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时属来苏团;明清时为来苏里;民国时期称南三区,下设砂埔、吉龙、东兴、黄鼎、黄坑、河坑保;1936年为第一区下设的龙文联保处;1944年为龙文乡;1949年解放初与中都合并为来苏区;1950年属第十二区;1953年改称来苏区;1956年为下都乡;1958年撤区并乡后为下都乡,同年10月又与中都合并为东风公社(中都公社);1961年分为下都公社;1965年复属中都公社;1984年属中都乡;1986年7月从中都乡划出设下都乡;2015年撤乡设镇,称下都镇。 |
曾是盛产茶叶之地,故有茶地之名。 宋元时属胜运乡;明清时属胜运里;1929年土地革命时为上杭县苏东一区,1930年为杭武县苏第二区,1933年为代英县苏茶地区;1936年为第二区茶地乡;1949年解放属茶境区;1958年公社化,称红旗公社茶地管理区;1961年体制划小,称茶地公社;1968年称茶地公社革委会;1980年称茶地公社管委会;1984年称茶地乡;2015年撤乡设镇,称茶地镇。 |
宋元时属胜运乡;明、清属胜运里;1929年土地革命时为东一区苏;1930年为杭武县苏第二区苏;1933年为代英县苏庐丰区苏、联彬区苏;1936年为第二区;1946年6月-1947年9月为中山乡,后分安乡、庐丰、横岗三个乡,归属东二区;1949年解放初以原中山乡范围设庐丰区;1950年与茶境合并为东一区,后改为第二区;1958年3月撤区并乡时划为庐丰、安乡、横岗、泮境、茶地五个乡,同年10月公社化,称庐丰公社;1961年划小公社体制,分为庐丰、安乡、横岗、泮境、茶地五个公社;1965年社教运动后,横岗、安乡划入庐丰公社;1968年称庐丰公社革委会;1980年称庐丰公社管委会;1984年称庐丰乡;1988年称庐丰畲族乡。 |
处太拔、溪口往上杭县城的中途,昔名半迳,后演化为今名。 宋元时属胜运乡;明清时属胜运里;1929年土地革命时属上杭县苏北二区苏,1930年属杭武县苏第五区苏,同年命名为“三鉴乡”;民国时设半径乡联保处,辖半迳圩、镇龙村、岭背村、田背村、定达村、白石村、黄罗村、丰村、乌石村、院坑村、观音堂、祖家源、孔桥、彩霞村、扶竹村、老家村17个村庄,后与茶地乡并为“茶境乡”;1949年解放后为庐丰区(第二区)泮境村;1953年称泮境乡;1958年5月称泮境乡,同年9月并入庐丰乡政府,10月公社化,称红旗公社泮境管理区(营);1959年改称庐丰公社泮境管理区;1961年体制划小,泮境公社从庐丰公社划出;1968年称泮境公社革委会;1980年称泮境公社管委会;1984年称泮境乡。 |
宋元,明清时属平安里,在蓝屋驿设驿站迎送官员,得名官庄;清末称官庄里;民国平安乡;1949年解放后属平安区;1956年划入才溪,属才溪区公所;1958年3月撤区并乡分为官庄、回龙、珊瑚3个乡,同年9月三个乡合并为平安乡,同年10月公社化称官庄公社;1961年设官庄工委,辖官庄、回龙、珊瑚、树康公社;1965年撤销工委,四个公社合为官庄公社;1968年称官庄公社革委会;1980年称官庄公社管委会;1984年称官庄乡;1988年6月称官庄畲族乡。 |
曾名千家村,因明朝永乐年间该村胡月广任广东海丰县知县为官清廉,开辟陆丰县有功,深受百姓爱戴,告老还乡时当地百姓赠与两手清风的胡月广海中珍品珊瑚。 家乡父老遂将村名改为珊瑚村。 乡以村名。 清属平安里;1929年土地革命时期,上下珊瑚均设乡苏;民国时期设珊东,珊南,珊西,彩坑四个保,属平安乡,1936年为第四区珊瑚乡;1949年解放后为珊瑚村;1952年为平安区珊瑚乡;1956年为才溪区珊瑚乡;1958年后属官庄公社;1961年划小体制,从官庄公社划出,称珊瑚公社;1965年又并入官庄公社;1968年属官庄公社革委会;1980年属官庄公社管委会;1984年建乡后属官庄乡;1987年9月从官庄乡划出,设珊瑚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