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罗定市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罗定市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元大德八年(公元1304),泷水县治从开阳乡(今船步境内)迁至建水乡羊禄埠(现城区南平圩),建衙署、学校,无城池。

明正统十三年(1448),为防瑶民进攻,泷水县署始筑土城。

明景泰五年(1454),泷水知县周刚搬迁县署于今城区西北临江处,同年七月始建砖石城墙,次年二月建成,周长3000多米。

从元大德八年(公元1304),泷水县在今罗城镇境内建衙署起至今,罗城镇作为县、州、市政府驻地,已有700年的历史。

罗城政区建置几经变动。

元初属泷水县建水乡,明万历五年(1577)起划为罗定州在城一图,清代为罗定州一区附城团,民国初年属罗定县第一区城内乡,1935年改设附城镇,1939年改称罗城镇,“罗城”之名从此出现。

建国初期,罗城隶属罗定县附城区,1950年4月升格为区级镇。

1958年9月与潭井、素龙、赤坭、双东等乡合并设立罗城公社。

1959年底,罗城公社管辖范围变动,只辖原罗城镇。

1964年7月撤销公社设立镇,复名罗城镇。

2009年,撤镇建街道。

素龙镇在宋开宝六年(973年)至明万历四年(1576年)属泷水县地。

明万历五年(1577年)至清宣统三年(1911年)归罗定州管辖。

民国初期,为罗定县第五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罗定县第五区。

1958年公社化后,初属罗城公社。

1959年,底从罗城公社分出设立素龙公社。

1983年8月,撤销公社设区。

1986年11月,撤区设立素龙镇。

2009年,撤镇改街道。

附城街道政区建置和管辖范围多次变动,平湾、大旁街、罗溪、同仁、丰盛、星光、康任、高峰、塔脚等9个村委会在明万历四年(1576)以前属泷水县地,明万历五年(1577年)以后属西宁县,民国时期属西宁县(后改名郁南县)第六区。

新中国成立后属郁南县榃滨区。

1958年11月,随罗定、郁南并县划归罗定,属榃滨公社。

1961年11月,从榃滨公社分出成立榕枫公社。

1963年2月,撤销榕枫公社,由原双东公社和榕枫公社大部,以及罗城城郊大队合并组成附城公社(1964年2月复设双东公社)。

1983年8月,撤销公社设立附城区,1986年11月,附城撤区建镇,改名为文塔镇。

1988年4月,把镇辖的区屋、柑园、石围、细坑等4个村划归罗城镇;同年,文塔镇筹建新的镇政府驻地。

1992年,文塔镇镇政府驻地由平西村迁至塔脚村。

1993年10月,复名附城镇。

1994年7月,经广东省民政厅批准,撤销附城镇建制,改附城街道办事处。

但由于客观原因,至2009年11月前附城仍以镇名义运作。

2003年10月,原新乐、附城两镇合并,成立附城镇,镇政府驻地塔脚。

双东镇在宋开宝六年(973)年至明万历四年(1576)属泷水县。

明万历五年(1577)至清末,归罗定州管辖。

民国时期,隶罗定县第五区。

1950年,属罗定县第五区。

1958年,划入罗城公社。

1959年,并列入罗南县大湾公社。

1961年4月,划归罗定县管辖,设立双东公社。

1963年2月,又并入附城公社。

1964年2月,恢复双东公社。

1983年,撤销公社设立双东区。

1986年11月,撤区建立双东镇。

2009年11月17日,双东街道挂牌运作。

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211年间,罗镜系赵佗南越政权辖地。

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隶属端溪县。

东晋永和七年(公元351年),隶属龙乡县;南梁时,隶属泷州。

晋末至南朝为龙乡县地,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至明万历四年(公元1576年)归泷水县管辖。

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泷水县升格为罗定州,十六年(公元1588年)设立罗镜所城,并筑了城墙。

清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罗定州州判署迁建于罗镜,称为分州城,领罗镜、太平、分界。

民国期间,罗镜归罗定县第三区管辖。

1949年2月,罗定县人民政府在罗镜宣布成立,为县政府机关驻地。

1950年,属罗定县第一区。

1954年8月,一区改称罗镜区。

1958年9月,称罗镜人民公社。

1983年8月,称罗镜区。

1986年11月,称罗镜镇。

2003年10月,新榕并入罗镜镇。

太平镇在晋朝末年至南朝属龙乡县地,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至明万历四年(公元1576年)归泷水县管辖。

明万历五年至清末隶属罗定州二都。

民国期间,属罗定县第三区。

建国后,1950年属罗定市县第一区。

1958年公社化后,初属罗镜公社,1961年6月从罗镜公社分出设太平公社。

1983年撤销公社设立太平区。

1986年11月撤区建立太平镇。

晋末至南朝,为龙乡县地。

隋开皇十八年(598年)至明万历五年(1576年),归泷水县管辖。

明万历五年(1577年)至清末,隶罗定州二都。

民国期间(1912年1月1日~1949年9月30日),属罗定县第三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属罗定县第一区。

1958年,属罗镜公社。

1961年6月,从罗镜公社分出设分界公社。

1983年8月,撤销分界公社设立分界区。

1986年11月,撤区建立分界镇。

宋朝开宝六年(973年)至明朝万历四年(1576年)归泷水县管辖。

明万历五年(1577年)至清末隶属罗定州。

民国初年属罗定县四都三区,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整编为第四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属罗定县第五区,1958年成立罗平人民公社,1983年8月撤设区,1986年11月撤区建立罗平镇。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平定南越,设置南海郡,领18个县,其中有开阳县,开阳县治所在今船步镇。

船步镇于梁陈年间(502-508年)属开阳县地。

北宋开宝六年(973年)至明万历四年(1576年)归泷水县管辖。

明万历五年至清末隶属罗定州。

民国时期划为罗定县一都二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为罗定县三区,1958年成立船步人民公社,1983年8月撤销公社设立船步区,1986年11月撤区建立船步镇。

䓣塘在北宋开宝六年(973年)至明万历四年(1576年)属泷州泷水县地。

明万历五年(1577年)至清末(1912年)隶属广东罗定州。

民国时期属罗定县第二区。

乡村风光乡村风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划归罗定县第三区。

1958年公社化后,属船步公社。

1961年6月从船步分出设立𬜯塘公社。

1983年8月,撤销公社,设立区,1986年11月撤区建立𬜯塘镇。

宋朝开宝六年(973年)至明万历四年(1576年)属泷水县地。

明万历五年(1577年)至清宣统三年(1911年)归罗定州管辖。

民国初年属罗定第六区,民国二十年(1935年)整编为第二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划为罗定六区。

1955年,设苹塘区。

1958年设乡。

同年10月成立苹塘公社。

1983年8月撤销公社设区。

1986年11月撤区建立苹塘镇。

金鸡镇从北宋开宝六年(973年)至明万历四年(1576年)属泷水县地。

明万历五年至清末属罗定州。

民国时期,属罗定县第六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属罗定第二区(苹塘区)。

1958年公社化后属苹塘公社。

1961年6月从苹塘公社分设出金鸡公社。

1983年8月,撤销公社设立区。

1986年11月,撤区建立金鸡镇。

清称岭南堡,后称十二堡。

北宋开宝六年(公元973年)至明万历四年(公元1576年),属泷水县地。

明万历五年至清末,隶属罗定州。

民国时期,为罗定县第六区。

1950年,划为罗定县第二区。

1958年9月,成立围底人民公社。

1983年8月,撤销公社设立围底区。

1986年11月,撤区设立围底镇。

华石镇自北宋开宝六年(973年)到明万历四年(1576年)属泷水县地。

明万历五年到清末隶属罗定洲。

民国时期属罗定县第六区。

1950年,属罗定县第二区(苹塘区)。

1953年5月,划归第十区(围底区)。

1956年11月2日,并入苹塘区。

1958年,公社化后属围底公社。

1961年6月,从围底公社分出华石公社。

1983年,撤销公社设立华石区。

1986年11月,撤区设乡。

1989年2月,撤乡设立华石镇。

榃滨镇自宋朝开宝六年(973年)至明朝万历年(1576年)为泷水县地。

明万历五年(1577年),划归西宁(今郁南)县,初属常静都。

民国元年(1912年),改为西宁县第九区。

民国三年(1914年),改为郁南县第二区榃滨乡。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改为第九区。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又改为中良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划为郁南县第六区。

1957年,撤销区建制,在今榃滨镇地区设梅竹、金河、榃滨三个大乡。

1958年8月,设立榃滨公社。

1958年11月,划归罗定县管辖。

1983年8月,撤销公社设榃滨区。

1986年11月,撤区设立榃滨镇。

说明:数据源自网络,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