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喜泉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喜泉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1958年大炼钢铁时,在此挖出了大量的泉水,周围有一座山叫黄崖山,山势险峻,青石又大又多,并且有大量的石膏矿石。

1959年10月由龙湾常生等地移民迁入居住至此,正式设立大水䃎村,无更名、无改迁,沿用至今。

早在公元前,喜集水就有先民们活动。

1974年喜集水砖瓦厂取土时,出土了大量的彩陶、红陶和其他文物,现收藏于甘肃省博物馆。

自西汉属溫围县管辖,历经沧桑,归居多变。

前凉、西秦、吐蕃、西夏屡次割据。

直到明、清才回归大统。

上世纪五十年代,喜集水经历两次人口内迁,七八十年代又经历两次人口外迁。

1968年正式设立喜集水村,再无改迁,沿用至今。

兴泉村内原有一棵大柳树,以此为界,西属红水,东属靖远。

1933年景泰县成立,兴泉属芦阳区(乡)。

1949年解放后,属景泰县一区四乡。

1952年析置六区(驻兴泉),辖兴泉和二区划来的永泰、寿鹿、喜集三乡及四区划来的大安乡。

1955年六区改名为兴泉区,年底撤区并乡,为兴泉、喜集两乡。

1977年正式命名为兴泉村,再无改迁,沿用至今。

1968年5月建成三塘村,无更名、无改迁,沿用至今。

1976年10月景电一期水利提灌工程完工后,由景泰县原大安乡山区村民响应移民政策,搬迁至现住址建成北滩村,无更名、无改迁,沿用至今。

1974年由喜泉乡兴泉村八组村民、喜集水、酸茨水村民、中心村灰圈村民因异地搬迁而来后,组成余梁村,无更名、无改迁,沿用至今。

1979年10月景电一期水利提灌工程上水后,由景泰原大安乡大安村、福禄村等山区村响应政府移民政策,搬迁至此,建成新庄村,无更名、无改迁,沿用至今。

新民村是原福禄村和喜集水村在景电一期工程迁移时来到此地,当时是两个自然村新民和余梁,2004年1月合并后正式命名为新民村,无更名、无改迁,沿用至今。

1976年—1980年喜泉乡铧尖村民、拉牌滩村民、曹家庄村民,三台井村民、二台井村民、头台井村民、二龙山村民因异地搬迁而组成尚坝村,无更名、无改迁,沿用至今。

1976年10月景电一期水利提灌工程上水后,由景泰中泉山区村响应移民搬迁政策,搬迁至此,建成南滩村,后无更名,无搬迁,沿用至今。

1979年景电一期水利提灌工程上水后,由景泰县中泉山区村响应移民搬迁政策,搬迁至此,建成陈庄村,后无更名,无搬迁,沿用至今。

原名大拉牌,以村北有天然石拉牌而得名。

民国初年,为防匪掠,筑一堡寨,名“大安寨”。

大拉牌之名被取而代之。

1958年恢复大安村,再无更名、无改迁,沿用至今。

1968年曾为喜泉公社新华村,1969年为大安乡福禄村。

2004年12月撤乡并镇后,正式设立福禄村,无更名、无改迁,沿用至今。

1968年10月建成马莲村,无更名、无改迁,沿用至今。

1982年10月建成三台井村,无更名、无改迁,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