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秦末,张良奉刘邦之命率起义军抄近路从陕南翻越秦岭西上攻打长安,路过这里时天色已晚,为不惊扰百姓,下令全军在崖下露宿。张良辅佐刘邦建立大汉王朝后,当地百姓为感激张良的爱民之心,在大军露宿处建一庙宇,取名“子房庙”。1984年,选举产生庙川村民委员会。 |
境内仙河上游河道有一处两岸山峰陡峭、通道狭窄、曲径通幽、酷似石门的地方,与下游的“一天门”“二天门”排序为“三天门”。 |
内有一巨大山峰,顶端远看如虎头张着大嘴,露出锋利虎牙,甚为威猛雄壮。相传宋朝年间杨八姐与丁霸王曾在此恶战,杨八姐骑在虎背用金鞭抽打虎头,使虎头升高其数百丈。因岩石形似虎头,得名虎头岩。 |
“大新川”,明初移民来此川道垦荒,为寄托美好愿望,以土地岭为界,东边称“小金川”,西边称“大金川”。至民国十七年(1928),因时任金川保保长口吃,将“金川”读作“新川”。此后,“大新川”、“小新川”地名沿用至今。 |
“大新川”,明初移民来此川道垦荒,为寄托美好愿望,以土地岭为界,东边称“小金川”,西边称“大金川”。至民国十七年(1928),因时任金川保保长口吃,将“金川”读作“新川”。此后,“大新川”、“小新川”地名沿用至今。 |
“坎子山”山名。登山之路陡峭难行,如登天的阶梯一般。 |
一种传说此处早年有老虎出没,得名。另一传说因此地有一块天然巨石,从高处往下看去,极似虎爪,人们习惯称为老虎坪,后更名为虎坪。 |
湖北口: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郧西知县翁吉士亲临其地勘查省界,见天堂山与凤凰山山脉结合部的路道两边存有石砌古城墙。经询查了解:早年间,因此处鄂陕边界土地、山林纠纷不断,郧西县府差役边民仿秦长城模式,在山垭豁口处沿南北走向砌石城墙,作为鄂、陕省界。翁吉士认为此处为秦楚要地,提出“当此要隘,据险筑一关,名湖北之关、口”差湖北边民修筑城门洞,两边夯土筑墙,墙上安装“十字架”木制大梁,面上盖瓦,门洞东西进深长3米,南北宽2.5米,高4米。门洞南北两端与石砌城墙连接,呈东西向,定名为“湖北关”。1939年,当地乡绅筹资重修,改为石砌门洞,门洞上方正中镶嵌两块石刻匾额,对外(陕西)曰“湖北关”,对内(湖北)曰“湖北口”。从此,“湖北口”(亦称“湖北关”)成为鄂、陕省界标志性建筑。 |
泗峡口:该居民点位于西东流向的仙河源头第一个河湾处,街道的西、东两头和北边共有4个峡口。其中,西、东两个峡口为仙河主流形成,北边两个峡口为仙河支流形成,4个峡口有山有水,故得名“泗峡口”。 |
亦称“龙卧滩”,为仙河上游第一片比较开阔的河滩地。两岸均有村民院落。 |
以域内河流(东川河)得名。 |
以两河汇合处——东川口为中心,东西流向形成的河川为“东川”,西东流向形成的河川为“西川”。 |
“庵坪”有尼姑庵堂的坪地。 |
“桃园沟”,山沟名称,此地长满桃树。每逢阳春三月,桃花盛开时节,令人留恋往返,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 |
“三十六岩”:即“三十六丈岩”的简称。其主体悬崖笔直高耸,岩壁刀切一般,高约36丈,顶峰突兀,可遮风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