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初,设2街,以河西的新华、新民、新城为一街,河东的甸板村以南,观音河上半村以北,锅圈山、冷饭坡、荒田、箐门口、东山以内地区均为二街,各设街公所,归一区。 1952年2月10日,成立老街镇。 1954年3月,河湾乡的锅圈山、冷饭坡、荒田划入铁丝窝乡外,其它归并老街镇,设车站、河湾、宝峰、东山等大组。 1958年初,撤区并乡,撤镇,大组改为管理区。 1965年底,又成立老街镇。 1971年,老街镇改为老街公社。 1981年4月,改为老街镇。 1984年,老街镇改为老街区。 1988年,撤老街区改为老街镇。 2005年12月,老街镇和曲硐镇合并为博南镇。 |
清朝时期,属保山县(今隆阳区),为“摆夷”世居地。 民国元年(1912年)前,属永昌府,设有杉木和巡检分防守御。 民国元年(1912年)后,划入永平县,称杉阳厅,设佐理县知事管理。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0月,现杉阳镇划分为杉阳、永和2镇。 1950年,永平县成立后,设杉阳区。 1987年,再次分为杉阳、永和2乡。 2000年10月,由杉阳乡改为杉阳镇。 2005年12月,撤销永和乡,归并杉阳镇。 |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设龙街镇。 1950年2月20日,建立龙街区。 1958年4月,龙街区改为龙街乡。 1958年10月,撤乡,成立龙街公社联合社。 1970年,撤销区、镇、社,设立龙街大队。 1984年,大队改为龙街镇。 1988年,龙街镇改为龙街彝族乡。 2001年7月1日,撤销龙街彝族乡,建龙街镇。 |
民国时,称灵化乡。 1958年10月,成立大公社,设龙门、双河2管理区,属银江联社。 1961年,划分为龙门、李子树、双河3公社,直属县管。 1963年初,成立龙门区。 1988年,由龙门区改为龙门乡。 |
1950年,为北斗乡,属银江区。 1963年2月,原北斗乡所属地区划设北斗、黄连、梅花3个公社,属银江区。 1966年11月25日,合并云台山林业局成立云台山公社。 1984年1月,改为北斗区。 1988年2月,由北斗区改为北斗彝族乡。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名龙马乡。 1950年,现厂街、水泄和龙街的一部分地区组成第三区,叫厂街区。 1958年初,撤区并乡后直属县。 1958年底,厂街区设厂街、瓦金、伟龙等5小公社,下设管理区,属龙街联社。 1962年,以厂街、瓦金、伟龙3公社为主设厂街区。 1966年,厂街区改为厂街公社。 1984年,厂街公社改为厂街彝族乡。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称龙马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厂街区。 1958年,撤区并乡,建立水泄公社。 1961年,水泄从厂街区划出成立水泄区。 1970年,撤销区、镇、社,改为水泄公社。 1984年2月,水泄公社改为水泄区。 1988年,由水泄区改为水泄彝族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