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时期,吉雄属约茹管辖。 14世纪中叶,帕木竹巴政权设贡嘎宗,属贡嘎宗管理。 清宣统元年(1909年),噶厦政府在山南设洛喀基巧,贡嘎宗属洛喀基巧管理。 1959年6月,建吉雄区;同年8月,建吉雄区公所。 1960年4月,建吉雄乡,属吉雄区管理。 1969年,改吉雄乡为吉雄公社,属吉雄区管理。 1984年9月,公社改吉雄乡。 1987年,撤区并乡,属贡嘎县。 1996年,吉雄乡改吉雄镇。 1999年,昌果乡的刘琼划归吉雄,吉雄居民委员会分设为吉雄居民委员会和扎庆村。 |
吐蕃政权建立后,属约茹管辖。 14世纪中叶,帕木竹巴政权在贡嘎设宗,甲竹林属贡嘎宗管辖。 1960年,建甲竹林乡。 1969年,改为公社。 1984年,又改设为乡,均属吉雄区。 1987年,撤区并乡,撤销吉雄区,组建吉雄乡、甲竹林乡和甲日乡。 甲竹林乡直属贡嘎县。 1996年,甲竹林乡改甲竹林镇。 |
14世纪中叶,属帕木竹巴政权管辖。 17世纪中叶,格鲁派执政后,第五世达赖喇嘛在杰德秀新设堆谿,并派僧俗宗本各1人管理堆谿。 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后,建杰德秀区,辖杰德秀、斯麦、克西、秀吾、谷介5个乡。 1969年,成立杰德秀区革委会,所辖5个乡相继改为公社。 1987年,撤区并乡时,撤销杰德秀区,组建杰德秀镇和克西乡,直属贡嘎县。 1999年,克西乡并入杰德秀镇。 |
吐蕃时期,属约茹管辖。 14世纪中叶,帕木竹巴政权在贡嘎设宗,宗政府驻地设在贡嘎雪村,岗堆地方属贡嘎宗管辖。 清宣统元年(1909年),卡厦政府在山南设洛喀基巧,贡嘎宗属洛喀基巧管理,岗堆属贡嘎宗管理。 1959年6月,建曲德区。 1960年,建岗堆乡,属曲德区管辖。 1969年,改设为公社。 1984年,又改设为乡。 1987年,组建贡堆乡、吉纳乡和达然多乡,直属贡嘎县。 1996年,贡堆乡改设为岗堆镇。 1999年,吉纳乡和达然多乡划归岗堆镇。 |
吐蕃政权建立后,属约茹管辖。 14世纪中叶,帕木竹巴政权在贡嘎设宗,属贡嘎宗管辖范围。 1959年6月,建江塘区。 1960年,建江塘乡,属江塘区管辖。 1969年,江塘乡改设为公社。 1984年,又改设为乡。 1988年,撤销江塘区,组建江塘乡和娘索乡,直属贡嘎县。 1996年,江塘乡改为江塘镇。 1999年,娘索乡分成娘索和催布2个村委会,划归江塘镇。 |
朗杰学乡是“围裙之乡”,也是“八大古镇”之一。 14世纪中叶,帕木竹巴地方政权建立,绛曲坚赞在贡嘎设宗,朗杰学属帕木竹巴地方政权管辖。 17世纪中叶,格鲁派执政后,第五世达赖喇嘛在朗杰学一带新设堆谿,并派五品僧俗宗本各1人管理。 西藏民主改革后,改设为朗杰学区。 1960年,成立朗杰学乡,与朗达、岗则、江雄共4个乡归属朗杰学区管辖。 1969年,朗杰学乡改设为公社。 1984年,又改设为乡。 1987年,撤销朗杰学区,组建朗杰学乡,直属贡嘎县。 |
1959年6月,成立多吉扎区,昌果属之。 1962年,多吉扎区更名为昌果区,下辖原多吉扎区的昌果、刘琼、普夏、甘旦4个乡。 1969年,昌果乡改设为公社。 1984年9月,又改设为乡。 1988年,撤销昌果区,组建昌果乡。 昌果乡直属贡嘎县。 1999年,昌果乡刘琼划归吉雄镇。 |
吐蕃政权建立后,属约茹管辖。 14世纪中叶,帕木竹巴政权在贡嘎设宗,属贡嘎宗管辖范围。 1959年6月,建东拉区。 1960年,建东拉、广嘎、吉琼、芝龙、玉曲5个乡,均属东拉区。 1969年,乡改设为公社。 1984年,又改设为乡。 1988年,撤销东拉区,组建芝龙乡和广嘎乡,直属贡嘎县。 1989年,广嘎乡更名为廓卡尔乡。 1999年,芝龙乡与廓卡尔乡合并为东拉乡。 |
1959年至1987年属姐德秀区,1987年12月设克西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