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盛家坝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盛家坝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明洪武年间(1368-1398),焦、刘、石、何、杨、盛、庞、王等姓从江西南昌迁徙至此,落业安居。

清朝晚期属恩施县市郭里8甲。

民国初袭里甲制;明国十六年(1927),属恩施县芭蕉区大集联保第七(盛家坝)保;民国二十五年(1936),属第三南乡区(芭蕉)盛安乡第一(盛家坝)保;民国二十九年(1940),裁区建乡,属吉安乡第七(盛家坝)保。

1950年,属桅杆区吉安乡;1953年,属十四区(大集区)马鹿河乡。

1958年,属光辉人民公社,为盛家管理区,下辖光辉大队第一队;1961年,属大集区,为盛家公社,下辖光辉大队一队;1968年,属大集区革命委员会,为盛家公社革命委员会,下辖光辉大队一队;1975年,属大集(盛家)公社,为盛家管理区,下辖光辉大队一队;1981年,属盛家公社,为盛家管理区,下辖光辉大队一队。

1984年,属盛家坝区盛家坝镇盛家坝村一组;1997年,属盛家坝乡盛家管理区盛家坝村一组。

2002年,属盛家坝乡,为盛家坝村1、2、12小队组成盛家坝居委会。

2019年,盛家坝撤乡设镇,属盛家坝镇盛家坝社区。

清康熙、乾隆年间(1662-1772,1736-1795),康、刘、吴、田、胡、杨、覃、张、周姓人家,因湖南、贵州、江西、湖北荆州等地连年发洪灾,迁居此地。

清朝晚期属恩施县市郭里八甲。

民国初袭里甲制;民国十六年(1927),属恩施县芭蕉区桅杆联保第十二保(瓦盐水)、第十三保(旧铺);民国二十五年(1936),属第三南乡区(芭蕉)盛安乡第六保(瓦盐水)、第七保(旧铺);民国二十九年(1940),撤区建乡,属芭蕉区吉安乡第十二保(瓦盐水)、第十三保(旧铺)。

1950年,属桅杆区吉安乡;1953年,属十四区(大集区)二官寨乡。

1958年,属光辉人民公社二官管理区,下辖红光(二官寨)、光明(旧铺)、云峰(圣孔坪)3个大队;1961年,属大集区二官公社,下辖红光(二官寨)、光明(旧铺)、云峰(圣孔坪)3个大队;1968年,属大集区革命委员会二官公社革命委员会,下辖红光(二官寨)、光明(旧铺)、云峰(圣孔坪)3个大队;1975年,撤区并社,属大集(盛家)公社石栏管理区,下辖东方红(石栏)、太阳(罗家塘)、红光(二官寨)、光明(旧铺)、云峰(圣孔坪)5个大队;1981年,属盛家坝公社石栏管理区,下辖东方红、东升、太阳、红光、光华、云峰、光明、银河8个大队。

1984年,属盛家坝区二官寨乡,下辖圣孔坪、洞湾、旧铺、小溪、二官寨5个村。

1997年,撤区建乡,为二官寨管理区,属盛家坝乡,下辖二官寨、小溪、圣孔坪、旧铺、洞湾5个村。

2002年,盛家坝乡撤区设大村,将二官寨、小溪、旧铺、洞湾合并为二官寨村,下辖二官寨、小溪、洞湾、旧铺5个村民小组。

2014年,将原5个村民小组划分为13个村民小组,分别为舍田、老屋、竹园、洞湾、官渡河、二官寨、垭岔坝、周家塆、上坝、中坝、长槽、土槽、坪里。

2019年撤乡设镇,为二官寨村,属盛家坝镇,下辖13个村民小组,分别为舍田、老屋、竹园、洞湾、官渡河、二官寨、垭岔坝、周家塆、上坝、中坝、长槽、土槽、坪里。

清康熙年间(1662-1722),由江西九江九高山胡、谈两姓人家,因水灾逃荒来此居住。

清朝晚期属恩施县市郭里八甲。

民国初袭里甲制;民国十六年(1927),属恩施县芭蕉区大集联保第十一(石栏)保;民国二十五年(1936),属第三南乡区(芭蕉)盛安乡第五(石栏)保;民国二十九年(1940),裁区建乡,属吉安乡第十一(石栏)保。

1950年,属桅杆区吉安乡;1953年,属十四区(大集区)石栏乡、瓦盐水乡、山羊溪乡。

1958年,属光辉人民公社,为石栏管理区,下辖东方红、太阳2个大队;1961年,属大集区,为石栏公社,下辖东方红、太阳2个大队;1968年,属大集区革命委员会,为石栏公社革命委员会,下辖东方红、太阳2个大队;1975年,属大集(盛家)公社,为石栏管理区,下辖东方红、太阳、东升3个大队;1981年,属盛家公社,为石栏管理区,下辖东方红、太阳、东升3个大队。

1984年,属盛家坝区,为石栏乡,下辖罗家塘、石栏、山羊溪3个村;1997年,属盛家坝乡,为石栏管理区,下辖罗家塘、石栏、山羊溪3个村。

2002年,撤管理区设大村,属盛家坝乡,将罗家塘村、石栏村、山羊溪村3个村合并为石栏村,下辖石栏、杉木坝、山羊溪、罗家塘4个村民小组。

2014年,属盛家坝乡石栏村,下辖构树园、罗家塘、瓦盐水、大水塘、石栏、百果园、窝阡、杉木坝、下诣坝、大槽、山羊溪、岔口山12个组。

2019年,盛家坝撤乡设镇。

属盛家坝镇石栏村,下辖构树园、罗家塘、瓦盐水、大水塘、石栏、百果园、窝阡、杉木坝、下诣坝、大槽、山羊溪、岔口山12个组。

清乾隆年间(1736-1795),贵州安化县陈姓人家因水灾,迁徙此地居住。

清朝晚期属恩施县市郭里九甲。

民国初袭里甲制;民国十六年(1927),属恩施县芭蕉区大集联保第四保(车蓼坝);民国二十五年(1936),属第三南乡区(芭蕉)大集乡第四保(车蓼坝);民国二十九年(1940),属吉安乡第四保(车蓼坝)。

1950年,属桅杆区吉安乡;1953年,属十四区(大集区)车蓼坝乡。

1958年,属光辉人民公社车蓼管理区,下辖红武、红胜、东升3个大队;1961年,属大集区车蓼公社,下辖红武、红胜2个大队;1968年,属大集区革命委员会车蓼公社革命委员会,下辖红武、红胜2个大队;1975年,属大集(盛家)公社车蓼坝管理区,下辖红武、红胜、青峰3个大队;1981年,属盛家坝公社车蓼坝管理区,下辖红武、红胜、青峰3个大队。

1984年,属盛家坝区车蓼坝乡,下辖车蓼坝、灯草池、大茅坡3个村。

1997年,属盛家坝乡车蓼坝管理区,下辖车蓼坝、灯草池、大茅坡3个村。

2002年,由车蓼坝、灯草池、大茅坡村组成车蓼坝村,下辖车蓼坝、新寨、灯草池、大茅坡4个村民小组。

2014年,属盛家坝乡车蓼坝村,下辖石板水、车蓼坝、灯草池、天坑坡、新房子、铁高梁、哑米坝、环栏沟8个村民小组。

2019年撤乡设镇,为车蓼坝村,属盛家坝镇,下辖石板水、车蓼坝、灯草池、天坑坡、新房子、铁高梁、哑米坝、环栏沟8个村民小组。

清道光年间,湖南常德姚姓人家,因躲避洪灾,迁居此地。

清朝晚期属恩施县市廓里九甲。

民国初袭里甲制,民国十六年(1927),属芭蕉区桅杆联第二保;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属第三南乡区(芭蕉)桅杆堡乡第二保;民国二十九年(1940),属桅杆堡乡第二保。

1950年,属桅杆区桅杆乡;1953年,属十四区(大集区)二台坪乡。

1958年,属大集人民公社桅杆管理区,下辖红旗(龙洞河)、红星(枫香河)、红卫(二台坪)3个生产大队;1961年,属大集区桅杆公社,下辖红旗、红卫、枫香河、橫岩塆4个生产大队;1968年,属大集区革命委员会桅杆公社革命委员会,下辖红旗(龙洞河)红星(枫香河)、红卫(二台坪),橫岩塆4个大队;1975年,属大集公社二台坪管理区,下辖红旗(龙洞河)红星(枫香河)、红卫(二台坪),橫岩塆4个大队;1981年,属大集公社二台坪管理区,下辖红旗(龙洞河)红星(枫香河)、红卫(二台坪),橫岩塆4个大队。

1984年,属盛家区,为枫香河乡,下辖枫香河、二台坪、穿洞、橫岩塆、龙洞河5个村。

1997年,属盛家坝乡,为枫香河管理区,下辖枫香河、二台坪、穿洞、橫岩塆、龙洞河5个村;2001年,属盛家区,为枫香河工作责任区,下辖枫香河、二台坪、穿洞、橫岩塆、龙洞河5个村。

2002年,属盛家坝乡,为龙洞河村(驻地龙洞河),下辖枫香河、二台坪、穿洞、橫岩塆、龙洞河5个村民小组。

2019年撤乡设镇,为龙洞河村,属盛家坝镇,下辖枫香河、二台坪、穿洞、橫岩塆、龙洞河5个村民小组。

明朝初期朝廷施行“屯田戍边”政策,在全国古驿道两侧产粮区和关隘广设屯堡,派军队驻防,防守。

使桅杆堡形成一条小街,明洪武二年(1369)始,军人家属胡、郑、朱、刘等姓氏迁住此地,在此落业。

1736年,设桅杆塘,清朝晚期属恩施县市郭里七甲。

民国初袭里甲制,民国十六年(1927),属恩施县芭蕉区桅杆堡联保第一(桅杆)保、三(穿洞)保;民国二十五年(1936),属第三南乡区(芭蕉)桅杆堡乡第一(桅杆)保、三(穿洞)保;民国二十九年(1940),裁区建乡,属桅杆堡乡第一(桅杆)保、三(穿洞)保。

1950年,属桅杆堡区桅杆堡乡(1950-1954年为恩施县十四区(大集区);1953年,属十四区(大集区)桅杆堡乡。

1958年,属光辉人民公社,为桅杆管理区,下辖星火、幸福、金星、红星4个大队;1961年,属大集区,为桅杆公社,下辖星火、幸福、金星、红星4个大队;1968年,属大集区革命委员会,为桅杆公社革命委员会,下辖星火、幸福、红星、红旗、红卫5个队;1975年,属大集(盛家)公社,为桅杆管理区,下辖星火、幸福、齐家营、龙塘塆4个大队;1981年,属盛家公社,为桅杆管理区,下辖星火、幸福、齐家营、龙塘湾4个大队。

1984年,属盛家坝区,为桅杆堡乡,下辖桅杆堡、潺潭坝、齐家营、龙塘塆4个村。

1997年,属盛家坝乡,为桅杆管理区,下辖桅杆堡、潺潭坝、齐家营、龙塘塆4个村。

2002年,撤区并村,属盛家坝乡,为桅杆堡村,下辖桅杆堡、龙塘塆、齐家营、潺潭坝4个组。

2014年,属盛家坝乡桅杆村,下辖高尖坝、桅杆堡、茶赞、大槽、潺潭坝、江西坟、张家田、齐家营、百果园、龙塘塆、油竹坪11个村民小组。

2019年撤乡设镇,为桅杆堡村,属盛家坝镇,下辖高尖坝、桅杆堡、茶赞、大槽、潺潭坝、江西坟、张家田、齐家营、百果园、龙塘塆、油竹坪11个村民小组。

清乾隆、嘉庆、道光年间(1736-1850),刘、聂、杨、胡、李、宋、王姓人家因湖南常德、贵州、湖北荆州、江西等地连遭洪灾,迁徙至此,繁衍生息。

属恩施县市郭里七甲。

民国初袭里甲制;民国十六年(1927),属恩施县芭蕉区桅杆堡联保第九(茶园)保、十(石门坝)保、十一(涌壁沟)保;民国二十五年(1936),属第三南乡区(芭蕉)第九(茶园)保、第十(石门坝)保、第十一(涌壁沟)保;民国二十九年(1940),属桅杆堡乡第九(茶园)保、第十(石门坝)保、第十一(涌壁沟)保。

1950年,属桅杆区桅杆乡;1953年,属十四区(大集区)石门坝乡。

1958年,属光辉人民公社,为石门管理区,下辖新华、新农、白果坪、兴山、齐峰、永星5个大队;1961年,属大集区,为石门公社,下辖新华、新农、兴山、齐峰、永星5个大队;1968年,属大集区革命委员会,为石门公社革命委员会,下辖新华、新农、永星、齐峰、新山5个大队;1975年,属大集(盛家)公社,为石门管理区,下辖新华、新农、蓼叶坪、永星4个大队;1981年,属盛家公社,为桅杆管理区,下辖星火(桅杆)、幸福(潺潭坝)、新华(接龙桥)、新农(石门坝)、永星(涌壁沟)、齐峰(齐家营)。

1984年,属盛家坝区,为石门坝乡,下辖接龙桥、石门坝、涌壁沟、廖叶坪4个村;1997年,撤区建乡,属盛家坝乡,为石门管理区,下辖石门坝、接龙桥、涌壁沟、蓼叶坪4个村。

2002年,撤区并村,属盛家坝乡,将风车口、石门坝、接龙桥、涌壁沟、蓼叶坪合并为石门坝村,下辖接龙桥、石门坝、涌壁沟、蓼叶坪4个小组。

2014年,村支两委换届选举,将石门坝村划分为16个村民小组,下辖阳坡地、九岭十三塆、涵池、二屯沟、西流水、风车口、上坝、石门坝、庙门口、白果坪、聋车坪、喻家堡、二槽、蓼叶坪、涌壁沟、朱墓寨组。

2019年,盛家坝撤乡设镇。

盛家坝镇石门坝村,下辖16个村民小组,下辖阳坡地、九岭十三塆、涵池、二屯沟、西流水、风车口、上坝、石门坝、庙门口、白果坪、聋车坪、喻家堡、二槽、蓼叶坪、涌壁沟、朱墓寨组。

明万历年间(1573-1620),四十四年至天启元年(清天命年间1616-1626)常德、麻洋等地因发洪灾,先后有郜、康、赵、杨、刘、焦等姓人因各地易发水灾无法居住,迁居至此。

清朝晚期属恩施县市廓里八甲。

民国初袭里甲制;民国十六年(1927),属恩施县芭蕉区大集联保第十四(黄土堡)保;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属第三南乡区(芭蕉)盛安乡第八(黄土堡)保;民国二十九年(1940),裁区建乡,属吉安乡第十四(黄土堡)保。

1950年,属桅杆堡区吉安乡;1953年,属十四区(大集区)老马坪、黄土堡乡。

1958年,属光辉人民公社,为关口管理区(驻地关口),下辖高峰、高潮2个大队;1961年属大集区,为关口公社,下辖高峰、高潮2个大队;1968年,属大集区革命委员会,为关口公社革委员会,下辖高峰、高潮2个大队;1975年,属大集(盛家)公社,为关口管理区,下辖高峰、高潮、光荣、绿化4个大队;1981年,属盛家公社,为关口管理区,下辖高峰、高潮、光荣、绿化4个大队。

1984年,属盛家坝区,为麻茶沟乡,下辖方家坪、何家坪、坝竹园、龙塘沟4个村;1997年,属盛家坝乡,为关口管理区,下辖方家坪、何家坪、坝竹园、龙塘沟4个村。

2002年,撤管理区设大村,属盛家坝乡,将方家坪、何家坪、坝竹园、龙塘沟合并为麻茶沟村,下辖方家坪、何家坪、坝竹园、龙塘沟、柏枝溪5个小组。

2014年,村支两委换届选举将原5个小组划分为14个小组,下辖方家坪、铁厂槽、麻茶沟、龙塘沟、坎板沟、小泗沟、坝竹园、核桃园、张家坪、柏枝溪、三钻岩、何家坪、上坝、场里。

2019年撤乡设镇,为麻茶沟村,属盛家坝镇,下辖方家坪、铁厂槽、麻茶沟、龙塘沟、坎板沟、小泗沟、坝竹园、核桃园、张家坪、柏枝溪、三钻岩、何家坪、上坝、场里14个村民小组。

明部区域为金洞司土司管辖,金洞司元代设安抚司,明代设长官司,后改为安抚司,覃氏世袭。

隆庆五年(公元1371年),降为洞长,后来又恢复安抚司。

清雍正十三年(1736年),改土归流,司使覃邦舜改任千总,其子,覃庭健继任。

今大集场村民大都是改土归流,后从贵州、江西、湖南等地迁徙移民到此居住。

清朝晚期属施南府恩施县市郭里九甲。

民国初袭里甲制;民国十六年(1927),属恩施县芭蕉区大集联保第一保(大集);民国二十五年(1936),属第三南乡区(芭蕉)大集场乡第一保(大集);民国二十九年(1940),属吉安乡第一保(大集)。

1950年,属桅杆区吉安乡;1953年,属十四区(大集区)大集(镇)、芭蕉沟乡、湾田乡。

1958年12月,属光辉(大集)人民公社大集管理区,下辖大集、中心、前进3个大队;1961年,属大集区大集公社,下辖大集、中心、前进3个大队;1968年,属大集区革命委员会大集公社革命委员会,下辖大集、中心、前进、清江、胜丰、胜利6个大队;1975年,属大集(盛家)公社大集管理区,下辖大集、中心、前进3个大队;1981年,属盛家坝公社大集管理区下辖大集、中心、前进、清江、胜丰、胜利6个大队。

1984年,属盛家坝区大集场乡,下辖香树槽、大集、下营坝、落坡坝、芭蕉沟、弯田6个村。

1997年,属盛家坝乡大集场管理区,下辖香树槽、大集、下营坝、落坡坝、芭蕉沟、弯田、灯草池、车蓼坝、大茅坝9个村。

2002年,将大集场、芭蕉沟、弯田合并为大集场村。

2014年,为盛家坝乡大集场村,下辖凉水井、下街、小咸池、猪心翁、小屋、金鱼塘、余家坪、上街、狮子岩、农会、学堂、枫香坪、何家梁、弯田、一把伞、一坝阳、大坪17个村民小组。

2019年撤乡设镇,为大集场村,属盛家坝镇,下辖凉水井、下街、小咸池、猪心翁、小屋、金鱼塘、余家坪、上街、狮子岩、农会、学堂、枫香坪、何家梁、弯田、一把伞、一坝阳、大坪17个村民小组。

明洪武辛酉年(1381),江西籍焦、刘、石、何、杨、仁、盛、庞、王等姓氏被朝臣拨派湖广施州卫镇守,盛氏先人盛先皇先至此地,挽草为界。

明属湖广都司施州卫军民指挥使司;清朝晚期属恩施县市廓里八甲。

民国初袭里甲制,民国十六年(1927),属恩施县芭蕉区大集联保第七保(盛家坝)、第八保(李红园)、第九保(安乐屯)、第十保(天池堡);民国二十五年(1936),属第三南乡区(芭蕉)盛家坝乡第七保(盛家坝)、第八保(李红园)、第九保(安乐屯)、第十保(天池堡);民国二十九年(1940),属吉安乡第七保(盛家坝)、第八保(李红园)、第九保(安乐屯)、第十保(天池堡)。

1950年,属桅杆区吉安乡;1953年,属十四区(大集区)安乐屯、李红园、马鹿河乡。

1958年11月,属光辉人民公社盛家管理区,下辖光辉(干河沟、盛家坝)、曙光(安乐屯)、绿化(方家坪)、光荣(龙塘沟)、东风5个生产大队;1961年,属大集区盛家公社,下辖光辉、曙光、绿化、光荣、东风5个生产大队;1968年,属大集区革命委员会盛家公社革命委员会,下辖光辉、曙光、绿化、光荣、东风5个生产大队;1975年,属大集(盛家)公社盛家坝管理区,下辖光辉、安乐屯、大枞树、垭岔坝、梨树坝5个生产大队;1981年,属盛家坝公社盛家坝管理区,下辖光辉、安乐屯、大枞树、垭岔坝、梨树坝5个生产大队。

1984年,属盛家坝区,为盛家坝镇,下辖盛家坝、安乐屯、大枞树、垭岔坝、干河沟、梨树坝6个村。

1992年6月,安乐屯乡撤销并入盛家坝镇,下辖盛家坝、安乐屯、大枞树、垭岔坝、干河沟、梨树坝6个村;1997年,属盛家坝乡盛家坝管理区,下辖安乐屯、垭岔坝、干河沟、梨树坝、盛家坝、大枞树6个村。

2002年,将盛家坝、大枞树、安乐屯、干河沟等4个合并为安乐屯村,置垭池、上坝、安乐屯、水井湾、锣鼓响、干河沟、刘家沟、梯子沟、生基槽、杨家湾、杨柳水、石板水、下马水、黄柏辽、大坪、大枞树等16个村民小组。

2019年撤乡设镇,为安乐屯村,属盛家坝镇,下辖置垭池、上坝、安乐屯、水井湾、锣鼓响、干河沟、刘家沟、梯子沟、生基槽、杨家湾、杨柳水、石板水、下马水、黄柏辽、大坪、大枞树等16个村民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