建村,明清代皆属嶍峨县,境内村清代为筑川头和罗纳两乡地。民国建立后东部属太和乡,西部属中和乡,西南河外属文蔚乡。其中,境内谢家村、乌木树、三家人、新寨、梁家村、莫朵衣、茂腊、觅池莫、路口村在民国初期属玉溪区地,1948—1949年划归峨山管辖。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设云美、青河、新棚三乡隶属峨山县第二区,设文山、安居、沿河三乡隶属第三区,设河外乡隶属第四区。1970年划出红旗公社的棚租坝大队,甸中公社的云美、青河两个大队、富良棚公社的安居大队、塔甸公社的河外大队组建岔河公社。始成为独立的乡级行政区域。1972年划文山大队隶属岔河公社。1980年首设谢札,沿河两个生产大队。1983年岔河公社改为岔河乡,1984年改岔河乡为岔河区,设7个小乡,1987年撤岔河区建立岔河乡,后设7个小乡为村公所。1999年,撤原7个村公所建立7个村委会,即辖棚租坝、河外、文山、安居、云美、青河、谢札7个村委会、56个自然村、56个农业小组。

自然状况 岔河乡总面积192.88平方公里,地形是四山夹三河,东部海拔高,幅员辽阔,森林覆盖广,资源丰富,但气候冷凉缺水,土地贫瘠,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和荞麦. 海拔最高的是烂泥箐山(2501米),属高鲁山系的一部分,是珠江水系和红河水系的分水岭.中西部海拔低(河外河谷1313米),属温热河谷、水利条件较好,土质肥沃、以种植水稻、玉米、烤烟、油菜为主,是我乡主要产粮区。最低的是河外河谷(1313).由于海拔悬殊较大,形成境内山高箐深山,河谷狭窄,气候和生产条件的差异大的状况.境内主要河流有文山河、青河、棚租坝河、河外河4条。青河与棚租坝河两河于岔河交汇后注入河外河,在河外与文山河交汇流入化念河,属于红河水系。主要山脉有东南面的尖尖山(1980)、茂腊箐后山(1770)千田山(1770)。东北面的烂泥箐山(2501)、绿泥塘山(2176)、糯糯山(2032)、荡荡山(2162)。。

"

大龙潭乡地处东经l02 O9′一102 19′,北纬24 23′一24 32′,海拔1676m,全镇土地总面积为321,53KM2,人口密度为41人/KM2;耕地面积占22973亩,占土地面积的4.76%;有林地面积为10316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8.20%。

大龙潭乡总人口13028人,农业人口为12271人,占总人口的94.19%,主要农作物为粮食、烤烟、甘蔗、油料、蔬菜等。".。

"富良棚乡地处东经102O05′一102O09′,北纬24O13′一24O23′,海拔195Om。全镇土地总面积为19288KM2,人口密度为51人/KM2;耕地面积占16807亩,占土地面积的5.81%;有林地面积为14853公顷,森林覆盖率达94.26%。

富良棚乡总人口9820人,农业人口为9256人,占总人口的94.26%,主要农作物为粮食、烤烟、油料、蔬菜、水果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