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金川县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金川县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2019年12月1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阿坝州调整马尔康市等10个县(市)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川府民政〔2019〕22号):撤销太阳河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观音桥镇管辖,观音桥镇人民政府驻新街10号。

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在此建有御碑亭,有御制平定金川勒铭噶拉依之碑,以志其事;后改土归流,设噶拉依粮务。

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马尔邦、噶拉依2粮务合并为崇化屯务,安宁属崇化屯务,高半山地区属河东守备屯。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崇化屯改县,设第三区。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置靖化县,属靖化县第一区安宁联保。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改安宁镇。

1951年7月,改安宁镇清匪生产委员会,辖2清匪生产分会。

1956年5月,改安宁镇人民委员会。

1958年4月,撤广法乡,析其南部地区置安宁乡。

1966年3月,乡改安宁公社。

1984年,公社改安宁乡。

2013年,安宁乡撤乡建镇。

2020年6月,将安宁镇牧场村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勒乌镇管辖。

2019年,撤销万林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勒乌镇管辖,勒乌镇人民政府驻前锋村1组112号。

2020年,将安宁镇牧场村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勒乌镇管辖,勒乌镇人民政府驻前锋村一组112号。

马奈乡境域旧属大金川安抚司。

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改马奈屯,属河西屯守备,后属崇化屯。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崇化屯改县,马奈属之。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置靖化县,设马奈联保。

后改马奈乡,属第一区。

1951年7月,改马奈乡防匪生产委员会。

1966年,与马尔邦合并为马尔邦公社。

1984年,析置马奈乡。

2019年12月,撤销马尔邦乡、马奈乡,设立马奈镇。

清代时期,属绥靖屯。

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石达安、克尔玛高半山地属河西屯守备,山埂子、丹扎木、沙耳河坝地属国民党沙耳乡第九甲。

1955年,石达安、克尔玛并入沙耳乡。

1958年,沙耳、庆宁、咯尔3乡合并为团结公社。

1959年,析置沙耳公社。

1984年5月,公社改沙耳乡。

庆宁原名茹寨,属大金川安抚司。

清乾隆年间(1736年—1795年),为清军驻防据点之一。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设庆宁营;境内高半山地区属河西屯守备,河坝一带属绥靖屯的日旁、沙耳乡。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绥靖屯改县,属第五区。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置靖化县,属沙耳联保。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属沙耳乡第四保。

1951年7月,沙耳乡人民政府改沙耳乡清匪生产委员会,庆宁为沙耳乡清匪生产委员会管辖下的第四分会。

1954年,析沙耳乡及高半山地区河西屯置庆宁乡。

1958年,沙耳、庆宁、咯尔3乡合并为团结公社。

1966年,析置庆宁公社。

1984年,公社改庆宁乡。

咯尔乡境域旧属大金川安抚司。

清乾隆年间(1736年—1795年),改土归流,高半山地区属河东屯守备辖区,半山地区及河谷地带属绥靖屯四甲、五甲2屯。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绥靖屯改县,属第四区。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置靖化县,属第二区噶尔联保。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改噶尔乡。

1951年7月,噶尔乡人民政府改噶尔清匪生产委员会。

1954年,改咯尔乡,高半山地区划归。

1958年,沙耳、庆宁、咯尔3乡合并为团结公社。

1966年3月,析置咯尔公社。

1984年,公社改咯尔乡。

清代时期,属大金川安抚司。

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改土归流,设河东屯。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绥靖屯改县,设第三区。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置靖化县,河东保留屯番守备制度,未编保甲,直属县政府。

1951年7月,设河东屯清匪生产委员会。

1955年,设河东乡。

1956年5月,德胜梯(今德胜村)划归咯尔乡。

1958年,西里寨和小照壁划归万林乡。

1966年3月,与河西乡合并为河西公社。

1974年5月,析置河东公社。

1984年,公社改河东乡。

清代时期,属大金川安抚司。

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改土归流,于乃当、营盘、木居里、八步里等高半山设河西屯,河谷地带的安顺、甲咱、独松分别为绥靖屯八甲、九甲、十甲3屯。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绥靖屯改县,设第二区。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置靖化县,安顺、甲咱、独松3屯改保,合并为甲咱联保;后改甲咱乡。

1951年7月,设河西屯清匪生产委员会和甲咱乡清匪生产委员会。

1953年,甲咱乡安顺村划归城厢镇。

1955年,河西屯和甲咱乡合并为河西乡。

1956年,析置独松乡。

1958年,改为河西公社。

1966年,河东公社并入河西公社。

1974年,析置河西公社。

1984年,公社改河西乡。

集沐乡境域旧属绰斯甲宣抚司。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绰斯甲土司改绰斯甲县,集沐属之。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7月,红军北上后,废县,仍沿袭土司制。

1955年8月,设业隆、集沐2乡。

1958年9月,设上游公社。

1959年,撤绰斯甲县,业隆、集沐属金川县下寨区。

1965年10月3日,业隆乡并入集沐乡。

1966年3月,改集沐公社。

1984年,公社改集沐乡。

撒瓦脚乡境域旧属绰斯甲宣抚司。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绰斯甲土司改绰斯甲县,撒瓦脚属之。

民股票二十五年(1936年)7月,红军北上后,废县,恢复土司制。

1955年,设撒瓦脚乡。

1966年3月,乡改撒瓦脚公社。

1984年,公社改撒瓦脚乡。

卡拉脚乡境域旧属绰斯甲宣抚司。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绰斯甲土司改绰斯甲县,卡拉脚属之。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7月,红军北上后,废县,恢复土司制。

1955年8月,设卡拉脚乡。

1966年3月,乡改卡拉脚公社。

1984年,公社改卡拉脚乡。

俄热乡境域旧属绰斯甲宣抚司。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绰斯甲土司改绰斯甲县,俄热属之。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7月,红军北上后,废县,恢复土司制。

1955年,设俄热乡。

1966年,与壳山、依斗、嘎斯合并为俄日公社。

1961年,更名红日公社;后更名俄日公社。

1978年,更名俄热公社。

1984年,公社改俄热乡。

二嘎里乡境域旧属绰斯甲宣抚司。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绰斯甲土司改绰斯甲县,二嘎里属之。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7月,红军北上后,废县,恢复土司制。

1955年,设二嘎里乡。

1959年,撤绰斯甲县,属金川县中寨区。

1966年,撤壳山乡,雅夏划归二嘎里乡,改二嘎里公社。

1984年,公社改二嘎里乡。

阿科里乡境域旧属绰斯甲宣抚司,大金卡苏等地属大金川安抚司。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绰斯甲土司改绰斯甲县,阿科里属之。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7月,红军北上后,废县,恢复土司制。

1960年1月,设阿科里乡;同年3月,建国营牧场,驻大草塘。

1964年,二嘎里文布沟建国营二牧场,阿科里国营牧场更名国营一牧场。

1966年,撤阿科里乡,6牧业大队划归国营一牧场。

1984年,改阿科里乡。

1985年7月,撤国营一牧场。

2002年3月,分为阿科里、毛日2乡。

2020年6月,将阿科里乡卡苏村所属行政区域划归独松乡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