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魏县各街道乡镇地名由来

魏县各街道乡镇地名由来

明洪武三年(1370年)县治迁此,遂称魏县镇,简称魏镇,又称魏集。1953年设魏镇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城关镇,1987年改今名。
相传,宋朝打仗时曾在此地得胜,为纪念此事,引“得胜”为村名,后演变成德政。因古地名“德政”得名德政镇。
此地北高南底,常有积水,人们居高处成村,得名北高;明正德年间,行人多于此落脚,称为北高店,后“高”字演化成“皋”,简称北皋。因古地名“北皋”得名北皋镇。
明朝嘉靖年间,双井一带称杨家店,后改称双井集,因这一带有四对井,每对井相连,一口井是甜水,而另一口井是苦水,传说这口井打水,另一口井有动静,一口井掉进水桶,而能从另一口井把桶捞出,故得名双井。双井镇因政府驻地双井西村得名。
相传,明初翟氏奉诏迁此立庄,名翟庄,因设一衙门,又被称衙门里,后演变为牙里。因自然村“牙里”得名牙里镇。
唐末战乱时,在这一带驻扎营盘多处,因此营居中,车辆往来频繁,故人们取村名为车往。因唐朝古地名“车往”得名车往镇。
据清康熙《魏县志》载,该村原名大徐村,隋唐时改名御河镇,因村东临御河而得名。宋朝真宗北征至此而回,村名遂改为回龙镇,后龙字演变为隆,后人称之为回隆。
据民国《大名县志》记载,该村建于明初,名张儿庄,后“儿”演变成“二”。因镇政府位于张二庄村,故得名张二庄镇。
以乡政府驻地东代固得名。东代固、西代固、北代固、张固四村原为一村,名张固。元统二年(1334),张姓先民由外地迁此定居,为稳固居于此地,而取村名张固。后张氏老大在村北立庄,老二在村西立庄,老三在村东立庄。为表示世世代代固居于此,而取村名“代固”,并冠以方位。
明初院氏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居住,取名院家堡,简称院堡。因镇政府驻地院堡东村,得名院堡镇。
据传,该村建于明代,因村周围用棘针树筑墙,得名棘针寨。因镇政府驻地棘针寨村,故得名棘针寨镇。
该村因村南、村北各有座大庙,庙门相对而得名双庙;因重名,于1982年5月1日经政府批准更名为南双庙。因镇政府位于南双庙村,故得名南双庙镇。
据传边马为黄帝子昌意封地,昌意在此筑有昌意城,先后为乐昌、昌乐郡、州治所,繁水县治,历代为军事要冲。仓颉曾在此筑台造字,唐代有四人入阁拜相,村北有张公谨墓,村东有仓颉陵,村西有潘埠,村南有葛贵妃坟。宋代此地为兵马屯驻的城堡,遂命名边马。
明初余氏从山西迁此立村,取名余村,后改名古余州。明正德年间御河改道村北,此处为一渡口,又是集市,被称为泊口镇(泊口镇当时为河南内黄县管辖),后简称泊口。
仕望集始建时间较早,原名志望里。据传该村首居先民为盼望后代仕路广阔,官运亨通,遂改村名为仕望村。后村落渐大,发展成一集市,改称仕望集。
说明:数据源自网络,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