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巫溪县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2]

巫溪县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2]

清朝时期,属大宁县通城里十六甲。

民国元年(1912年)后,属尖山乡十、十一保。

1953年3月,尖山乡析置田坝乡。

1955年5月,磨盘乡并入田坝乡。

1958年8月,田坝乡与马坪乡合并成立田坝公社。

1961年1月,田坝公社改为田坝乡。

1992年5月,马坪乡并入田坝乡。

1995年6月,田坝乡析置马坪乡。

2005年9月,马坪、中鹿、皂角乡并入田坝乡。

2009年6月19日,田坝乡撤乡建田坝镇。

清代,属通城里十五甲。

民国元年(1912年),为巫溪县第一区通城乡所辖。

1953年3月,通城乡改设通城、新华、玉泉、新建、双坪5乡。

1955年5月,新华、玉泉、新建并入通城乡。

1958年8月,通城乡改设通城公社。

1961年6月,原新华、玉泉2乡的部分村划出为新华公社。

1981年7月,新华公社更名红路乡。

1992年9月,红路乡并入通城乡。

2005年9月,丛树乡并入通城乡。

2009年6月,通城乡撤乡设通城镇。

清朝时期,属大宁县通城里第五甲。

民国元年(1912年)后,为巫溪县第三区白赶乡的六、七、十四保。

1955年5月,白赶乡并入民主乡。

1958年8月,白赶乡与东溪乡合并成立民主公社,改属巫溪县上磺区。

1981年4月,民主公社更名菱角公社。

1983年6月,菱角公社改为菱角乡。

2005年9月,大同乡并入菱角乡。

2015年,菱角乡撤乡设镇,改为菱角镇。

清代,属羊桥里十甲。

民国元年(1912年)后,为第三区谭家乡。

1953年3月,从谭家乡分出,建立蒲莲、桐元2乡。

1954年4月,桐元乡并入蒲莲乡。

1958年8月,蒲莲乡改为蒲莲公社。

1984年5月,蒲莲公社又改为蒲莲乡。

2015年,蒲莲乡撤乡设镇,改为蒲莲镇。

清朝时期,属石门里九甲。

民国元年(1912年)后,属第二区汤家乡。

1949年12月后,属第五区汤家乡。

1953年3月,设立土城乡。

1955年6月,平阳、营盘2乡并入土城乡。

1958年8月,土城乡改设土城公社。

1984年3月,复置为土城乡。

1992年6月,原和平乡并入土城乡。

1995年5月,土城乡分为土城乡、和平乡。

2005年8月,和平乡并入土城乡。

2015年,土城乡撤乡设镇,改为土城镇。

清朝时期,隶属于大宁县通城里。

民国元年(1912年),隶属于为巫溪县第四区。

1949年12月,为巫溪县第六区辖地。

1958年,设中岗公社。

1983年4月,中岗公社改为中岗乡。

2005年9月,龙台乡、渔沙乡并入中岗乡。

2017年12月,撤中岗乡设红池坝镇。

清朝时期,属通城里四甲、五甲。

民国元年(1912年)后,分属凤凰乡、白赶乡。

1955年,堑场、柏杨、川主、胜利4乡合并为胜利乡。

1958年,胜利乡改为胜利公社,划归上磺区。

1961年,胜利公社又划回凤凰区。

1983年,胜利公社改为胜利乡。

清初,属石门里七甲。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设大河乡。

1949年12月后,属巫溪县第二区。

1953年3月,改属巫溪县第十区,原大河乡分为宝龙、分泉、双溪、大河4乡。

1955年4月,所在的第十区改为第九区,同年底,撤销第九区,原分出的各乡又回并到大河乡,改属巫溪县守厂区(原第二区)。

1958年6月,大河乡改设大河公社。

1983年,大河公社改为大河乡。

清代,属大宁县石门里七甲。

民国元年(1912年)后,为巫溪县宁厂镇所辖。

1949年后,为第二区双河乡辖地。

1953年3月,双河乡划为前河、新民、后河、双鹿及中河5乡。

1958年6月,双河乡改设中河公社。

1981年5月,中河公社更名天星公社。

1983年5月,天星公社改为天星乡。

2005年6月,后河乡并入天星乡。

清朝时期,属大宁县石门里七甲。

民国元年(1912年)后,为第二区百步乡一、二、三保。

1953年3月,分属起雁、长桂2乡。

1955年12月,起雁、长桂2乡合并为长正乡。

1958年6月,长正乡改为长桂公社。

1983年4月,长桂公社改为长桂乡。

2005年8月,万古乡并入长桂乡。

清朝时期,属大宁县石门里九甲。

民国元年(1912年),为巫溪县第二区铜罐乡四、五2保。

1949年12月,属巫溪县第五区铜罐乡。

1953年5月,原铜罐乡的五村建为1乡,以境内鱼鳞溪命名鱼鳞乡。

1955年7月,小河乡并入鱼鳞乡。

1958年3月,又纳乌龙乡成立鱼鳞公社。

1961年6月,鱼鳞公社析设乌龙公社。

1983年8月,鱼鳞公社改为鱼鳞乡。

清朝时期,属大宁县石门里九甲。

民国元年(1912年),隶属于巫溪县第二区铜罐乡。

1949年12月后,属巫溪县第五区。

1953年3月,将原六村之地合并成立鱼鳞公社。

1961年6月,从鱼鳞公社析置乌龙公社。

1983年3月,乌龙公社改为乌龙乡。

2005年10月,高竹乡并入乌龙乡。

清代,属通城里十五甲。

民国元年(1912年),属巫溪县第一区丛树乡。

1953年3月,分属石龙、双龙2乡,为第七区所辖。

1955年5月,2乡并入丛树乡。

1958年8月,改设丛树公社。

1961年6月,由丛树公社析设石龙公社。

1981年6月,石龙公社以公社驻地花台大队之名更名花台公社。

1983年,花台公社改为花台乡。

清朝时期,属通城里十五甲白果园。

民国元年(1912年),为第一区白果乡所辖。

1953年3月,从白果乡析出设乡,以其山苍翠如龙,名青龙乡,属巫溪县第十区。

1955年2月,第十区撤销,西安乡并入青龙乡,划归通城区(第七区)。

1958年4月,青龙、双河2乡合并为青龙公社。

1981年6月,青龙公社改为兰英乡。

2005年5月,西安乡并入兰英乡。

清代,属通城里十五甲白果园。

民国元年(1912年),为第一区白果乡所辖。

1953年4月,白果乡拆分为白果、马塘、回龙、双阳4乡,为巫溪县第十区所辖。

1955年4月,第十区撤销,马塘并入白果乡,回龙并入双阳乡,一同划归通城区(第七区)。

1958年5月,双阳、白果2乡合并成立双阳公社。

1983年7月,撤双阳公社改为双阳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