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西村,清代前属西舜乡,清代至民国初,属祝塘乡六保。 民国中期至建国前,属陆桥镇(乡)二、四、五保。 建国后为陆桥乡,益新、联合、南新农三村。 1956年,三村联合,成立大箭初级农业社。 次年为华明高级社。 1958年,属陆桥公社17大队。 1982年,更名陆西大队,1984年,易大队为村。 2002年,与新塘村合并,称陆西村。 2006年8月更名为华西十三村,沿用至今。 新塘村,清代前至民国初,隶属关系同陆西村。 民国中期,改属陆桥镇(乡)六保。 建国后,属陆桥乡新塘村。 1956年,组建陆桥乡第一农业合作社。 1958年,为陆桥公社18大队,1982年,更名为新塘大队。 1984年,易大队为村。 2002年,并入陆西村。 |
宋、元、明时属清化乡。 清代至民国期间,属华墅镇东七保,部分属西七保。 建国初属澄东区,不久易属华杨区,次年改属华墅区华墅镇。 土改时,为自由街街农会。 1955年建自由、民主、和平、新生,建华五个初级社,1956年合并为泰清乡华墅社。 1957年改为高级社。 1958年,属华墅公社8工区,翌年4月更名15大队。 1961年12月,易称华墅大队。 1984年3月,撤社建乡,为华士乡华士村。 1985年12月,撤乡为镇,称华士镇华士村,沿用至今。 |
宋、元、明时,属清化乡,清属华墅镇,民初属华墅乡。 民国二十三年(1934),属泰清乡,三十七年,属华墅镇,1949年9月,属泰清乡,1956年属瓠岱乡,1957年,瓠岱乡并入华墅乡,为华墅乡第22高级社。 1958年9月,称华墅公社九工区。 1959年4月,为华墅公社17大队,1961年10月,分建称泰清大队。 1966年,改称向阳大队。 1984年3月,称华士乡向阳村,1985年12月,称华士镇向阳村,沿用至今。 |
益民村:清代,属西舜(顺)乡,至民初为祝塘三、四保,民国二十三年(1934),大部为水平乡二保,小部为陆桥镇十保,民国三十四年(1945)至解放,属陆桥七保及水平乡三、四保。 解放后,大部划为祝塘区水平乡节义村及西民村。 1951年,变更属长泾区祝南乡。 1956年,组建为长泾区河塘乡第七初级社,1957年,改属陆桥乡第十五高级社。 1958年,为陆桥公社1大队。 1982年更名为益民大队。 1984年易大队为村,称益民村沿用至2002年合并止,名陆南村,沿用至今。 劳化村:清代,隶属同益民村,至民初,隶属祝塘祝南五保。 民国十八年(1929),改属陆桥镇九、十保,三十四年(1945),划为六保、七保,解放后属陆桥乡老化村。 1951年,改为祝南乡。 1956年,成立河塘乡第六初级农业社。 次年9月,易属陆桥乡十四高级社。 1958年,为陆桥公社2大队。 1982年更名为劳化大队,1984年易大队为村。 称劳化村,2002年与益民村合并止。 2002年3月,由益民,劳化二村合并,组建陆南村至今。 |
原陆桥村:清代,属西舜乡,至民初,为祝塘五保。 民国十六年(1927)属陆桥2、3、9、11保,三十四年(1945),属陆桥三、七、九保,三十七年(1948),改属应天乡,解放后,为陆桥乡新民村、慈航村。 1955年二村合并,成立陆桥乡第二初级农业社,次年,升为高级社,1958年,为陆桥公社二社,1959年,为陆桥公社17大队,1961年,析出分设为19大队。 于1982年,更名为陆桥大队,1984年,易大队为村,至2002年,与宜文村合并,沿用陆桥村名至今。 宜文村:清代属西舜乡,民初,归属祝塘镇祝南五保,民国十九年(1930),属陆桥十一、十三保。 建国后,属祝南乡民主村。 1956年,为河塘乡第八农业合作社,次年,改属陆桥第十三高级社。 1958年,为陆桥公社3大队,1982年更名为宜文大队。 1984年,易大队为村,称宜文村。 2002年,由陆桥、宜文两村合并,组建为陆桥村至今。 |
宋、元、明及清代均为清化乡。 建国初,洪年村隶属郁桥乡,时称洪彦村。 张家圩村、陈家坝村隶属启长乡,时称光明村、新光村。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隶属于陆桥公社,命名为4、7、8生产大队。 1982年更名为洪年、张家圩、陈家坝大队。 1984年易大队为村。 2001年6月,华士、陆桥两镇合并,隶属华士镇。 2002年3月,三村合并为陆新村,沿用至今。 |
清代前,隶属清化乡,1949年前,属应天乡、陆桥镇。 建国后分属启长乡、郁桥乡。 高级社期间,属陆桥乡中心村和六合村。 1958年成立公社后,分别改称五大队、六大队。 1982年,改称红苗大队、六合大队。 1984年,大队更名为村。 2001年,镇合并后隶属华士镇。 2002年3月,红苗村与六合村二村合并,仍称红苗村,沿用至今。 |
原陆东村:清代,属清化乡,建国前,分属应天乡、陆桥镇。 建国后,属启长乡,时称民主村。 1958年,为陆桥公社9大队,1982年,更名陆东大队(取位于陆桥东之意)。 1984年,易大队为村,2001年6月,隶属华士镇。 2002年,与荷花村合并,仍沿称陆东村。 原荷花村:建国前,隶属关系同陆东村,建国后,同属启长乡,时称新明村。 1958年,属陆桥公社10大队,1982年,更名为荷花大队。 1984年,易大队为村。 2001年6月,隶属华士镇,2002年并入陆东村。 原陆家基村:建国前,隶属关系同陆东、荷花。 建国后,同属启长乡,时称胜利村。 1958年,为陆桥公社11大队,1982年,更名陆家基大队。 1984年,易大队为村。 2001年6月,隶属华士镇。 2002年3月,与陈塘村合并,取名华陆村,同年8月,陈塘村析出,并入华西二村。 2006年9月,华陆村并入陆东村,称陆丰村至今。 |
宋、元、明时属清化乡。 清康熙三年,属华墅镇。 光绪年间,属华墅镇东三保、五保。 民国元年,属华士乡,民国23年,属河南乡。 1949年解放,属澄东区华墅镇。 1949年10月,属华杨区河南乡。 1951年9月,属华墅区河南乡。 1955年为华墅区瓠岱乡勤丰初级社。 1958年9月,称华墅公社11工区。 1961年12月,易名勤丰大队。 1984年3月,更名华士乡勤丰村,1985年12月,为华士镇勤丰村,沿用至今。 |
村域宋、元、明时属清化乡。 清时属华墅镇东六保。 民国元年(1912),隶属华墅乡,民国23年(1934),属河南乡,民国37年(1948),划属华墅镇。 1949年4月,境域解放,时属澄东区华墅乡,同年10月,改属华杨区华墅乡。 1951年,新华、华南两村,从属河南乡,华中村属华墅镇。 土改时,华中村成立新生街农会。 1956年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华南村建瓠岱乡保农社;新华村建瓠岱乡一社;华中村属瓠岱乡一社,部分建光华社。 翌年合并,属华墅乡26社。 1958年,为华墅公社10工区,次年,改称18大队。 1961年底,华南村析出为保农大队;新华村析出为新华大队;华中村为华中大队。 1982年4月,新华大队更名华新大队。 1984年3月,撤社建乡,属华士乡,大队改行政村,所属生产小队改村民小组。 逾年12月,撤乡建镇,村名未变。 2002年3月18日,华中、华南、华新三村合并,称华中村,沿用至今。 |
村域宋、元、明时属清化乡,清属华墅镇,华东村为东头保,俭益村属东五保。 民国初同属华墅乡。 民国23年(1934)华东村划属华墅区龙南乡,俭益村划属华墅区河南乡。 1951年9月,地名从旧。 1956年3月,华东村建郁桥乡三社和十社,俭益村建瓠岱乡瓠岱片俭一社。 翌年9月,华东村为华墅区华墅乡八、九高级社;俭益村与勤丰社合并,建华墅区华墅乡二十九高级社。 58年9月,华墅人民公社成立,时华东村为四工区,俭益村为十一工区。 逾年4月,四工区更名五大队,俭益村析出为十九大队。 61年12月,五大队改称华东大队,十九大队改称俭益大队。 84年3月,撤社建乡,属华士乡,改大队为行政村。 越年12月,撤乡为镇,从属华士镇。 2002年3月,两村合并,建华益村,沿用至今。 |
村域宋、元、明时属清化乡。 清时属华墅镇。 民国元年属华墅乡。 民国3年属华墅镇。 1949年10月,属华杨区龙南乡。 1951年,属华墅区龙南乡。 1955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大河村部分划属郁桥乡第6初级社,1957年,复为华墅七、八高级社。 龙南村为华墅第十高级社。 1958年9月,龙南、大河分属华墅公社4工区、3工区,次年,分称6大队和4大队。 1961年12月,又分别称为龙虎大队和大河大队。 1966年,分别易名胜利大队和东风大队。 1982年3月,易名华士公社龙南大队、大河大队。 1984年3月,撤社建乡易名龙河村和大河村。 1985年12月,撤乡建镇,村名随属。 2002年3月18日,两村合并,名龙河村,沿用至今。 |
宋元明时,硕桥属化成乡,坊前村、徐巷村属崇仁乡。 康熙三年,属周庄镇、章卿镇。 民国时期,曾分属周庄镇(硕桥)、章卿乡(徐巷、坊前)。 解放初,曾分属周庄区和华杨区。 历经区域调整更名。 1984年分别定名为华士镇硕桥村、坊前村、徐巷村。 2002年3月18日,华士镇各行政村合并重组,硕桥村、坊前村、徐巷村合并成曙新村,沿用至今。 |
宋、元、明时,东升村属清化乡,华北、高峰村属化成乡。 清代,东升村属周庄镇周东五保;华北村属周东四保;高峰村属周东六保。 民国初年,属周庄乡。 民国23年(1934),共属周东乡。 1949年,境域解放,仍属周庄区周东乡。 54年,易属后塍区。 56年,改属华墅区周东乡。 翌年,建华墅区华墅乡18社。 58年成立人民公社,同属华墅公社七工区。 次年,易名14大队。 61年,东升村时名花墩大队;华北村时名华北大队;高峰村时名石虎大队。 66年,花墩大队易名东升大队;石虎大队易名高峰大队;华北大队仍旧。 84年,撤社建乡。 85年,撤乡建镇,称东升村、华北村、高峰村。 2002年3月18日,华士镇49个行政村,调整为28个行政村。 东升、华北两个行政村合并,仍称东升村。 高峰、砂山两个村合并,命名华丰村。 2006年8月,高峰村从华丰村析出,并入东升村,并易名龙砂村,沿用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