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邛崃市桑园镇各村社区情况介绍

邛崃市桑园镇各村社区情况介绍

马鞍社区位于邛崃市北面,距市区7公里,系涉农社区,幅员面积3.5平方公里,辖28个居民小组,总户数1175户,总人口4175人(其中场镇人口1100人),党员118人,耕地面积1650亩。辖区有皇城酒业、大黄河钢构、蓉城堰酒厂等多家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建成蔬菜基地200亩。

目前,社区正在进行特色场镇建设,建设内容包括新建绕镇路、农民集中居住区和交通街、正街风貌打造。

(一)人口、幅员面积及经济发展状况

1、人口及幅员面积

西禅社区坐落于邛崃市临邛古镇西北角的出江河边,距离临邛古镇约16公里。辖区幅员面积约4.2平方公里,辖16个居民小组,总人口2426人,农户共824户;中心村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建房入住193户,集镇集中居住283户,实行规范化物业管理。社区共有劳动力1569个,其中从事农业劳动力人数约400人,外出务工达500人次,留守儿童4人,困难群众130人。社区党员60人,其中流动党员2人。

2、农用地面积

全社区实测土地承包面积2179.17亩,其中园地面积77亩,林地369亩,耕地1951亩,自留地153亩,地形山、丘、坝各占三分之一,水稻、玉米和油菜等种植面积充足。

3、农民人均年纯收入

本社区居民收入主要靠种植农产品、养殖牲畜和外出务工,农民人均年收入8300元,农业总产值1500万元。

4、集体茶园

社区原集体茶园50亩,租赁给本社区10组杨玉洪使用,年租金1000元。桃园21.6亩租给业主李琼,年租金2160元。

(二)自然资源及水利设施

1、气候

西禅社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7℃,年可照时数1107.9小时,年降雨量900毫米,无霜期285天,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适宜农作物栽培,主要灾害有霜、雪、冰雹。

2、地形地貌

西禅社区属丘陵地貌,土壤肥沃,适应油菜、玉米、小麦生长。林业资源丰富。主要特色种植有秦王桃树300亩,枇杷50亩,葡萄30亩,新发展樱桃30亩,枣树30亩,樱花100亩。

3、水利设施

水资源方面:西禅社区范围内,有出江河从社区中穿过,水源丰富,另社区区域内农业灌溉渠纵横密布,农业灌溉有充足的保障。社区人畜饮水主要靠桑园通泉水厂提供,由于地形原因,有几个组水源未能送达,地下水资源也不丰富,人畜饮水有一些困难。

(三)产业发展情况

1、秦王桃:社区两委通过招商引进业主投资,种植秦王桃300亩,目前,秦王桃产业已初具规模,集旅游观光、赏花、品果休闲于一体。带动了当地群众务工等。

2、枇杷:西禅社区两委通过引进业主投资,种植枇杷50余亩,与桃花山想对应,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带动周围群众种植了樱桃30亩、枣树30亩等具有经济效益的果树。

3、葡萄:西禅社区两委通过引进业主投资,在社区中心村旁种植了葡萄30余亩,也创造了不错的收益。

4、依托桃花山的发展,西禅社区两委通过招商引进业主投资,在我社区八卦井投资新种植了樱花100余亩,用于发展旅游产业,对我社区今后的旅游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保障。

(四)中心村基础设施情况

西禅中心村占地6万平方米,入住农户193户695人。集镇居住283户1010人。

西禅社区居委会办公室位于中心村,面积200平方米,设有便民服务室、调解室、文化活动室和图书室。有多媒体设备一套,电脑4台,远程教育设备一套,图书2500册。

目前西禅中心村有篮球场二个,乒乓球台两张,健身器材七个,垃圾分类桶400个,路灯50盏,集镇路灯70余盏,垃圾果屑箱20个。

(五)基层组织建设情况

西禅社区支部有党员60人,其中30岁以下9人,30-40岁6人,40岁以上45人。设一个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3人。

西禅社区居委会成员5人,初中文化1人,高中文化3人,中专文化1人。

西禅社区通过民主选举成立议事会,议事会成员共23人,选举会长一人,副会长1人,设资金管理委员会1个5人和质量监督委员会1个5人。

(六)存在困难

1、14组组道路面坑坑洼洼,下过雨后,更是泥泞不堪,群众出行困难,公服资金无力改变其现状,14组群众反映强烈。

2、13组、14组、15组、16组地处山林,地下水资源极少,人畜饮水比较困难,群众反映强烈。

(一)人口、幅员面积及经济发展状况

1、人口及幅员面积

张坝社区坐落于邛崃市临邛古镇西北角的出江河边,距离临邛古镇约18公里。辖区幅员面积约3平方公里,辖13个社区民小组,总人口2098人,农户共667户;中心社区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建房入住128户,实行规范化物业管理。社区共有劳动力1431个,其中从事农业劳动力人数约400人,外出务工达1000人次,留守儿童8人,困难群众55人。社区党员60人,其中流动党员1人。

2、农用地面积

全社区实测土地承包面积1835.32亩,其中园地面积206.81亩,林地184.45亩,耕地1381.68亩,地形山、丘各占三分之一,水稻、玉米和油菜等种植面积充足。

3、农民人均年纯收入

本社区居民收入主要靠种植农产品、养殖牲畜和外出务工,农民人均年收入8625元,农业总产值1200万元。

4、集体企业

社区原集体机砖厂租赁给邛崃市宏城页岩砖厂经营,年租金12000元,原张坝小学校租赁给本社区4组刘静成使用,年租金4000元。

(二)自然资源及水利设施

1、气候

张坝社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3℃,年可照时数1107.9小时,年降雨量1117.3毫米,无霜期285天,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适宜农作物栽培,主要灾害有霜、雪、冰雹。

2、地形地貌

张坝社区属丘陵地貌,土壤肥沃,适应油菜、玉米、小麦生长。林业资源丰富。主要特色种植有桑树90亩,年养蚕150张,新发展65亩猕猴桃。

3、水利设施

水资源方面:张坝社区北临出江河,并有一条灌溉渠堰跃进堰贯穿全境;水利设施方面:本社区有提灌站4座,微水池10个,水资源丰富,能够保证农户灌溉需要。社区人畜饮水主要靠地下水,由于地形原因,地下水资源分布不均匀,有几个组人畜饮水有一些困难。

(三)产业发展情况

1、猕猴桃:社区居委会主任谢刚华2011年带头租赁张坝社区11组农户耕地20亩,带动其他3户农户租赁45亩耕地种植猕猴桃,目前猕猴桃苗长势良好。

2、油菜制种:张坝社区9、10、11、12、13组与大邑县油菜制种公司合作,在5个组制种约357亩。

3、蚕桑:张坝社区现有桑园90亩,年养蚕150张,产值15万。

(四)中心村基础设施情况

张坝中心村占地2万平方米,入住农户128户423人。

张坝社区居委会办公室位于中心村,面积400平方米,设有便民服务室、调解室、文化活动室和图书室。有多媒体设备一套,电脑4台,远程教育设备一套,图书2500册。

目前张坝中心村有篮球场一个,乒乓球台两张,健身器材四个,垃圾分类桶30个,路灯30盏。

(五)基层组织建设情况

张坝社区支部有党员59人,其中30岁以下4人,30-40岁4人,40岁以上51人。设一个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3人。

张坝社区居委会成员4人,初中文化2人,高中文化2人。

张坝社区通过民主选举成立议事会,议事会成员共25人,选举会长一人,副会长1人,设资金管理委员会和质量监督委员会。

(六)存在困难

1、谢家坝大桥正在修建,但是从9组石沟子到大桥道路(约600米)只有3.5米宽,严重影响大桥完工后通行。

2、6组、9组人畜饮水困难,群众反映强烈。

高店村位于出江河桑园段西岸,幅员面积5.5平方公里,辖13个村民小组,户数660户,人口2257人,耕地面积2250亩,农户收入主要来源于种养殖业和务工收入,2013年实现农民人均收入11000元。

邛茶路贯穿全境,长3.5公里。全村村组水泥路共6公里,流转土地500余亩,用于种植蔬菜,花卉苗木和猕猴桃;有大小砂石加工企业5家、沥青热拌站2家、混泥土加工厂2家、木材加工企业3家、家具加工企业2家、白酒厂3家、化工企业1家以及镇中心敬老院和市救助站。

黑虎为传说中的神兽,取勇敢无畏、敢闯敢为之意。故名。1949年黑虎村当时叫通泉村,1979年蔡文彬蔡副书记将通泉村分为黑虎村和通泉村两个村,并将黑虎村设为改革试点村,2005年根据国家相关文件精神又将黑虎村和通泉村合并,统称为通泉村,2015年为了传承80年代黑虎人民敢闯敢为的精神,又将通泉村改名为黑虎村,沿用黑虎村村民委员会至今。

黑虎村:地处桑园镇南面,幅员面积2.5平方公里,辖12个村民小组,户数805户,人口2800人。

邛崃市桑园镇中田村距邛崃市北大门9公里,全村幅员面积5.3平方公里,辖28个村民小组,有1480户4820人,劳动力人数2400人。辖区内有天台山制药、宏达胶囊、启元肉业、中田酒厂等多家企业。目前,全村通过土地流转,建设蔬菜基地2400余亩,蔬菜产业已成规模。农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种养殖业和外出务工,2014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1800元。

全村土地总面积8683余亩,林盘面积4277亩。为了打造建设“都市农业旅游示范村”、“省级生态园林新村”的目标,现有4家大中型投资公司进驻向阳村投资开发土地流转外包2400亩总投资2.6亿元,分别有《花田喜事》《花好约圆》《花开富贵》《花舞人间》其中有:千亩茶园、樱花、银杏、白果、君子兰、新西兰草莓种植基地,下一步将举办草莓节、樱花节、茶花会。千余亩的定觉湖旅游开发的投资项目正在紧张有序的进行中,项目规划图纸已初步完成,该湖位于定觉寺后。现田地面积剩余3000余亩,林盘面积3000余亩,下一步将开发森林星级农家乐数家。

向阳村定觉寺早期修建于民国元年由当地居士自发组织本地群众赞助,继承传统的佛教文化代代相传至今有几百年的历史。始于向阳村两位僧人,该寺庙是坐西向东修建,东靠出阝江河,南靠临邛红旗龙拱山,西靠邛崃市天然林保护工程和定觉湖湖泊,北靠茶园乡箭道村茂密森林。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致使庙宇香火兴旺,来往游客络绎不绝。

共有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院坝面积1000平方米,院内有千年柏树、皂角树、白果树、桢南树等各贵重树木,整个寺庙全部有树木覆盖,是居士们休闲拜佛的好地方,每逢节日前来烧香拜佛的人多者上万人。由于宗教事业的发展烟火兴旺,自有小峨眉之称。

现有庙宇情况其中砖结构的房屋有:7080平方,资产价值991.2万元。沙门建筑面积3600平方,大雄宝殿500平方。藏经楼建筑面积240.平方。大殿750平方。祖师殿650平方,天王殿300平方。观音殿300平方。玉王殿260平方。住宿房480平方。共计7080平方。

院坝1000平方,佛像100余座,大小钟5个,整个寺庙配套设施齐全服务功能齐备为游客创造良好的环境。

向阳村2013年被邛崃市政府确定为“都市农业旅游示范村”四川省“省级生态园林新村”并作为桑园“军旅小镇”建设的辅助产业项目,热诚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到桑园镇向阳村投资建设。

(一)人口、幅员面积及经济发展状况

1.人口及幅员面积:童桥村人口3341人,农户总数1048

户,其中从事农业和旅游农业的劳动力人数是2242人。

2.农用耕地面积:其中耕地4668亩、园地19.36亩、林地2.3亩和基本农田面积4668亩。

3.农民人均年收入6200元左右。

(二)自然资源及水利设施

1.本地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热,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3℃,年可照时数1107.9小时,年降雨量1117.3毫米,无霜期285天。

2.童桥村地形平坦,属于平坝地区且土壤肥沃,便于耕作、灌溉,适合水稻、油菜、蔬菜、药材等农产品的生长。

3.一条主河流贯穿全村,有排灌沟渠358条,共48500米,提灌站1个,充分保证农作物的需水量。

太山村位于桑园镇东北面,与大邑县三岔镇接壤,幅员面积4.1平方公里,辖14个村民小组,总户数701户,总人口2371人,党员68名,耕地面积3435亩。目前,全村通过土地整理共有180户农户到中心村和市区居住,人口聚居度达17%;村产业以优质粮油、蔬菜、水产养殖和水稻制种为主,种植优质粮油1800亩,无公害蔬菜800亩。2013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1170元。

陈院村基本情况简介

大同乡陈院村位于邛崃市西北部,距邛崃市区10公里,距大同乡政府8公里,陈院村自镇乡合并后,由原来的陈院村、陈塘村、杨桥村三村合一。

全村幅员面积6.5平方公里,全村有耕地面积2256.25亩,辖21个村民小组。全村总户数575,人口2001人,其中农业人口1627人,党员人数59人,人均年可支配收入7000元。

全村房屋总数1850间,辖区用工单位3个。现退耕还林面积943户,森林覆盖率50%,陈院村主要产业是竹产业、种植业、养殖业,其中种植业以茶叶、枇杷、玉米、水稻、油菜为主;养殖业以生猪为主。

和乐村地处茶园乡政府西南方,幅员面积3.1平方公里,东临大邑县,西临凤仪村,辖1个中心村,14个村民小组,全村人口657户,2093人,其中从事农业的人口1750人左右。全村实测土地承包面积2746.62亩,其中自留地128.35亩,耕地2618.27亩,地形山、丘各占二分之一,水稻、玉米油菜等种植面积充足。和乐村居民收入主要靠种植农产品、养殖牲畜、打工,农民人均年收入6120元,农业总产值1217.5万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0度,无霜期350天,年降雨量1150毫米,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适宜农作物栽培,主要灾害有霜、雪、冰雹。属平原及丘陵地貌,土壤肥沃,适应水稻、油菜、玉米、小麦生长,也适应果木蔬菜生长、种植,种植的果树有猕猴桃、柑橘等;蔬菜有红花藕、榨菜等。和乐村主要灌溉有八河堰,跃进堰。全村粮食(大小春)种植面积2056亩,单产500公斤/亩,总产205.6吨。全村蔬菜面积285亩,14.3吨。全村油菜577亩,单产150公斤/亩,总产86.6吨。全村水果面积121亩,单产510公斤/亩,总产61.7吨。

凤仪村地处茶园乡东部,幅员面积约3平方公里,辖15个村民小组,有居民603户,1925人,其中从事农业人口1040人。凤仪村居民收入主要靠种植农产品、养殖牲畜、打工,农民人均年收入6270元,农业总产值600万元。茶园乡凤仪村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降水充沛,无霜期长,四季分明,植被良好,物产丰富,是邛崃市北部丘陵、竹、林、茶、土特产以及旅游综合经济区内的新村貌;有耕地面积2200亩,园地面积270亩。凤仪村属山丘地貌,土壤肥沃,适合发展蔬菜、油菜、水稻等种植业。现状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向符合邛崃市整体规划。东临出江河,有堰塘6个,水资源丰富,同时,八河堰和跃进堰穿村而过,是全乡主要排灌口。

茶园乡周场村位于茶园乡政府西南处,村办公点距茶园乡场镇4公里。茶石路穿境而过。村紧邻大同乡陈院村。

全村幅员面积8.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378亩,辖21个村民小组,共计人口1840人,农户640户,党员56人,人均年可支配收入9500元。

全村现有耕地面积3378亩,主要类型为旱地和水浇地;园地面积3100亩,主要类型为茶园;农村居民用地总面积192亩。全村以种植和养殖为主,特色产业有优质茶、车厘子。农民主要收入来源以茶叶种植和养殖、劳务输出为经济支柱。

古坪村地处成都市邛崃市大同乡古坪村,全村16个小组。幅员面积5.3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782.23亩、林地1633.65亩、总户数420户、人口1245人,其中非农业户12户,人口20人,农业人口1225人,有村组干部4人,党员61名,10党员小组,城乡低保户36户,人口63人,困难户17户,人口46人,五保户11户,人口11人。2012年在大同乡的全域土地整理政策,古坪村报名搬小区269户,人口808人。

此处原有一水塘,水干净澄澈,故名。干塘村1949年到1991年隶属石坡乡,1991年石坡乡撤乡设镇,干塘村隶属石坡镇,2004年石坡镇合并为大同乡,2006年合村,干塘村由原慈云村7个组和原干塘村6个组合并组成,一直沿用干塘村村民委员会至今。

邛崃市大同乡干塘村位于大同乡东南面,全村幅员面积5平方公里,全村辖13个村民小组,497户,总人口1401人,全村有耕地2406.37亩、园地48.03亩、林地387.08亩、基本农田379亩。干塘村无农民集中居住区。2011年,干塘村人均纯收入为6432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