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12月,成立唐庄、双竹、谢庄、李庄初级社;1956年,合并成立新华和五星2个高级社;1958年9月,改新华、五星高级社为新华、五星生产大队,下设生产队;1981年,新华大队更名为刘集大队、五星大队更名为双竹大队;1983年,改刘集、双竹生产大队为刘集村、双竹村村民委员会;2004年9月,刘集村与双竹村合并组建刘集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
民国32年(1943),隶属甘泉县抗日民主政府古井区司徒乡。 民国36年(1947),隶属江都县第八区司徒乡。 民国38年(1949),隶属仪征县陈集区司徒乡。 1953年12月,成立汤窑、张凹、何营、街庄初级社。 1956年,合并成立建军高级社,隶属凌桥区司徒乡。 1957年,撤销司徒乡,划属刘集乡。 1958年9月,建军高级社改称建军生产大队,下设生产队。 1976年10月,建军大队划出碾坊、束庄、杨洼、五条、梅庄等7个生产队连同丰产大队划出的4个生产队,组建刘集公社棉花科学技术推广站。 1981年,改棉科站为农科站。 1983年,改建军生产大队为建军村村民委员会,改生产队为村民小组。 同年,改农科站为何营村民委员会。 2004年9月,建军村与何营村合并成立建军村民委员会,辖29个村民小组,自得名沿用至今。 |
民国23年(1934),隶属江都县第八区盘古乡;民国32年(1943)6月,隶属甘泉抗日民主政府古井区盘古乡;民国36年(1947),恢复原置江都县第八区盘古乡;1949年6月,隶属仪征县陈集区盘古乡;1950年4月,隶属仪征县凌桥区刘集乡;1953年12月,成立赵家、仓房、周庄、詹营、魏庄初级社;1956年,成立联营、余桥2个高级社。 同年,余桥高级社划出东庄、义星、冀庄、牌坊四个组给丰产高级社;1957年3月,撤销盘古乡,划入刘集乡;1958年,联营、余桥高级社合并,建立联营生产大队,下设生产队;1983年,改联营生产大队为联营村村民委员会,改生产队为村民小组,自得名沿用至今。 |
1953年12月,成立盘古、丁巷、何庄初级社;1956年,合并成立国庆高级社;1957年3月,撤销盘古乡,国庆高级社划属刘集乡;1958年9月,改国庆高级社为国庆生产大队;1981年,恢复原名盘古生产大队;1983年,改建盘古生产大队为盘古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
民国32年(1943)6月,隶属甘泉县抗日民主政府陈集区司徒乡。 10月,隶属古井区司徒乡。 民国36年(1947),恢复原置江都县司徒乡。 1949年6月,划属仪征县陈集区司徒乡。 1953年12月,成立桑南、缸庙、黄营初级社。 1956年,合并成立黄营高级社,隶属凌桥区司徒乡。 1957年3月,司徒乡撤并至刘集乡,黄营高级社隶属刘集乡。 1958年9月,成立刘集人民公社,改黄营高级社为黄营生产大队,下设生产队。 1983年,改黄营生产大队为黄营村村民委员会,改生产队为村民小组,自得名沿用至今。 |
民国23年(1934),隶属江都县第八区司徒乡;民国32年(1943)6月,隶属甘泉县抗日民主政府陈集区司徒乡;10月,隶属古井区司徒乡;1949年6月,隶属仪征县陈集区司徒乡;1953年12月,成立司徒、窑山、十房初级社;1956年,隶属凌桥区司徒乡,成立司徒、姚山2个高级社;年末,司徒和姚山高级社合并组建联合高级社;1957年3月,司徒乡撤并至刘集乡;1958年9月,改联合高级社为联合生产大队,下设生产队;1968年,成立联合大队革委会;1979年2月,划出阚庄、巫庄、太平、杜庄4个生产队连同大房大队划出的7个生产队和知青农场组建刘集公社蚕桑场;1981年,撤销大队革委会;1983年,改联合生产大队为联合村村民委员会,改生产队为村民小组,自得沿用至今。 |
1956年,白羊乡并入三茅乡,成立夏窑高级社。 1957年3月,划属刘集乡。 1958年9月,改夏窑高级社为夏窑生产大队,下设生产队。 1962年1月,夏窑大队划分夏窑和管仓2个生产大队。 1966年,管仓大队改名为光明大队;1981年,恢复原名管仓大队。 1983年,改夏窑、管仓生产大队为夏窑村、管仓村村民委员会。 2001年4月,夏窑村与马鞍村合并组建夏窑村村民委员会,自得名沿用至今。 |
1958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时,改张庄高级社为白羊大队。 10月,成立白羊公社,辖龙河、恒华、刘集3个公社。 1959年2月,恢复原置,白羊公社撤销。 1966年,管仓大队更名为光明大队。 1981年,恢复原名管仓大队。 1983年,改白羊、管仓大队为白羊、管仓村村委会,改生产队为村民小组。 2004年9月,白羊村和管仓村合并组建白羊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
古井村,历史悠久。 宋代元祐初年掘井,后称古井;井旁建寺,称古井寺。 清雍正11年(1733),称丁古集(丁公庙与古井寺合称),为扬州西乡十三集之一。 古井区、古井公社、古井乡、古井村由此而得名。 民国23年(1934),隶属江都县第八区古井乡。 民国32年(1943)10月,隶属甘泉县抗日民主政府古井区古井乡。 民国38年(1949)1月,隶属仪征县古井乡。 1956年,成立古井高级社。 1957年3月,隶属古井乡人民委员会。 1958年9月,并入大仪公社。 1959年2月,析出古井人民公社,改称古井生产大队。 1966年10月,改称四新大队;1981年12月,恢复原名。 1983年,改称古井乡古井村村民委员会。 12月,将张竹、李二房2个村民小组划属张竹村。 2004年9月,袁井村与古井村合并组建古井村民委员会。 |
民国23年(1934),利民村隶属江都县第八区盘古乡;1949年6月,利民隶属仪征县陈集区盘古乡。 1950年4月,利民隶属仪征县凌桥区盘古乡。 1956年,成立利民高级社。 1957年3月,划属刘集乡。 1958年,改称利民生产大队。 1983年,改建为利民生产大队为利民村村民委员会,改生产队为村民小组。 2004年,丰产村合并入利民村,沿用至今。 |
民国23年(1934),隶属江都县第八区盘古乡;民国32年(1943),隶属甘泉县抗日民主政府古井区盘古乡;1949年,隶属仪征县陈集区盘古乡;1950年4月,隶属仪征县凌桥区盘古乡;1956年,成立中心高级社;1957年,划属古井乡;1958年,改称中心生产大队;1983年,改称中心村村民委员会,自得名沿用至今。 |
民国23年(1934),隶属江都县第八区古井乡;民国32年(1943)10月,隶属甘泉县抗日民主政府古井区古井乡;民国38年(1949)1月,隶属仪征县大仪区古井乡;1956年,成立仓房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改称仓房生产大队;1966年10月,更名为东风生产大队,1981年恢复原名;1983年,改建仓房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
民国23年(1934),隶属江都县第八区古井乡。 民国32年(1943)10月,隶属甘泉县抗日民主政府古井区百寿乡。 民国38年(1949)1月,划属仪征县百寿乡。 9月,百寿乡撤销,划属六巷乡。 1956年,六巷乡撤销,成立百寿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7年,划属古井乡。 1958年9月,改称百寿生产大队。 1959年2月,隶属古井公社。 1966年10月,更名为红光生产大队。 1981年,恢复百寿生产大队。 1983年,改称百寿村村民委员会,自得名沿用至今。 |
民国23年(1934),隶属江都县第八区铁牌乡;民国32年(1943)10月,隶属甘泉县抗日民主政府古井区百寿乡;民国38年(1949)6月,隶属仪征县大仪区六巷乡;1956年4月,撤销六巷乡并入古井乡,改称六巷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9月,改称六巷生产大队;1976年,六巷生产大队析出纲要生产大队。 六巷生产大队辖12个生产队,纲要生产大队辖13个生产队。 此后又将四新大队李庄、惠庄生产队和红光大队於庄、陈庄生产队划归纲要大队,时辖17个生产队;1983年,六巷生产大队改建六巷村村民委员会;2004年,纲要村并入六巷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
民国23年(1934),隶属江都县第八区铁牌乡。 民国32年(1943)10月,隶属甘泉县抗日民主政府古井区铁牌乡。 民国38年(1949),隶属仪征县大仪区六巷乡。 1956年,六巷乡撤销后隶属铁牌乡。 成立高彭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7年10月,铁牌乡撤销后,划属古井乡。 1958年9月,改称高彭生产大队。 1966年10月,更名为五一大队,1981年恢复原名。 1983年6月,改称高彭村村民委员会,自得名沿用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