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莫干山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莫干山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据民国版《莫干山志》卷三第21页载:“乾隆县志列入峰英道光志以名山矣。

高峰六景”。

山上原有元、明、清古建筑,并有古八位名人游记。

1958年10月成立三桥人民公社时,称高峰生产队;1961年11月设置莫干山公社高峰大队,“文革”期间更名高丰大队;1981年地名普查时,恢复原名高峰大队;1984年属莫干山乡高峰村,1992年属莫干山镇。

1958年10月为燎原生产队,1961年5月设置燎原大队,1984年属莫干山乡燎原村,1992年属莫干山镇。

1958年设红星、心合生产队,1961年改为红星、石颐大队。

文革期间石颐大队改为建新大队,1979年建新大队改为石颐大队,1982年红星大队因重名更名劳岭大队。

1984年属莫干山乡劳岭村、石颐村,1988年属莫干山镇,2001年体改部分乡村区域调整,劳岭村与石颐寺村合并后重新命名劳岭村。

1958年设何村生产队,1961年改为何村大队,文革期间改为五星大队,1979年改为何村大队,1984年属莫干山乡何何村村,1992年属莫干山镇。

1958年设心合、庙前生产队。

1961年设仙人坑、梅皋坞大队。

文革期间梅皋坞大队改为向阳大队,仙人坑大队改为立新大队,1979年向阳大队改为梅皋坞大队,立新大队改为仙人坑大队。

1984年属莫干山乡仙人坑村、梅皋坞村,1992年属莫干山镇,2001年9月,莫干山镇调整村级区域时将梅皋坞村与仙人坑村合并改名为紫岭村。

1958年10月为莫干山人民公社筏头生产大队,1961年5月调整社队规模时,设置筏头人民公社筏头队,1984年属筏头乡筏头村、钱家边村、姜湾村、桥坑村、渔村村。

2016年筏头乡并入莫干山镇。

1958年10月为莫干山人民公社光华生产队;1961年5月调整社队规模时,设置筏头公社光华大队;1982年地名普查时,因重名,更名为东沈大队;1984年筏头东沈村,2016年属莫干山镇。

解放前属余杭县溪口乡和百丈乡的三个自然村,1956年划归德清筏头乡。

旧为勤劳高级社,1958年10月勤劳生产队,归莫干山人民公社管辖,1961年为筏头公社管辖,1963年划分为百家坞大队和上郎大队,1984年筏头乡百家坞村、上郎村,2001年9月,筏头乡进行村级区域调整,将百家坞和上郎村合并,组建新的勤劳村,2016年筏头乡并入莫干山镇。

1958年10月为莫干山公社八村生产队。

1961年5月调整社队规模时,设置佛堂大队。

文革期间改名为红村大队,1978年恢复原名,1984年属筏头乡佛堂村,2016年筏头乡并入莫干山镇。

1961年3月调整社队规模时,将原埭溪公社南路管理区郎家村生产队和碧坞生产队,分别设置南路公社郎家村大队和碧坞大队,1963年划归德清县,1983年属南路乡,郎家村、碧坞村,2004年,德清县人民政府进行乡镇区划调整,“撤销南路乡建制,并入莫干山镇”,归属莫干山镇政府管理,2010年郎家村、碧坞村合并组建仙潭村。

1961年3月,调整社队规模时,将原埭溪公社南路管理区,溪北生产队,福水生产队,横岭生产队设置南路公社,1984年属莫南路乡溪北村、横岭村、福水村,1992年属莫干山镇,2004年属莫干山镇,2010年合并组建南路村。

1961年设高远、塘坑、双桥生产队。

1963年改为东山、塘坑、双桥、湖家埭大队。

1984年属南路乡东山村、塘坑村、双桥村、湖家埭村,2004年属莫干山镇,2010年11月德清县人民政府进行行政区域调整,撤销东山村委会,湖加埭村委会、塘坑村委会、双桥村委会建制,合并为四合村村委会。

1958年10月为莫干山人民公社后坞生产队。

1962年设置后坞大队。

1964年7月属新置的后坞公社。

后坞大队。

1984年属后坞乡后坞村,1992年7月后坞村与筏头乡合并,后坞村为筏头乡归属,2016年筏头乡并入莫干山镇。

1958年10月为莫干山公社庙前生产队,1962年10月设置庙前大队,1964年7月改属新置的后坞公社所辖,1984年属后坞乡庙前村。

1992年后坞乡并入筏头乡,归筏头乡政府管辖。

2001年9月,筏头乡进行村级区域调整,庙前村保持原村域不变,2016年筏头乡并入莫干山镇。

大造坞村,1958年1958年设大造坞生产队,1962年设瑶坞大队,1984年属后坞乡大造坞村,1992年属筏头乡,瑶坞村,1962年设大造坞、木竹坞大队,1984年属后坞乡瑶坞村,1992年属筏头乡,2016年筏头乡并入莫干山镇。

2020年4月1日德政函〔2020〕34号《德清县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莫干山镇部分行政村规模调整的批复》:撤销瑶坞村、大造坞村,新组建大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