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开远市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开远市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清雍正九年(1731年),为阿迷州的绿丰乡管辖。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为绿丰、先依、太平乡3乡。

1951年,属开远县第一区。

1955年,为乐白道区。

1958年,改为乐白道公社。

1959年,开远县并入旧市后,属开远公社。

1960年,开远县恢复,为乐白道区。

1969年,乐白道区改为乐白公社。

1984年,乐白公社复改为乐白道区。

1988年3月,由乐白道区改为乐白道街道。

1950年,属开远县第一区,1958年,属开远公社,后建城关公社。

1984年3月,成立灵泉街道。

清雍正九年(1731年),为阿迷州傍甸乡。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改名云茂乡。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改名中和营乡。

1951年,设开远县第五区。

1955年,改名中和营区。

1958年,开远县并入个旧后,改为五星公社,并将阿三龙乡划入文山。

1961年,恢复开远县,中和营划为中和营、马者哨两个区。

1969年,又改为中和营公社。

1984年,改为中和营区。

1987年,改为中和营乡。

2005年,中和营乡和马者哨乡合并为中和营镇。

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称现小龙潭镇境域为布沼。

1959年10月,布沼公社改名小龙潭公社。

1984年,小龙潭公社改为小龙潭区。

1987年12月9日,小龙潭区改为小龙潭街道。

2010年初,由小龙潭街道改为小龙潭镇。

清朝时,属鸟甸乡。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为龙泉镇、长乐乡西部。

1950年,属第三区。

1955年,为大庄区北部。

1957年,为大庄乡合并杨柳乡北部。

1959年,为燎原公社一部;同年,分设大庄公社(设在羊街),后反复称区、公社。

1977年,大庄公社一分为二,成立大庄、羊街2公社。

1984年,改为大庄区公所。

1988年,由龙潭、桃树、老寨、大庄4乡合并为大庄回族乡。

清代时,属鸟甸乡。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为南定乡及龙泉、长乐(镇)2乡南部。

1950年,属开远第三区、第七区。

1955年,为大庄区南部。

1957年,为红土乡、马桑箐乡、核桃树乡南部。

1959年,为燎原公社、大庄公社一部。

1977年,从大庄公社分设为羊街公社。

1984年,羊街公社改为羊街区。

1987年4月,撤羊街区,建羊街乡。

清雍正九年(1731年),属阿迷州傍甸乡。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设德盛乡。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为中和营乡南部。

1950年8月,为开远第五区一部。

1955年,分设吉德(为中和营区一部)、阿优(为第七区一部)2乡。

1958年,乡改为管理区,即吉德管理区、阿优管理区。

1961年,设吉德区。

1965年5月,吉德区改为吉德公社。

1984年3月,吉德公社改为碑格区。

1988年2月,由碑格区改为碑格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