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街道泰兴社区地处川西平原腹地中心地带,位于成都市北郊,依山傍水,浅丘各半,文化渊远流长,历史悠久,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生态社区,地处城乡结合部。成青路、马超路东沿线、新业大道横穿社区,社区有独特的地理优势和充足的发展空间。
幅员面积7.4平方公里,辖居民小组33个,总常住人口9595人,总户籍人口8203人,总户数3106户,党员232名。产业发展以“亲山亲水亲自然”为目标,构建生态高品质服务经济发展带,着力发展高品质生态文态体验社区。 |
新都街道和沐社区位于新都街道育英路,幅员面积1.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746户约20200人,下设商住小区3个,综合体1个,学校4个(含新都区特殊学校、毗河中学、香城小学、九子幼儿园)。和沐社区主要为打造东骏湖景湾、旭辉广场、超线公园等高品质商业楼盘和高档商业综合体,以人城境业高度融合的公园社区试点,推动新都建设宜居宜业宜商的成北品质生活高地。 |
寓意商业兴盛、百姓欢乐,故名。成都市新都区人民政府批准,批复号为新都府函【2021】19号。 兴乐社区,位于新都街道中心城区,成立于2022年6月,辖区人口1.7万余人,拥有6个一般网格,65个微网格,115个微网格员。 |
福元村位于新都街道以东2公里处,鸿运大道横穿福元村,东部紧邻同仁路,西部紧邻蜀龙大道北段,东南西北分别与朱王、正因社区、新东社区、封赐村接壤,覆盖面积约2平方公里,人口2382人,1047户,共12个村民小组。随着西南石油大学建设,2006年福元村部分土地被征用,现有耕地1166.79亩,已确权面积641.49亩,部分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大小企业2个。福元村上下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为加快建设“六个新都”而奋斗。
|
指境内有同仁桥,故名。同仁村于建国前属桂林乡同仁保,建国后1950年成立农民协会时改为同仁村(七村)。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时与高桥乡同属桂湖人民公社第十二耕作区,1961年撤销桂湖人民公社,成立桂林人民公社时改为红旗大队,1962年体制下放由红旗大队分出,更名为同仁大队(四大队),1982年体制改革时复名同仁村,沿用至今。 2020年村社区调整,将高桥村与同仁村合并设立同仁村。 同仁村村委会办公地址为原高桥村党群服务中心;成都市新都区人民政府批准,批复号为新都府函【2020】81号。 同仁村地处新都区新都街道东北方向,与新都街道正因社区、高桥村、板桥村、红星村接壤;幅员面积1平方公里。全村辖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975人。 |
此地原为“红星农业生产合作社”,故名。红星村在建国前属桂林乡同仁保的一部分,建国后1950年成立农民协会建村时仍为同仁村所管,1954年建立红星农业生产合作社时为其所辖,1958年划归桂湖人民公社第十三耕作区,1961年撤销桂湖人民公社,成立桂林人民公社时改为红星大队,1968年文化大革命中改为六大队,1982年体制改革命名为红星村,沿用至今。 2020年村社区调整,将红星村与黄河村合并设立红星村。 红星村村委会办公地址为原黄河村党群服务中心;成都市新都区人民政府批准,批复号为新都府函【2020】81号。 红星村基本情况
红星村地处桂红路边,全村有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301人,覆盖面积一平方公里,耕地面积约317余亩,集体建设用地47亩。是成德绵交通枢纽地带,毗邻新都工业东区,石油学院,成都医学院。
|
取境内泗洲院的“泗”和原崇义村的“义”组合命名。泗义村于建国前属桂林乡泗义保,建国后1950年成立农民协会时与黄河村合并,名为泗义村。 1958年与崇义村合并为桂湖人民公社第十五耕作区,1961年撤销桂湖人民公社,成立桂林人民公社时改为崇义大队,1963年从崇义大队分出,取名泗义大队,1982年体制改革复名泗义村,沿用至今。 2020年村社区调整,将泗义村与崇义村合并设立泗义村。 泗义村村委会办公地址为原泗义村党群服务中心;成都市新都区人民政府批准,批复号为新都府函【2020】81号。 泗义村地处新都区新都镇东北方向,与新都镇崇义村、黄河村接壤;幅员面积2.3平方公里。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共有744户,总人口1620人,村民代表35人,党团活动室一个,有卫生服务站点一个,卫生服务中心一个。 |
境内有桂林坊,故名。桂林村于建国前属桂林乡桂林保,建国后1950年成立农民协会时为一分会,同年建村命名为桂林村,1958年与万和村合并划为桂湖人民公社第十六耕作区,1961年撤销桂湖人民公社,成立桂林人民公社时将其改为万和大队,1982年体制改革复名桂林村,沿用至今。 新都街道桂林村地处泥巴沱风景区,北接蜀龙大道,南至绕城路,紧邻香洲半岛和科林制药,并有育英路贯穿其中,全村共有5个社,户数550余户,人口1500余人,面积约0.8平方米。 |
万和村地处新都区新都镇东南方向,与新都镇沱江社区,马超社区,肖林社区,崇义村,桂林村接壤。 境域面积2平方公里,下辖12个村民小组,村民代表45人。常住人口2800人,共1115户。2010年人均年收入10042元,具有农村图书馆,警务室,会议室。 辖区内有科伦药厂﹑工研科技﹑川菜食品﹑科飞科技及赖汤圆食品等工业项目。
|
境内有寂光寺,故名。寂光村于清代属新村三甲,建国前为下东区二保,1931年改名为寂光乡,1935年改称寂光保,1942年为三保,1953年改为十一村,1962年体制下放改为三大队,1982年体制改革更名为寂光村,沿用至今。 2020年村社区调整,将褚家村与寂光村合并设立寂光村;成都市新都区人民政府批准,批复号为新都府函【2020】81号。 寂光村地处新都区东门,距新都城区约5公里。寂光村地势平坦,幅员面积4.2平方公里,辖区总人口2832人,总户数1056户,共有13个居民小组;退伍军人74人,现役军人6人;村临时党委下设支部3个,党员103人,预备党员1人,入党积极分子7人;现村民集中安置于新都街道龙虎小区,普河小区、泗义小区。 |
此处境内有桥楼,故名。桥楼村于清代属回村二甲,建国前为下东区三保,1931年改称为三区桥楼乡,1935年改称桥楼保,1942年为四保,建国后1953年为四村,1962年体制下放为四大队,1982年体制改革称桥楼村,沿用至今。 2020年村社区调整,将桥楼村与礼拜村合并设立桥楼村。 桥楼村村委会办公地址为原桥楼村党群服务中心;成都市新都区人民政府批准,批复号为新都府函【2020】81号。 新都区新都街道桥楼村位于新都街道东部,面积1.8平方公里,全村有7个小组,总人口1456人,448户。2013年底换届选举,按照每10户产生一名村民代表则选出44个村民代表。 |
龙虎村幅面面积约2平方公里,人口约1850人,户数约660户。
村上为社员提供了便民代办服务:具体提供了计划生育证明、调解劳资纠纷、“残疾证申请”、“老年优待证”办理等20项服务;社会救助服务:提供农村低保、医疗救助、帮困助学、五保供养、应急救助、安身工程等网上申报服务;劳动保障服务:提供劳动保障政策咨询、就业指导和用工信息发布;公共与医疗卫生服务:提供政策咨询、投诉、健康教育、健康档案数字化管理、公共卫生信息上报等服务;农村科技信息服务:提供农产品市场信息、农业科技信息、农业政策信息、并提供上级信息服务;远程教育服务:提供政策理论、政策法规等12个方面的远程教育课件资料,提供流媒体教学资源。
人均经济收入大约6000元,龙虎村现有10个社,有村民代表64人。现有党组织1个,共计51个0员。
|
朱王村地处新都区城区东面,距城区4公里,西面与福缘村相邻,北面与庆元村接攘,南面与白店村和新都镇的红星相邻,全村有耕地1800亩,有1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898人,现搬迁有四个村民小组。村民较为集中居住的大院落37个,村民委员会由5人组成,下设人民调解委员会、治安保卫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社会福利委员会、计划生育委员会。 村内交通便利,成绵高速公路、县道桂红公路、新龙公路、新都绕城路穿境而过。近年来,有村道5条10公里,改扩建村道2条,硬质化路面3公里,为经济发展,招商引资奠定坚实的基础,彻底改变了道路、交通基础设施滞后的状况。 工业布局已呈规模:改革开放前,村内企业是一张白纸,无作何集体收入。改革开放后,从1982年开始,经过32年的发展,在村总支书记带领下,全村领导班子成员精诚团结,白手起家,从发展第一家朱王村化工原料厂为起点,经过多年艰苦奋斗,逐步扩大,形成了12家村办企业,产品包括钢材、钢线、塑料、印刷、喷塑、焊管等十多个品种,产品畅销10多个省、市
农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标准化农渠9条,2.5公里。为1600多亩的农田灌溉提出了便利,有1600亩优质水稻,科学种田,配方施肥、小麦、油菜等免耕稻草覆盖栽培达到1000亩,水稻保温育秧面积200亩,栽植枇杷、葡萄、新都柚、梨子等果树50亩。 村内有一朱王小学校、两处医疗站,村部设有图书室,会议室,电脑室,及党员活动室。 |
取白云庵的“白”和老盐店的“店”组合命名。成都市新都区新都街道白店村村民委员会在清代属吴村三甲,解放前为南区五保,1931年改称四区白店乡,1942年为十村,1962年体制改革为十大队,1982年体制后改为白店村,沿用至今。 2020年村社区调整,将白店村与店南村合并设立白店村。 白店村村委会办公地址为原店南村党群服务中心;成都市新都区人民政府批准,批复号为新都府函【2020】81号。 白店村位于新都区新都镇,现有居民1400人全部拆迁过渡,村部办公地点暂时在四合居生态园,目前白店村有党员:48人, |
此地位于高观山以东,故名。观东村于清初属高一甲。 宣统二年(1910年)属下南区。 民国三年(1914年)为下南区四保。 民国十九年(1930年)为第五区高观乡。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为太兴联保高观东保。 1950年成立农会为四分会。 1951年土改建政为观东村。 1956年为五星社。 1958年为五星耕作区。 1962年为九大队。 1982年复名观东村,沿用至今。 观东村位于泰兴镇东面,东邻青白江龙王镇,南接九官村,西邻新店子社区(原窑坝村),北面高筒社区,幅员面积2.18平方公里,下辖10个村民小组,总981户,人口有2480人,其中党员74名,辖区内有成北编组站、四川省再生资源市场等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