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设和平街、民主、自由、新生四街,成立街农会,各设正、副街长1名。 时集镇面积0.6平方千米。 1053户,5050人,其中居民685户,3400余人。 1955年,华墅乡集镇居民委员会成立,次年7月,设64个居民小组,辖1350户。 1957年,华墅镇居民委员会成立,翌年,更名华墅人民公社居民工作区。 1961年,恢复华墅镇居民委员会,隶属华墅人民公社分社。 辖自由、和平、民主三街道,设正、副街长1名,35个居民小组。 次年元月,改属镇人民委员会。 1966年,撤街长。 1975年,更名为华士集镇居委会,隶属华士人民公社。 1984年,撤社建乡,同年12月称华士乡居委会。 1985年,撤乡建镇,复称华士镇居民委员会,设自由、民主、和平、新生四个街道,36个居民小组。 2001年,华士居委管辖如下:自由街道,8个居民小组;民主街道,11个居民小组;和平街道,10个居民小组;新生街道,15个居民小组。 2002年6月,更名为华士镇华士社区居民委员会至今。 |
1990年5月,成立陆桥镇居民委员会,设主任一名,借镇广播站底层为办公室,辖居民小组:集镇区3个,瓠岱村1个。 2001年6月华士、陆桥两镇合并。 称华士镇陆桥居委会。 次年,更现名。 2006年9月,渔猎村并入。 办公址设于陆东大街97号,原陆桥镇政府大院内。 1959年10月,陆桥公社成立渔猎大队,下辖4个小队。 村民大都信奉天主教,长期居住在渔船上。 上世纪七十年代,由政府安排,陆续上岸定居。 1984年,渔猎大队更名为村,至2006年9月并入。 |
村域宋、元、明时属清化乡。 清康熙三年(1664)属华墅镇,光绪年间(1875-1908)属华墅镇西六保,唐家巷、赵家基一带属西二保。 民国元年(1912),隶属华墅乡,民国23年(1934),村境大部改属瓠岱乡,原西二保一带属河南乡。 1949年4月,村境原瓠岱乡部分改属应天乡,隶属澄东区。 10月,属华杨区泰清乡。 1950年,易属华墅区瓠岱乡,部分属河南乡。 1956年5月,建华墅区瓠岱乡瓠岱五社(高级社)。 1957年,为华墅乡二十三社。 1958年9月,为华墅人民公社九工区。 次年,改称十七大队。 1961年10月,十七大队解体,分设华西、前进、向阳、立新4个大队。 1984年3月,称华士乡华西村。 1985年撤乡建镇,为华士镇华西村。 2001年6月至2007年8月,以“一分五统”的方式,将周边20个行政村,划属为华西一村至十三村(称大华西村),华西本村称“中心村”。 2010年11月1日,华西中心村,更名“华西新市村”。 |
宋、元、明属清化乡,清属华墅镇,民初属华墅乡,民国十二年(1923)分属泰清乡、河南乡。 民国二十六年(1937)属华墅镇。 1958年为华墅公社八工区、九工区。 1959年为华墅公社十六、十七大队。 1961年为华墅公社华明、马桥、西巷大队。 1966年称华士公社、华明、前进、立新大队。 1984年为华士乡华明、前进、西巷村。 翌年,撤乡建镇,从属华士镇。 2002年3月18日,由华明村、前进村、西巷村三村合并,称华西一村,沿用至今。 |
宋、元、明时属清化乡,清属华墅镇,民国十六年(1927)属瓠岱乡和启长乡,1958年为陆桥乡。 1982年为陆桥公社瓠岱、三余巷、陈塘大队,1984年为陆桥乡瓠岱、三余巷、陈塘村。 2001年6月为华士镇瓠岱、三余巷、陈塘村。 2001年,瓠岱村、三余巷村合并,称瓠岱村。 2002年2月称华西二村。 2003年3月,陈塘村再并入。 仍称华西二村。 |
村域宋、元、明及清初、属清化乡。 康熙三年(1664),属华墅镇西头保,西五保。 民国元年,属华墅乡。 23年(1934),划属泰清乡十保和瓠岱乡十、十一保。 37年(1948)5月,属应天乡。 1949年4月,隶属澄东区应天乡。 同年10月,改属祝塘区瓠岱乡八村,部分属周庄区应河乡七村。 1955年,周庄区应河乡七村,划入瓠岱乡。 1956年,撤瓠岱乡并入陆桥乡,1958年后,为陆桥公社13大队。 1982年,易名泾浜大队。 1984年,撤社建乡,为泾浜村,沿用至合并止。 北缪家村原从属泾浜村。 1962年,从13大队析出,建陆桥公社20大队,1982年,易称北缪家大队。 1984年,易大队为村,村名沿用至合并止。 上述两村,2001年6月前,均隶属于陆桥镇。 2001年6月,两镇合并后隶属华士镇。 2002年3月,泾浜村和北缪家村合并,称华西三村,沿用至今。 |
宋、元、明时属清化乡。 清属华士镇。 民国属泰清乡,1950年,属应河乡,1953年,隶属周庄乡,1954年,属瓠岱乡。 1957年,成立高级农业社,复隶属周庄乡。 1958年后,隶属长寿公社称18大队。 1982年,更名为水池巷大队。 1984年,为长寿乡水池巷村。 1990年,为长寿镇水池巷村。 2001年6月,长寿、周庄两镇合并,为周庄镇水池巷村。 2002年6月,经省政府批准,水池巷村划属华士镇,2003年元月,更名为华士镇华西四村,沿用至今。 |
宋、元、明、清代属清化乡。 后为华西五保。 民国期,改属瓠岱乡五、六、七保,解放初,属祝塘区瓠岱乡五、六村。 1956年,组建解放、共和二个农业合作社。 1957年,合并为陆桥乡第十九高级农业社。 1958年后,为陆桥公社14大队。 1982年,更名为朱蒋巷大队。 1984年,易大队为村,称朱蒋巷村。 2002年7月,更名为华士镇华西五村,沿用至今。 |
宋、元、明时属清化乡,清属周庄镇,民国初期属周庄乡,民国十二年(1923),属周东乡,二十六年,属周庄镇,1958年,为华墅公社7工区,1959年,改称13大队,1961年,为华墅公社砂山大队。 1984年,为华士乡砂山村,1985年,为华士镇砂山村,2002年3月8日,和高峰村合并,命名为华丰村,2004年3月,华丰村解体,高峰村与东升村合并为龙砂村。 砂山村加入大华西,以序列排名为华西六村,沿用至今。 |
宋、元、明时属化成乡,清属周庄镇,民初属周庄乡。 1937年属周庄镇,1957年属华士镇,1958年9月,为华墅公社第6工区,1959年,为华墅公社11大队,1961年12月名龚巷大队,1966年9月更名为红卫大队,1982年复称龚巷大队,1984年3月为华士乡龚巷村,1985年为华士镇龚巷村,2004年,加入大华西更名为华西七村,沿用至今。 |
宋、元、明时属成化乡,清属周庄镇,民国初期属周庄乡。 民国十二年(1923)属周东乡,二十六年属周庄镇。 1957年并属华墅区华墅乡十四社。 1958年为华墅公社六工区。 1959年为华墅公社第十大队,1961年为华士公社彭蒿大队,1966年更名为红光大队,1982年复名彭蒿大队,1984年撤社建乡称彭蒿村,1985年为华士镇彭蒿村,2004年3月加入大华西后,更名为华西九村,沿用至今。 |
宋、元、明时属化成乡,清属周庄镇周东三保。 民初属周庄乡。 民国十二年属周东乡,二十六年属周庄镇。 1949年4月属澄东片晨阳区,同年10月改属周庄区周东乡。 1954年划属周庄镇周东乡。 1956年属周庄区,1957年属华墅区华墅乡16社。 1958年8月,属华墅片周东乡三社,9月属华墅公社六工区。 次年属12大队。 1966年易名红旗大队。 1982年更名为江南大队,1987年更名为江南村。 2004年3月,加入大华西,更名为华西八村至今。 |
宋、元、明时属崇仁乡,清、民国初属章卿乡,民国十二年(1923)属崇化乡,二十六年属章卿乡,1949年属崇化乡,1950年属蔡河乡,1956年属周东乡,1957年9月,并归华墅乡,1958年9月,为华墅公社第五工区。 1959年4月,分建9大队,1961年12月,易名红星大队,1982年2月,更名蔡化大队,1984年3月,为华士乡蔡化村,1985年12月为华士镇蔡化村。 2006年8月28日,加入大华西,为华西十村沿用至今。 |
宋、元、明属崇仁乡,清时属章卿乡,民国23年(1934)属崇化乡,37年(1948)属章卿乡,1949年4月属章卿乡,同年9月分为崇化乡和龙南乡。 1950年7月划入蔡河乡。 1956年3月,属周东乡。 1958年9月,属华墅人民公社五工区,1959年4月,分建为七大队。 1961年12月易名恩庄大队。 1962年3月更名为蔡河大队,1966年9月,改名东方红大队。 1982年,复名蔡河大队,1984年,改为蔡河村,隶属华士乡。 1985年12月31日隶属华士镇,2004年加入华西,改称华西十一村沿用至今。 |
由原梧村和朱徐巷村组成。 梧村,清代前属西舜乡,清代至民国初,属祝塘乡六保。 民国十九年(1930)后,划归陆桥镇四、五、六、七保。 后为应天乡,保属未变。 建国后,属陆桥乡,四、六保,后改称维新村。 1958年前,为陆桥乡第五农业合作社。 1958年后,属陆桥公社16大队。 1982年,更名为梧村大队。 1984年,易大队为村,2002年4月,与朱徐巷村合并,改称陆北村。 2004年9月,更现名沿用至今。 朱徐巷村,清代至建国前,隶属关系与梧村村同。 建国后,属陆桥乡,称北新农村。 1958年前,为陆桥乡第三高级农业合作社,1958年后,为陆桥公社15大队,1982年更名为朱徐巷大队,1984年易大队为村,2002年4月,并入陆北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