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廊坊市各县市区历史沿革

廊坊市各县市区历史沿革

西汉置安次县,治今古县村。

先后属燕国、勃海郡。

东汉改属广阳郡。

三国魏、西晋属燕国。

北魏至北周属燕郡。

隋属涿郡。

唐武德四年(621),移治今市西旧州东南。

贞观八年(634),移治今市西旧州西。

开元二十三年(735),又移治今旧州,属幽州。

辽属析津府。

金属大兴府。

元中统四年(1263),安次县升为东安州。

明洪武元年(1368),降东安州为东安,治今南辛庄(仇庄)光荣村。

清东安县属直隶省顺天府。

1914年,因与湖南省东安县重名,复改安次县。

1928年,直属河北省。

1937年,初划属河北省第五督察区。

1938年,属晋察冀边区。

1949年,属河北省天津专区。

1950年,县治迁驻廊坊镇。

1967年,改属天津地区。

1973年12月,天津地区更名为廊坊地区,驻地仍在廊坊镇,安次县属之。

1981年,析安次县廊坊镇改设县级廊坊市。

1983年,安次县并入廊坊市。

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廊坊地区和县级廊坊市,设立省辖地级廊坊市;原县级廊坊市改设安次区。

2000年10月,以京山铁路为界,安次区划分为安次和广阳二区,路南为安次区。

2000年,经国务院批准,将安次区划分为安次和广阳两个行政区,以京山铁路为界,路北为广阳区。

本县历史悠久,唐虞夏商属冀、幽之地;西周时属燕国;春秋时为燕地;战国时,此地设方城邑,在今固安西南方城村,又有临乐邑,在今固安县南;秦时,此处属广阳郡;西汉时始置方城县,属广阳国;东汉时,废临乡侯国,沿置方城县,改属幽州涿郡;隋开皇六年(586),因与别处重名,故借用北魏时固安之名,隶属于幽州涿郡;唐初固安属北义州,后属幽州;五代后唐时属涿州;辽属析金府;金代属涿州;蒙古太祖十年(1215),为蒙古占领,时为县;元中统四年(1263),升为州,属大都路;明洪武元年(1368)十二月,降固安州为县,属北平府;明永乐元年(1403)改属顺天府;清朝时期属京师顺天府南路厅;1914年,属京兆特别区;1928年,直属河北省;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固安属河北保定专区;1954年6月,改属通县专区;1958年4月属天津专区;同年10月,与永清县一起并入霸州;1961年8月大霸县撤销,恢复固安建制,仍属天津专区;1974年1月天津专区改为廊坊地区,固安属廊坊地区;1989年4月撤销廊坊地区,固安县属廊坊市。

战国时期属燕国;西汉时期为益昌侯国属地;东汉时为勃海群安次县西境;三国魏、晋至隋大业初年,分属安次、方城2县。

大业七年(611),析安次县置通泽县,至今县城西五里通泽村,不久撤销;如意元年(692)复析安次置武隆县;景云元年(710)改名会昌县;天宝元年(742),更名永清县,属范阳郡;辽时,属南京道析津府;金属燕京析津府;元初属大都路;明初属北平府,后改属顺天府;康熙二十九年(1690),属京师顺天府南路同知;1912年属直隶省;1914年10月属京兆特别区;1928年属河北省;1937年3月属河北省第五行政督察区;1939年2月属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民主政权冀中第五专区;1941年9月属第三联合县;1944年10月,撤销联合县,恢复永清县,属冀中区第十专区;1949年3月津武县七区(三圣口一带)42个村划归永清县,同年8月1日,华成立天津专区,永清县划归该专区管辖;1958年10月永清县并入霸县;1961年7月恢复永清县建制;1967年11月属天津专区;1973年12月属廊坊地区;1988年9月改属廊坊市至今。

辽太宗会同元年(938)析武清、三河、潞县(今北京通州区)地置香河,治今县城,县治东滨河,多栽茭荷,夏秋之际,其香馥郁,因名香河,县以河名,属析津府;北宋宣和四年(1122)曾赐名青化县,寻即复原名,属燕山府;宣和七年(1125)香河县入金,初属析津府,后改属大兴府;元先后属大兴府、大都路;明初属北平府豑州;洪武十年(1377)省入豑州;十三年(1380)复置,直隶北平府;永乐元年(1403)改隶顺天府;清属直隶顺天府;1914年隶属京兆特区;1928年直属河北省;1945年属冀热辽区;1945年后改属冀东区;1949年8月划归河北省通县专区;1958年划属唐山专区,同年并入宝坻县;1962年复香河县制,属天津专区;1973年改属廊坊地区;1988年撤销廊坊地区,属廊坊市,沿用至今。

春秋筑城邑,名徐州(亦名舒州)属齐国。

战国燕昭王二十八年(前284),属燕国,更名平舒。

赵孝成王十九年(前247),燕赵两国互换边城,平舒属赵国。

秦属巨鹿郡武垣县。

西汉高祖五年(前202),置东平舒县属幽州勃海郡。

东汉永元二年(90),东平舒改属河间国。

建安十一年(206),改为冀州章武郡,辖东平舒、文安、章武、束州四县,郡、县同治。

三国魏,仍为郡、县,属冀州。

西晋武帝泰始元年郡改为国,国、县同治,仍属冀州。

后赵改国复郡,郡、县同治。

北魏登国二年(387),县名去东字,更隶瀛州章武郡。

隋开皇三年(583),废章武郡,平舒县直隶瀛州,西章武县划归平舒县。

十六年(596),置景州,平舒划为景州。

大业末年曾析平舒、文安县连壤地置丰利县(今文安县)。

唐武德元年(618),平舒属瀛州。

五代后晋天福元年(936),平舒因属瀛州沦入契丹。

后周显德六年(959),世宗柴荣收复瀛州,平舒更名大城,隶属霸州。

北宋,属河北东路霸州。

金天会五年(1127),属河北东路益津郡。

元属中书省霸州。

明洪武二年(1369),属北平府霸州。

清永乐元年(1403),北平府改为顺天府,仍属之。

1914年,改属直隶省津海道。

1928年,直属河北省。

1936年,划属河北省第六督察区。

1938年,属晋察冀边区冀中区第三专区。

1949年8月,属河北省天津专区;同年9月,任河县撤销,其107个村划归大城县。

1958年10月25日,大城子牙河以西村庄与任丘、文安三县合并,称任丘县;以东村庄划归静海县。

1962年,复置大城县,仍隶属天津专区。

1967年,属天津地区。

1973年,天津地区更名廊坊地区,大城县仍属之。

1988年,廊坊地区改为廊坊市,大城县仍属之。

1967年11月28日,天津专区改为天津地区,属天津市管辖,文安县属天津地区革命委员会;1974年4月1日,天津地区更名廊坊地区,属河北省管辖,文安县属廊坊地区革命委员会;1978年8月10日,文安县属廊坊地区行政公署;1989年4月1日,廊坊市建立,文安县隶属河北省廊坊市至今。

夏、商时代,县域属冀州;春秋、战国时属燕地;西汉、东汉时属幽州渔阳郡路县(后改潞县)地;唐开元四年(716)析幽州潞县东部置三河县,从此县域大部属三河县地;1952年10月,在回族聚居的三河县三、四区建立三河县大厂回族自治区;1955年在三河县大厂回族自治区的基础上建立大厂回族自治县,辖17个乡、75个村,隶属河北省通县专区;1958年年底并入蓟县,称蓟县大厂回族自治区人民公社,属唐山专区;1961年7月属天津专区;1962年,恢复县建制,下辖6个人民公社,104个村;1972年,增加1个村,为105个行政村,自此行政区域固定;1974年1月,天津地区改为廊坊地区;1984年3月,改社为乡镇后,全县有2镇,4乡;1996年4月28日,撤销王必屯乡,并入大厂镇;2006年撤销祁各庄乡,建祁各庄镇;2006年至今,全县辖大厂镇、夏垫镇、祁各庄镇、陈府镇、邵府镇5个镇和一个北辰街道办事处,共105个行政村和10个居民委员会至今。

明洪武元年复废益津县入霸州,先后隶北平府,天顺府。

清直隶天顺府;1931年降霸州为霸县;1928年直属河北省;1937年属第五行政督察区;1938年后属晋冀边区冀中区;1947年胜芳市与霸县合并;1949年划归河北省天津专区;1958年永清、固安二县并入霸县,改为天津市辖;1961年永清、固安二县析出,霸县复原制,复归天津专区,后为天津地区;1973年属廊坊地区;1988年撤廊坊地区,改廊坊市辖;1990年1月撤县改设霸州市,属廊坊市至今。

据孟各庄、刘白塔出土文物考证,早在新石器时代,三河地域已有人类聚居;西周前归属,无文字记载;春秋、战国时属燕地;秦属渔阳郡;西汉置路县,三河为幽州渔阳郡路县地。

王莽篡位,改路县为通路亭;东汉,改“路县”为“潞县”,三河地域均隶之;东汉末,为袁绍辖地;三国,属于魏;西晋,属幽州燕国广阳郡潞县;东晋十六国,先后属于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北魏的幽州渔阳郡潞县;南北朝时,初为北朝北魏地;梁中大通六年(534)北魏分裂为东、西魏后,属东魏渔阳郡潞县地;北齐元年(550)后为北齐渔阳郡地;隋时,属涿郡潞县地;唐武德二年(619)析幽州置玄州,同时析玄州潞县东部地区置临泃县(以县治濒临泃河得名);唐贞观元年(627)废玄州,并入幽州,撤临泃,复入潞县;开元四年(716年)再析幽州潞县东部置三河县;开元十八年(730年),改隶于蓟州;五代十国初,三河属于后梁;乾化元年(911年)刘守光僭称燕帝,三河属燕国蓟州;后唐同光元年(923年)李存勖灭后梁、燕,称帝,三河隶于后唐蓟州;后晋天福元年(936)石敬瑭割燕云十六州赂契丹,三河随之入契丹,属蓟州尚武军;辽开泰元年(1012)三河属辽南京道幽都府蓟州。

后改幽都府为析津府,三河仍隶于蓟州;宣和四年(金天辅六年,1122)农历十二月,金太祖完颜旻攻克辽南京(今北京),三河属于金;宣和五年,金以燕京(辽称南京,今北京)6州还宋,三河随之归宋;宣和七年,复为金地;金天德三年(1151),升潞县为通州,三河隶之;金贞元元年(1153年),金改燕京为中都路,置大兴府,三河属大兴府通州;元太祖十年(1215)农历五月克中都(今北京),三河始为元属地;世祖中统元年(1260),隶于中书省;至元二十一年置大都路总管府,三河属直隶中书省大都路通州;明,洪武元年(1368)农历八月,改大都路为北平府,十月属山东行省;二年三月改属北平;十年省平谷入三河,十三年仍设平谷;永乐元年(1403)正月,北平升为北京,改北平府为顺天府;十九年正月,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改北京为京师,三河属京师顺天府通州;清,三河属直隶省顺天府通州,隶通永道;雍正四年(1726)以通永道专司河务,通州、三河等州县一并改属霸昌道;十二年,复归通永道;1912年,三河仍属顺天府;1914年属京兆特别区;1928年国民党中央政府迁都南京,改京兆特别区为河北省,三河属之;1935年11月25日殷汝耕在通县成立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辖三河、唐山等22县两市(注);1938年至1945年8月间,日本侵略军在三河建有伪县政府,隶属河北省冀东道;1938年7月6日,冀东抗日武装起义爆发后,为适应抗日战争需要,逐步建立起联合县的人民政权;1940年4月至10月,本县部分村庄隶属于蓟(县)平(谷)密(云)联合县三河特别区;1940年秋,蓟(县)宝(坻)三(河)联合县建立,隶属于晋察冀边区第十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习称冀东十三专署);1942年秋,县域分属于平(谷)三(河)密(云)和蓟宝三两个联合县;1943年底,平三蓟(平三密改称)联合县隶属于冀热辽行署第一专署;1945年1月,三河分属于平三蓟联合县和三(河)通(县)顺(义)、三(河)通(县)香(河)联合县,隶于冀热辽区行署第十四专署;1946年1月,各联合县撤销,三河县属冀东区行署第十四专署;1946年9月5日,国民党军队占领三河,其政区属河北省通县专署;1947年春,冀热辽解放区改称冀察热辽解放区,划属为东北解放区的一部分;5月1日,冀东区行政公署正式划归东北行政委员会领导,三河县仍属冀东区行政公署第十四专署;1949年8月1日,三河属于河北省通县专区;1958年4月,撤销通县专区,三河隶于唐山专区;1958年12月,撤销三河县建制,与大厂回族自治县一同并入蓟县;1960年4月撤销唐山专区,所属各县划归唐山市,同月,改隶天津市;1961年7月,天津市所辖蓟县(含三河)、宝坻等县划归天津专区;1962年6月,恢复三河县建制,仍隶天津专区;1973年12月,天津地区改称廊坊地区,三河隶属不变;1989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廊坊地区改为省辖地级市,三河县隶之;1993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为省辖县级市,河北省人民政府授权廊坊市管理;2005年1月,三河市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列为首批扩大管理权限的县(市)之一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