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时,此地为一片荒芜之大平原,位当辽沈、关内之孔道,行人至此,往往迷途,不辨方向,乃筑高台,以为行旅之目标。台形八角,取八方共见之意也。该地地名渊源另一说是:八角台原名巴家台,因曾有巴姓者居此台下,故得名,后演变为八角台。 [详细] |
因街道辖区地处台安县城东部而得名。 [详细] |
后金时期,为抵御明兵曾驻兵于辽河两岸,设“牛录”(军政合一的基层组织)。“西佛”为当时的首领姓名,合称为西佛牛录。后简称西佛。 [详细] |
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洪水泛滥,街面冲成深沟,状似新开一条河,由此得名新开河。 [详细] |
原名桑树林子。清顺治初年,河北省永平府栾城县大王庄一王姓人家逃荒于锦州,后于顺治十年迁至此地。因此地有一沙坨,长满桑树,故得名桑林子。 [详细] |
此地原有两个自然形成的沙坨子,地下一米多深尽是黄沙,遇大风则黄沙弥漫,尘霾障天,故名黄沙坨。 [详细] |
原名高丽房,后“丽”字演变为“力”字,名高力房。日伪时期分东西两屯,东屯住户较多,曾取名大高力房。另一说是,本屯原居高李两姓,得名高李房,逐渐传为谐音“高力房”。 [详细] |
原名富家庄。经考证,清顺治初年,有富孙两户从山东省登州府移居此地,因山东村名多用“庄“字故称富家庄。 [详细] |
古名达都牛录。“达都”是当时主管“牛录”的人名(《盛京通志》作“达度”),后来又将“达都牛录”与汉语“堡子”组合成“达都牛录堡子”。20世纪初演变为“达牛堡子”,解放后简化为“达牛”。 [详细] |
清顺治初年,有山东省谢王姜李四姓人家迁此定居,因附近有明代墩台一座,长有野韭菜,故取名韭菜台。 [详细] |
原名转弯台。明代辽东长城南北走向经此折弯,并设有墩台,故名转弯台。解放后人们取建设新农村之意,改转弯台为“新台”。 [详细] |
原称獾子洞。传说早年当地有一土岗,岗上有獾子洞因而得名,日伪统治时期演变为桓洞。 [详细] |
1951年由盘山县第五区划入台安县富家区,定名新华村。后于1974年6月从富家公社划出部分土地成立农场,定名新华农场。1983年建立乡政府至今改设农牧场仍沿用此名。 [详细] |
原名洪家窝棚。清乾隆初年,河北省永平府榆树庄洪兆先逃荒到此,搭起窝棚居住,故名洪家窝棚,解放后简称为洪家。 [详细] |
1913年八角台开始建治,取驻地八角台的“台”字,安宁的“安”字,合为台安县,其含意是期望建县后能得到安宁。民国《台安县志》卷1安东南之一部置县,即台安也。”县名系由八角台与镇安各取一字为名。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