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宋姓逃荒来此定居成村,以姓定名。 |
原名马庄,最早居此者为马姓,次为袁姓。马、袁二姓衰落。明弘治年间,迁入刘姓,更名刘庄,1975年,因贾岭人民公社统辖三个刘庄大队,该大队位于最南边,更今名。 |
清康熙年间,张姓居此。清代有“二丁抽一”的征兵制度,张姓兄弟二人为逃避兵役,其中一人改作王姓,村名“张王庄”(当时兄弟二人分姓时各人持的石臼保存完好)。二人分开后,王姓在村后种一片竹园,故名王竹园。 |
原名白胡子李店。明末,此处是南北官道旁的一个过路小店,有一李姓青年在路旁开店。他和别人不同之处,就是年轻轻的长了一嘴白胡子。他说话和气,买卖公平,经营有方,生意十分红火。远近乡邻和过往客商,有事无事都愿到此店里坐一会,一来欣赏奇貌,二来买点货物。因此该店名声越传越远,久而久之“白胡子李店”就成了村名。李姓青年跟随李自成义军,从小阎庄迁来阎氏,从董老坟迁来董氏定居。清末,村名已简称李店。 |
很早以前,此处有庄户名辛庄。庄主辛财主喂有99头水牛,每天派放牛小到庄西水牛洼放牛。去时99头水牛,到水牛洼就成了一百头。为弄清端底,辛财主叫放牛小在每头水牛角上做有记号,结果查出一头水牛上没有记号。辛财主将这头水牛宰杀了。辛财主将这头水牛宰杀后不长时间,辛家家败人亡,田园荒芜,无人居住。明初,由山西洪洞移民蒋姓在此定居,村南建有庙宇,故名。 |
明初,王氏由山西洪洞移民来此定居。来祖日行千里,夜行八百,力大无穷,使一双神鞭,人称为神鞭王庄。清同治元年(1862)王崇贤创修寨,名神鞭王庄寨。因庄户大,王姓居多,寨废后更名大王庄,简称大王。 |
清乾隆年间,张姓从张堰(付集镇)迁此,以经商为业,后置田建庄,名张新庄。 |
明万历年间,王姓从山东曹县来此种地,后有几户卫姓也来此种地。兵荒马乱之年,跑反经常到大卫庄。白天干农活,夜间住大卫庄。清同治元年(1862)军功赵元倡捐创修寨,名小卫庄寨,废寨复今名。 |
清代,梅姓迁此成村,故名。 |
明万历年间,刘姓从水寨南刘店迁此建庄,因位于镇境东部,故名。 |
明代,李姓建村,村东有庙,庙前有棵白杨树,树干高大,枝繁叶茂,远近闻名,因名。(1944年夏季某日中午,暴风雨中树遭雷击烧毁)。清末,李玉栋创修寨,有集。1927年李老末反,寨毁集废。村名沿用至今。 |
清康熙年间,涂姓从杨楼(今属三店镇)迁此建庄,故名。 |
明末,罗氏建庄。村人擅长武术,又建有寨,每逢土匪来时,附近村民都到罗庄寨避难。1927年。李老末攻破罗庄寨,寨内男女老幼全部遇难。后从余营(高寺镇)迁来余姓,村名沿用。 |
明初,麻姓由山西洪洞移此成村,后发展成大村,故名麻大庄。 |
明弘治年间,住有马、王两姓,村名马王庄。后从麻老庄迁来麻姓,更今名。清同治元年(1862)麻敬业、麻方成创修寨,名麻王庄寨。1927年李老末破寨,寨毁,复名麻王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