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明末刘仲达兴,名仲兴镇。后刘氏中落,卖于众商,遂改为众兴镇,故而得名。2020年7月行政区划变更后众兴镇改置为众兴街道。 [详细] |
城厢街道所属地域即曾经的城厢镇辖区,曾是元、明、清及民国时期泗阳县县城所在地,是当时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俗称“老泗阳”,以“城厢”街道命名,群众认可度高。 [详细] |
相传清朝咸丰年间,赵姓兄弟两从徐州逃荒来此安家,后兴集,故名为来安集。 [详细] |
抗日战争时期(1944年),为了悼念抗日救国而牺牲的烈士,当时的淮海行署和泗沭县政府曾在爱园境内的桃果园建立烈士陵园,命名为“爱园”,故而得名,并沿用至今。 [详细] |
清同治元年(1862年),陈素位、陈素村在东首兴新集;袁郎在西首兴袁集。后因两集相距百步,中有河泓桥相连,便取两集名首字为镇名,故而得名新袁并沿用至今。 [详细] |
相传清朝年间,居住在此的王姓居民为防止土匪扰乱,在此筑围,得名为王家集,1946年更名为王集,故而得名并沿用至今。 [详细] |
裴圩原名刘圩,清光绪元年(1875年)刘瑞堂在此筑圩而得名。清光绪七年(1881年),刘姓人家将土地房产卖给裴峻峰而更名为裴圩,故而得名并沿用至今。 [详细] |
黄河改道前,此地有渡口,相传有李姓义务摆渡,故取名李义口,久久相传得名李口。1912年后,改为李家口。1949年后简称李口,沿用至今。 [详细] |
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因集市临古黄河而兴起,名临河集,镇因集得名,故而得名并沿用至今。 [详细] |
相传唐代名将薛仁贵带领大军征伐时从此地穿城而过,故以此得名穿城,并沿用至今。 [详细] |
清代康熙年间,称岗陵集。清咸丰元年(1851年)卢日畅在此兴集,故改为卢集,镇以集名,故而得名并沿用至今。 [详细] |
旧称史三庄,清雍正年间(1723-1735年间),史姓地主三兄弟分居三处,此处为老三住地,后老三筑圩兴集,故名为史三庄,后称三庄。乡以集名,故而得名并沿用至今。 [详细] |
庄圩旧称桃园庄,清同治十年(1871年)庄庚如在此筑起土圩防匪,后新兴起集镇,故而得名并沿用至今。 [详细] |
江苏宿迁泗阳农场321323401001121第一居委会321323401002121第二居委会321323401003121建南居委会321323401004121建华居委会……[详细] |
西汉元鼎元年(前116年),置泗阳县,属泗水国,因故城在古泗水北岸而得名。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