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峰口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峰口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据元至正十九年(1359),陈友谅在江州(九江)自称汉王后,准备在沔阳筑城建都,沔南、沔北两地为选址相争,陈友谅提出以土质轻重而定。沔北豪绅们暗地在土中掺盐,“土重”“的沔北筑了城,“土轻”的沔南河口称为“土轻口”,后雅化为土京口。后引为村名。
以原坨建村、蓝桥村的尾字和组织形式综合命名。
以原官厅村、万宝村的首字及组织形式综合命名。
相元末陈友谅出征南下,因无军旗,其夫人组织大批民女在一垸堤上赶绣军旗,并将每个士兵上衣绣上“陈”字。由此得名“绣花堤”,后引为村名。
清嘉庆元年(1796),周氏家族最早在长夏河(內荆河)堤湾处定居,故名。后引为村名。
以原新台、大桥村首尾字和组织形式综合命名。
元至正十五年(1355),陈友谅在此围垸建京城,工程未遂,而得名京城垸,并派生村名京城村。
清道光五年(1825),此地由官府出资修筑一道防洪大堤,得名大官堤,后乡民以其为大众公有而改称大公堤,并引为村名。
以原童岭村、群星村首尾字和组织形式综合命名。
以原二洪、卫沟村首尾字和组织形式综合命名。
以所在地济美垸的谐音继美垸和组织形式综合命名。
以原全胜、土港村首尾字和组织形式综合命名。
清雍正十二年(1734),东荆河堤漫溃,白庙与二洪地段形成两条支流,称为东河和西河,刘氏家族处东河段,故名刘家河,后引为村名。
以域内古寺白庙和组织形式综合命名。
以辖村恒继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