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惠水县好花红镇各村社区情况介绍

惠水县好花红镇各村社区情况介绍

三都村位于101省道旁,距惠水县城10公里,惠水至罗甸公路从村中通过,全村辖25个村民小组,共有1236户4953人。耕地面积1594亩、林地681亩,全村共有0党员111名,村支两委成员11名。村支两委班子成员为了切实解决村民难题,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持续开展了各种党员干部和群众代表的参观学习和培训,并多次组织举办村民民族民间文艺汇演。

百鸟河村位于三都镇中南部,全村总面积2025.45平方米,辖7个自然村寨15个村民组687户,总人口3258人,2011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为3800元。有0党员82名。百鸟河村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特别是森林资源居全镇之首。

近年来,村党支部不断加强班子建设,全体党员始终团结在党支部周围,发挥先锋模范饔茫褐诎旌檬隆焓凳拢烊褐诜⒄怪赂唬玫饺褐诘挠祷ぃ欢系奶岣吡说持Р康哪Α⒏姓倭驼蕉妨ΑMüΓ持Р抗ぷ鞯玫搅松霞兜匙橹母叨热峡桑啻问艿奖碚茫�2010年被评为省“五好基层党组织”和州“五好基层党组织”。

平地村位于惠水县南部,是三都镇镇属行政村,距三都镇集镇2.5公里,省道101线贯穿整个平地村坎,全村总面积6.6平方公里,辖11个村民组,7个自然村寨425户2008人,耕地面积3000亩,全村现有0党员60名。

近年来,村党支部切实按照基层党组织先进性建设工程的实施要求,围绕村党支部“五好”创建目标各社会主义新农村20字方针,扎实开展党支部赏帮带活动,积极为民办实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使平地村经济不断持续发展,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2008年被三都镇党委、人民政府评为“综合目标管理”三等奖。1997年曾被省公安厅评为“全省先进治保组织”,县妇联授予“妇女之家”等先进称号,目前,村两委班子成员正在积极筹措,进一步完善平地村各项工作制度和措施,带领全村群众共同打造一个全新的平地形象。

上衙村位于三都镇南大门,地势呈东高西低走向,距镇政府1.5公里,北接本镇三都村,东邻鸭绒乡,南连好花红乡,西与本镇坪地村相交,有101省道贯穿全境。全村共有7个村民组,265户,总人口1259人,0党员32人,总耕地面积756亩。主要经济来源依靠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种植,年人均纯收入在3800元做左右,是县农业部门和三都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示范点之一,属我县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村。

上衙村平均海拔高度1050m,年平均气温15.8摄氏度,年降雨量在1200mm以上,属小龙灌区,全年无霜期为280天。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土壤以紫色土、黄砂壤为主,适宜水稻、蔬菜等多种农作物种植。上衙村从九十年代初,群众就自发开始种植蔬菜,是我县一个特色蔬菜种植示范村,也是我县“185”工程万元田示范村,同时还是我县2007、2008年度农发区,常年蔬菜种植核心区面积达1000亩,辐射带动面积3000亩以上(含复种)。从事蔬菜生产的农户占2/3以上,根据上衙村离惠水县城近实际和适宜的气候条件,全村群众主要依靠大力发展农业种植增收致富,主要种植模式为:稻田“菜——稻——菜”、旱地“菜——菜”,主推技术为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大规模种植大白菜、莲花白等蔬菜;种植早玉米、早瓜等早熟蔬菜;发展油菜、葱、蒜、芹菜等经济作物连片种植,以产生规模效益,增加农户收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金田村位于三都镇西北面,坐落于美丽的涟江河畔,距县城十公里,分布在省道101公路两侧,由原金石、羡田两个村合并而成,辖7个自然村寨21个村民组,有716户3246人,聚居着汉、苗、布依等多种民族,有0党员82名,全体党员始终团结在党支部周围,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得到群众的拥护,不断的提高了党支部的凝集力、感召力和战斗力。涟江河和101省到如同两根铁轨由北向南纵贯全村,水利灌溉、交通都十分便利。人文景观有太极园,境内涟江河两岸垂柳依依,绿竹成荫,具有很好的旅游开发前景。金石坝区田土肥沃,地势平坦,水利灌溉便利,是三都镇主要粮油、蔬菜种植区,现代农业开发优势也十分明显。
栗木村位于惠水涟江河畔,南北与省道101线相连,距惠水县城10公里,距三都镇政府2.5公里,辖区11个村民组,共385户1682人,耕地面积1270亩。全村有0党员34名。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帮助下,以及村支两委班子和全体党员的共同努力下,为民办实事、解难题。在2008年、2009年、2010年连续被三都镇党委、政府授予“综治目标”考核三等奖、“尊师重教”先进集体、“综合目标”管理考核先进集体称号。现村支两委班子和全村党员正在积极组织村民工作,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征途前进。

小龙村距惠水县城仅8公里,距省城贵阳54公里,省道101线贯穿境内,地理位置优越,发展前景广阔。全村19个村民小组,732户3340人。耕地面积1700亩,其中农田1250亩,地450亩。全村共有0党员63名。因小龙村青壮劳力外出务工多,土地抛荒情况严重,2010年村针对这一情况,镇政府通过政府引导,进行了土地流转,将土地转包到专业合作社、承包大户手中,村民每年得到900元/亩的收入,土地集中,既利于发展现代农业,又增加了村民收入。全村现有矿粉厂3个,采石厂2个。

在村支两委干部的带领下,积极探索农村工作新方法、新途径,不断夯实基础管理,各项事业正日益完善和蓬勃发展,前进中的小龙村正在为构建新农村建设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

九门村是我县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村,位于县城南部,距县城6.5公里,省道101线从村境穿越而过,全村耕地面积1949亩,辖16个村民组,688户,总人口3040人。全村有0党员49名。九门村平均海拔高度1050M,年平均气温15.8℃、年降雨量在1200mm以上,属小龙灌区,全年无霜期为280d。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土壤以紫色土、黄砂壤为主,适宜水稻、蔬菜等多种农作物种植。九门村从九十年初,群众自发开始种植蔬菜,是我县一个特色蔬菜种植示范村,也是我县“185”工程万元田示范村,同时还是我县2007、2008年度农发区,常年蔬菜种植核心区面积达1000亩,辐射带动面积3000亩以上(含复种)。从事蔬菜生产的农户占2/3以上。

九门村交通便利,通村通组公路全部修通,村内基础设施建设较好,已建好部分村寨水泥路面硬化,入户步道硬化。

新门村位于惠水县城以南16公里,处于好花红乡政府中心区域,北与崇学村交界,东邻六马村,南与满玉村相邻,西南面与辉岩村隔河相望,全村总面积6平方公里,交通四通八达,地势平坦,101省道由北向南贯穿全村。

全村共辖18个村民小组,9个自然村赛,总户数为778户,总人口为4756人。现有耕地面积2000余亩,其中田1400亩,土600余亩,人均占有耕地面积0.65亩,森林总面积2500亩,人均占有林地0.7亩。

崇学村位于惠水县城以南15公里处,为好花红乡北大门,东临清水村,南接辉岩村,西临新门村六组,北与三都镇平地村相邻,总面积9162.23亩。地势平坦,涟江河从村西南流经,210国道穿境而过。全村共辖9个村民组,共2297人515户,现有耕地面积1662.23亩(其中田1416.71亩,土245.52亩)。村域经济发展以种植业为主,养殖业、农产品小加工业、运输业为辅,粮食作物主要以水稻、小麦、油菜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油菜、大豆、玉米、蔬菜、瓜果等。

满玉系布依语的译音,即糊浆之意。该寨子的附近多是黄土,雨天时都成糊桨,行路困难而得名。2001年12月行政村合并时由况家塆村、高桥村和中联村合并为满玉村村民委员会,属毛家苑乡。

2002年11月属好花红乡。

2014年2月行政区划调整后属好花红镇。

得名并沿用至今。

满玉村地处好花红乡中南部,距乡政府3公里。全村总面积8.94平方公里,辖9个村民小组,492户,2271人,现有耕地面积1151.5亩,其中田957.5亩、土194亩。

意即依靠母亲河涟江,兴旺发达、事业有成。2001年12月安潭村、龙联村和打冉村合并称兴涟村,沿用至今。

兴涟村座落于惠水县好花红乡政府西南部,距贵罗公路(省道101)3.5公里,(9个自然村寨),村域面积15.8平方公里,总人口3569人,(98%为布依族),总耕地面积为1568亩,其中:田2500亩,土1068亩。

行政村合并时由三联村、所然村和董敖村合并而来,故称名“三联村”。1983年得名三联村村民委员会,属毛家苑乡。

2001年12月行政村合并时由董敖村、所然村、原三联村合并为三联村村民委员会,属毛家苑乡。

2002年11月属好花红乡。

2014年2月行政区划调整后属好花红镇。

得名并沿用至今。

三联村地处好花红乡西南部,距乡政府驻地6公里,与长顺县威远镇接壤。全村总面积7.56平方公里,辖6个村民小组(13个自然村寨),共350户1625人,耕地面积658.5亩(其中田432.5亩、土226亩)。2010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820元,人均占有粮食350公斤。

好花红村距惠水县城18公里,是一个以布依族为主体的民族村,是著名布依族民歌《好花红》的发源地,也是著名的“中国金钱橘之乡”和“中华布依第一堂屋”所在地,名称“三块金牌”。全村7.76平方公里,辖14个村民小组,15个自然村寨,650户,总人口2988人,其中布依族人口2864布依族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96%。现有耕地面积2128.8亩(其中田1277.28亩、土851.52亩),宜林荒山面积1万亩。全村现有0正式党员78名。

好花红村现有森林面积364.88公顷,森林覆盖率达54%,生态环境良好,村内动植物种丰富。村内生态环境建设与乡村旅游相结合,依托布依族原生态民俗文化和青山绿水,原生态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址等,好花红乡村旅游区2018年共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旅游收入达1000余万元。有效开展污染及治理工作,在招引企业方面也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招引企业以种植业为主,无工业企业;在污染治理方面加强村容村貌整治、环境卫生治理常态化管理,制定环境卫生村民自治制度并列为村规民约,配备专门的保洁员、垃圾转运员,确保垃圾定期转运填埋,杜绝了村道脏乱差的现象。规范解决村民柴草乱垛、粪土乱堆、污水乱泼、垃圾乱倒、住宅与牲畜圈舍混杂等问题,提升村民健康意识、卫生意识、环境意识,逐步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新建污水处理系统1个,有效解决污水直接流入河流问题。

重视乡村文化遗产保护,对现存中华布依第一堂屋、布依族古门楼、传统布依民居大块青砖、青瓦、木门、木万字格窗进行保护,传承布依古建筑及风貌。对布依风俗进行传承,将染花米饭、蜡染刺绣、民族古歌谣等民族技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布依族糯食制作技艺,花米饭手工制作技艺进行延续保护与传承。

寨后的长形山岭,中间有个缺口,人们认为山已拦腰切断,故称“腰关”。后群众惯用改“幺关”。1984年得名腰关村村民委员会,属清水苑乡。

1991年9月属毛家苑乡。

2001年12月行政村合并时由原腰关村和石灰关村合并称为幺关村村民委员会,属毛家苑乡。

2002年11月属好花红乡。

2014年2月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属好花红镇。

得名并沿用至今。

幺关村是省级二类贫困村,距好花红乡政府驻地约20公里,全村225户,1540人,其中不少数民族占全村总人口70%苗族。耕地面积768亩,人均耕地约0.8亩,其中旱地占95%,全村分为17个村民小组,22个自然村寨,文盲半文盲占全村人口总数的75%,属于典型的深石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