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有高姓人家始迁此地,原建有高氏祠堂,家人前来祭祀祖先要经过祠堂前一条较高的土路,故名。 |
据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版《江陵县志·山川》载:“城东五里有亘垣焉,耸峙若门,土人以山呼之。”又据三国时期吴国元年(222年),吴大将军徐达屯兵至此,名“岳山寨”,因简称岳山。 |
黄山原名“皇甲山”,为大片黄土高丘,乡人以山呼之。东汉名将马援曾率兵路过此地,后奏请朝廷建兵甲库,称“皇甲山”。到唐朝改为寺庙,因“皇”谐音“黄”,又是黄土高丘,乡人约定俗成,相沿至今,称为黄山,故名。 |
明洪武丁未(1367年),江夏侯周德兴请决岳山堤坝,水流冲成一个小湖泊,因湖堤周围居民都姓彭,故名。 |
郢城,传为春秋时囊瓦所筑,经考古发掘,证实为秦南郡治所,此用作村名。 |
湖水自荆门蛟尾与漕河水合流而成。三国时,孙吴又引湖水会沮漳水号为北海,以拒曹魏。唐时曹王李皋将北海挽堤垦田。五代时荆南王高宝融于周显德二年(995)复引江水筑大堰,亦名北海。宋绍兴三十年(1161)李师夔分大堰为上下海以御敌。开禧三年(1308)守臣刘甲又改为上、中、下三海以防金兵。淳祐(1241-1252)中孟珙兼知江陵府,引江水入汉,三海遂通为一,成为抗金天险。故此湖本名三海,俗称海子湖,此用作村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