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名:“三观坪”,相传过去此地十分宽广、平坦,过去官员从县城其它县域地都爱在此地观看其地貌和县城的周边环境,三次在县城外的此地逗留观望,人们之后便取名“三观坪”。次名:“三官坪”,位于县城南边,距过去县城一里之远。地处现在烟厂复烤大门前处(原三光坪村2组田土中),相传过去在此地住着三个相当于现在县一级和州府下一级的地方官员,其家庭都十分富有,门庭院落各自十分宽大,且三家相隔不远,能相互来往与照应(具体名姓氏因年代较远不详)。三个官员的周围在过去无其它人氏居住,四周是一片他们的田和土地,并且存方形和人们所讲的坪地。后因官音近光,人们又称此地为三光坪。后,随着城市发展,人们认为“三光”与日寇侵华时灭绝人性的“三光”同音同字,容易引起歧义,最终定为“三官坪”。 |
解放前,此地是江西会馆的花园,小地名为花园堡。 |
1939年12月8日,日本飞机六十三架,侵入来凤县城上空投弹430枚,炸死居民23人,炸伤30人,炸毁民房屋370余栋,受难人共计2550余人,投弹主要集中在西门和东门交汇处,炸毁房屋上百栋,因此在这里就形成了城内的一个大废墟,很多人因贫困而无法复建房屋只得外迁城外住茅棚,当时国民政府只得将此地段填平,一年后在这里中央修了一栋两层圆型像城堡式的建筑。当时由警察局出面筹钱修建,具体经办人是骆少炎,修成以后就成了县警察局在县城设的派出机构叫警事处(相当于现在的公安派出所),修成以后没有名字,骆少炎就请示局长,局长又请示县长,当时正是陈诚主持湖北政务,国民党的湖北省政府就设在恩施,县长在与陈诚通电话汇报工作时随后提到来凤警事处的设立,就请陈诚起名,陈诚说,现在委员长提倡精诚团结,就叫精诚堡吧,于是这个两层圆型的城堡就命为“精诚堡”,以后由于人们口误把精诚唸成精神,这个地方就被老百姓叫做“精神堡”。 |
:最初叫东门桥,60年代初改建为石拱桥,后“文革”期间,在“破四旧、立四新”运动中,改名为育红桥,意为培育红色接班人,故名育红桥。 |
该地处于两条小河沟交岔处,当地村名称老岔口,又因当地盛产油茶,又“岔”与“茶”在当地方言中同音,后一直沿用老茶至今。 |
大约在清嘉庆年间(1793-1825),姚姓(后迁至马鬃岭下寨)蒋姓(后迁至马鬃岭上寨)祖人分别从贵州、湖南等地迁徙到此地定居,躲避了曾受水涝之害,寻找高地繁衍生息,将后背山岭形似马鬃的形状,故名马鬃岭。 |
此地因一条沟从枫香坝至汪家梁(流经上十里),两边是连绵的山脉,中间一条小河,据了解,大约在两百五十多年前,从湖南迁居此地的何姓、贵州迁居此地的陈姓在此定居,故定名大沟。1985年后改名为何家坡。 |
因此地原有一棵大枫香树而得名。元明时期属散毛宣抚司,清改土归流建县以后属体乾乡元阜里,1933年属一区节义乡管辖,1940年归元阜乡,1946年属小河乡,1952年10月起属第一区(原城关区)甘溪乡,1958年人民公社时成立枫香大队,属接龙公社辖区;1984年6月后更名为枫香村村民委员会。1993年12月接龙桥区并入翔凤镇,沿用至今。 |
以地理形态而命名,此地有一山,山上白色岩石居多而得名。 |
此地名以其地理事物命名,因该过去地桂花树较多,花开时节,因香气扑鼻而得名。 |
此地名以其地理特征而命名和人们的美好愿景而得名:因此地有一小山堡形似睡狮,就像当时的旧社会一样,任由列强欺负,人们期望这头狮子站立起来,于是将此地叫做狮立坪。 |
因此山坳有一块较平的坝子,以前盛产竹子,有一片竹林,人们从此地路过时,纷纷在这里歇脚。 |
此地以前有条河沟,河沟边有个沙堡,堡上有棵梅子树,故名梅子河,解放后,老百姓就习惯称梅河,故名。 |
因此地有一山堡,岩石都为红色,并无有杂石,整个村都在山堡周围。 |
此地山脚下四周都是平坝,平坝前面是河流围绕,人们觉得这里背山面水,适合居住,周围的人都纷纷搬过来,故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