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马边彝族自治县民建镇各村社区情况介绍

马边彝族自治县民建镇各村社区情况介绍

民建镇镇政府驻地位于该社区,社区遂借取镇名为名。民建社区居委会成立于2002年10月,属民建镇管辖,沿用至今。

民建社区地处县城中心地段,是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区面积约1.6平方公里,由3个居民小组,7条街组成。驻辖区内部门及企事业单位28个单位,居民2358户约6960人,流动人口3315人,其中低保户162户,保障人口260人,党员81名。

城南社区位于县城的东南,幅员面积约5.5平方公里,社区总人口4582户,10536人;其中户籍人口2993户,6518人,外来人口1589户,4917人;社区农业人口有897户,2061人;社区设党支部1个。共有党员64人;其中流动党员2人;社区两委班子由6人组成;设支部书记1人,副支书1人,主任1人,副主任1人,文书1人,纪检组长1人;社区干部大专文化1人,高中5人;社区工作人员3人;社区内有行政企事业单位单位56个,居(村)民小组7个;社区设网格4个。 目前,社区内精准扶贫户有24户,83人;2017年享受易地移民搬迁有2户;彝家新寨建设2户;享受教育扶贫基金13户,28人;社区有城市低保家庭户52户171人,农村低保31户 75人,残疾人153人。

原张坝社区成立于2002年9月,地处马边县城以北,幅员面积1.5平方公里,设居民小组2个。 2010年9月与张油房村合村并组后,幅员面积达到6平方公里,设置村(居)民小组8个,其中3个居民小组,5个村民小组,其中纯彝族村民小组一个,其余村(居)民小组属彝汉和其他民族杂居,居民小区12个,共3379户,7886人。社区设支部、居委会、居务监督委员会,班子成员共9人,其中彝族成员3人,占1/3。驻辖区单位23个,其中机关单位12个,学校所,医院2个,非公有制经济组织10个,个体商业网点3个。

民建镇光明社区位于马边城南城乡结合部, 2010年由原永乐村和光明村合并为光明村,2015年作为“村改居”试点社区,于11月成立光明社区,幅员面积6.8平方公里,辖11个村(居)民小组1661户7280人,有党员69名,设社区支部和居委会,居务监督委员会,两委班子成员共9人。建档立卡贫困户33户168人,低保户151户269人(城镇低保加农村低保总户数)。有耕地4950亩,林地4980亩,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和外出务工、运输为主,2016年人均可支配收入5800元(此项为人均年收入)。 2015年,在实施“堡垒提升工程”中,县委、县政府通过国有资产划拨,将位于光明滨河公园占地约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720平方米、价值约500万元的景观房划拨给民建镇,作为光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推行驻区单位共驻共建,整合部门资源,筹措资金50余万元进行社区办公、活动场所装修和购置设备、设施。光明社区现有13间办公、活动用房,包括社区“两委”办公室、便民服务站、综治调解室、警务室、卫生室、图书阅览室、青少年活动站、老年活动站等。 光明社区自2016年1月正式挂牌运行以来,社区“两委”充分发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作用,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精神文明服务队和“红袖标”义务巡逻队3支队伍,倾情服务社区群众,开展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受到党员干部群众好评。

红旗社区位于县城南部,成立于2015年12月,辖6个居民小组,面积4平方公里,共有1071户2530人,其中少数民族207人(彝族200人、苗族7人),有耕地3048.1亩,退耕还林1167.2亩,有劳动力937人(男:461人,女:476人)精准贫困户15户贫困人口56人,主要经济以外出务工和发展种养殖为主。

社区设有便民服务中心、矛盾纠纷调解室、网格服务管理站、便民图书阅览室、日间照料中心、群团活动中心、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农民工驿站、人大代表之家等。

民建镇西城村位于县城西面,属城乡结合部,辖区面积6平方公里,有本村户籍人口732户2529人(其中城镇居民户口552户822人),外来居住人口2652人,属于城乡、彝汉居民杂居村。 全村成环形围绕在县城西面,下与劳动乡交界,上与光明社区交界,全村三分二以上土地面积位于自治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规划范围内,近年来,全村每年外出从事第二、三产业人员达700余人,一年创收逾2千余万元,全村已由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逐渐向第二、三产业的转移,村民的主要生活来源已由非农业生产提供。全村现有本地户籍732户2473人。 随着近年来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全村农转非户籍人数逐渐增多,现购买养老保险和2014年为加快小城镇建设,农转非转户人数达552户822人。

民建镇建新村位于县城的西部,幅员面积约8平方公里,村民小组6个,全村总人口667户,2930人;其中户籍人口560户,1700人,外来人口107户,1100人;全村农业人口有560户,2300人;村设党支部1个,共有党员32人;其中流动党员3人;村三委班子由6人组成;设支部书记1人,副支书1人,主任1人,副主任1人,文书1人,纪检组长1人;村干部大专文化1人,高中2人;社区设网格4个。 目前,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有46户,103人;2017年享受易地移民搬迁有13户;彝家新寨建设7户;农村低保28户42人,残疾人45人。

兴隆村于2010年由原天星村和兴隆村合并后为现兴隆村。位于县城西部,全村面积18平方公里。村民以彝、汉两族为主,全村辖9个村民小组,809户、3561人,其中彝族1480人。劳动力1533人(男770人女763人)。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3户、383人。主要以外出务工和种养殖为主;村党群服务中心设有有便民服务中心、矛盾纠纷调解室、益农服务站、便民图书阅览室、广播室等。

灯杆堡村位于马边县城西部,距县城5公里,幅员面积9平方公里,海拔落差较大,最低约600米,最高达1200米,地形多属于半高山,属纯彝族省定贫困村。截至2017年末,全村辖4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343户1628人,劳动力870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2户502人,其中低保户55户232人。全村2014年--2016年共脱贫22户110人, 2017年脱贫74户360人,有6户32人未脱贫,贫困发生率为2%。全村以茶叶、畜牧业和劳务经济为主要经济来源,主要农作物有茶叶、玉米和马铃薯等,主要畜禽有猪、羊、鸡等。全村现有茶园2200亩,玉米4000亩,林地7200亩,退耕还林2080亩。茶叶、畜牧业和劳务经济是全村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2017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6171元。2017年底灯杆堡村已整村贫困退出。 全村基本达到了路、水、电、讯“四通”。 现有通村公路4.48公里,已硬化4.48公里,硬化率100%;通组公路3条16.32公里,已硬化16.32公里,硬化率100%。全村先后实施10批次共324户住房改造,彝家新寨建设124户、易地扶贫搬迁建设19户、其他形式住房建设181户。已全面实施过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全村建有蓄水池16个,搭建管道10.2公里,水质达到安全饮用标准。全村4个组均实施了农村电网改造,户通电率100%。全村接入光纤18户,实现了3G/4G无线通讯信号全覆盖。 村“三委”班子健全,党支部书记、党支部副书记、村主任、村文书、纪检组长各1人,三委委员8人。现有灯杆堡村活动中心、村“两委”办公室、调解中心、会议室、农家书屋等功能为一体。全村现有党员21人,预备党员1人,入党积极分子2人, 培养对象2人。2017年,灯杆堡村党支部被马边彝族自治县县委组织部评为脱贫攻坚优秀基层党支部。 全村有教学点1个,教师6人,在校学生172名。 建有容纳50人的农村幼儿园1所,幼儿入园率80%。文化室面积60平方米,配套功能齐全,藏有图书0.18万册,有村级多功能活动室一个、文化广场一个、健身广场一个、 家庭日杂百货店8个。2017年,新修建卫生室一个,建筑面积50平方米,有合格乡村医生1名,医用设备5套,业务工作正常开展。

民建镇水碾坝村位于县城西部,距县城9公里,全村幅员面积13平方公里;属民建镇两个彝族聚居村之一。近年来,在村两委班子一班人的带领下,农村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一是村两委班子加强了政治学习,能根据上级党委政府的要求和本村的实际需要组织开展各类学习,传达学习党的重要会议精神、惠民政策。二是全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建设发展迅速,大多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大多数农户都住进了彝家新寨、易地搬迁房屋,通村公路得到了硬化,通组公路也在加快推进中,预计到2018年底,全村所有村民小组都将通泥碎石路,届时村民的出行条件将得到极大改善。三是以马儿山林业发展合作社为依托,发展林业10000余亩,带动贫困农户就业17人,带动9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合作,采取“公司+农户+贫困户”的方式,种植重楼300余亩,解决贫困户就业60人。四是制定完成马边第一部完整的村规民约,组建了以村组干部、年轻党员和退伍军人为主要成员的村级综治维稳巡逻队,经常深入基层排查不稳定因素,及时处理好群众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协调好村民之间的关系,使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基层,近年来未发生一起重大涉稳事件,全村保持了稳定发展,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五是引导群众认真执行村规民约,移风易俗。杜绝了老人去世打牛、杀牛现象,高价彩礼明显下降,全村婚丧嫁娶费用显著下降,群众负担得到了减轻,群众幸福感 明显提升,对周围村(社区)的带动作用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