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彭州市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彭州市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清代,属南方绣城里,1912年称城厢;1935年,设城厢联保;1940年,设彭县中心镇;1950年1月,建为中心镇,隶属彭县第一区。

6月,改建为彭县第8区,隶属彭县。

1952年,改为第八区;1954年,改建为第六区。

1955年,更名为城关镇;1958年,并入红旗公社(为直属菜蔬营);1962年,红旗公社撤销组成菜蔬公社,属城关镇管辖;1980年,全国地名普查更名为天彭镇(镇政府驻北大街);1992年,原清平乡并入天彭镇;2004年9月,全市区划调整时,原西郊镇、利安镇并入天彭镇,镇政府驻东湖路(外东街羊叉路)。

2015年,撤销天彭镇,设立天彭街道。

2019年12月2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成都市调整龙泉驿区等15个县(市、区)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川府民政〔2019〕24号):撤销隆丰镇、军乐镇,设立隆丰街道,以原隆丰镇和原军乐镇所属行政区域为隆丰街道的行政区域,隆丰街道办事处驻兴府街103号。

2019年12月2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成都市调整龙泉驿区等15个县(市、区)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川府民政〔2019〕24号):撤销濛阳镇、三界镇,设立濛阳街道,以原濛阳镇和原三界镇所属行政区域为濛阳街道的行政区域,濛阳街道办事处驻濛海街1号。

2019年12月2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成都市调整龙泉驿区等15个县(市、区)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川府民政〔2019〕24号):撤销致和镇,设立致和街道,以原致和镇所属行政区域为致和街道的行政区域,致和街道办事处驻天彭大道365号。

清设宝兴场。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改宝兴乡。

1958年,改为大宝公社。

1984年,公社改乡。

1992年,乡改镇。

2002年7月,更名龙门山镇。

2019年12月23日,撤销小鱼洞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龙门山镇管辖。

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属彭县西乡禾川里。

1958年,设丽春公社。

1983年,公社改乡。

1990年8月,乡改镇。

2019年12月2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成都市调整龙泉驿区等15个县(市、区)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川府民政〔2019〕24号):撤销升平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九尺镇管辖,九尺镇人民政府驻兴隆街114号。

秦灭蜀后,始于境内置县。

西汉属湔氐道。

明属仙居乡,后更名仙溪乡。

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设向家场,后更名青杠林场。

清嘉庆二年(1797年),更名通济场。

民国十四年(1925年),设通济镇。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镇改乡。

1958年,乡改公社。

1990年,公社改镇。

2019年12月23日,撤销新兴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通济镇管辖。

九陇历史悠久。

相传,两三千年前,蜀族先民就在这里立国兴邑,垦创农业。

以九陇为中心的古繁、郫、瞿上地区是蜀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是古天府之国农业经济的摇篮。

在南北朝至宋朝的几百年间,曾在这里设九陇郡、县治所。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这里成了附近区、乡、镇交流政治、经济、文化和信息的中心,越来越引人瞩目。

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于1987年1月8日正式成立了九陇镇。

由于九陇自唐朝以来,广种牡丹至今,诗人陆游在牡丹谱中说:“牡丹在中州洛阳第一,在蜀天彭第一。”因此九陇又称牡丹之乡。

明代置八庙场;清代属凤楼里,康熙时于今址兴场;1935年敖镇和平安、人和、清平、凤楼等乡,设敖平清、人平凤联保,29年为敖平、人平二乡;新中国成立后,敖平乡政府驻观音寺,人平乡政府驻中泉寺;1953年设敖平镇;1958年建敖平人民公社,镇并入;1963年恢复镇建制,镇、社并存;1983年敖平人民公社更名为敖平乡;1985年镇、乡合并,命名为敖平镇;。

1992年由原桂花乡与丰乐乡合并后建立桂花镇。

幅员面积64.41平方千米。

辖桂花社区、丰乐社区两个社区和14个村。

全镇总人口30757人(2017)。

以汉族为主,有回、藏、羌族等5个少数民族。

镇政府驻地桂花场,距天彭镇22公里。

庆(兴)桂(花)公路、彭(州)灌(都江堰)公路呈"丁"字形过境。

此外,镇内有川西旅游环线南北横穿,即将新建成的新彭白公路将东西贯穿。

2019年12月2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成都市调整龙泉驿区等15个县(市、区)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川府民政〔2019〕24号):将通济镇思文场社区、官田村、姚家村、天生桥村、梓柏村、双杨村、涧安村所属行政区域划归白鹿镇管辖,白鹿镇人民政府驻思文街300号。

清乾隆年间属华园里、凤楼里。

清同治年间始于今址建场,称“万年场”。

1936年设万华清联保(万年乡)、楠净公盘联保(楠木乡)。

新中国成立后沿用称万年乡,1958年建万年人民公社,1983年恢复为万年乡,2002年撤乡建葛仙山镇,2004年将楠杨镇并入,仍称葛仙山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