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高龙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高龙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该社区是新建的居民点,以吉言嘉义取绿色宜人之意,故称。
庄位于伊河南的高岸上,遂取名高崖。
昔时曾名黄龙寨,后有郜姓居民从巩县清易镇迁此定居,人口繁衍渐多,成为村中大姓,遂易名为郜家寨,后简称郜寨。
位于水牛沟西岸,村东沟上原建有一坝形土桥,故村名称牛涧桥,曾有石刻匾额“牛涧桥”镶嵌于村北寨门上。据《偃师风土记略》记载,原有一张姓人家,筑此土桥,取名张公桥。清朝初年,乡民王体太、姬宏绪等募资筑石桥于水牛沟上,以村内姬姓人家较多,遂命名为姬家桥,简称姬桥,俗名家桥。
因委会下有石村和水牛沟两个自然村而得名,故称。
因辛姓村民最早在此定居,至今村内居民辛姓较多,故名辛村。
地处万安山北麓的山前坡地上,古名高龙原,为东汉皇陵南兆域,是埋葬皇帝的地方。村南有一道东西向的土岭,传为龙脉,村人因此据《易经·乾卦·爻辞》中的“飞龙在天”的意思,取村名为高龙。
因村民多数姓赵,住在一个寨子里,故名。
明末世事大乱,赵姓人家筑东西两寨避乱,西边称赵寨。居东,因临崖筑寨,仅筑东南西三面寨墙,北面依险防守,未筑寨墙,故名半个寨。
因为有南沟、浆房沟、寨后沟、狼沟、后沟五条沟在村境内聚拢,雨季各沟流水在村内汇合后,北注伊河,村子遂取名五岔沟。
明洪武八年(1376),任姓居民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人口繁衍,人才辈出。任姓人家敦厚诚横,虽任姓居多,但村名不改,仍称逯家寨,简称逯寨,俗名洛寨。
古名桃花村,因村内种有许多桃树而得名。村址处于古缑氏县通往洛阳县的驿路上,行人来往要翻越合水峡谷,上坡下坡非常困难,故在此处设有铺站,起名桃花店(站)。明朝弘治《偃师县志》中有“桃化店,在县西南二十里”的记载。后来同音演化为陶化店。
位于古缑氏县通往洛阳县的驿路上,村内设过称做“铺”的驿站。后此处聚落成村,村内刘姓居多,两字倒置,称做铺刘。
明代初年,有左氏三兄弟从山西洪洞县迁入偃师宁村定居,后有一支徒出到此地居住,繁衍成村,得名左村。
古时是官府的屯地,后在屯地上聚居成村,因郭姓居民较多,故起名郭屯。
说明:数据源自网络,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