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嵊州市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嵊州市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自三国吴时(222-280)起为剡县县治所在地,五代时曾称赡都镇。

元代,县城设坊、隅。

明、清沿用元制。

清宣统二年(1910年)称城区。

1929年与游孝、雨钱二区合并为第一区,1932年分设七镇。

1934年合并为城东、城西两镇。

1946年两镇合并称鹿山镇。

1949年5月,建政城关镇。

1958年改为城区人民公社城关管理区。

1959年恢复镇建制。

1992年5月,中爱、新明、城溪、城郊、新联、新市乡和老城关合并为城关镇。

2001年老城区(除东南社区外)27个居委会、4个直属村和原城溪乡19个行政村组成剡湖街道。

2002年27个居委会合并为11个社区。

2007年22个行政村合并为13个行政村。

1949年解放建政丰乐乡、仁德乡、方升乡。

1950年分设中爱乡、圳塍乡、东郭乡、东外乡、东外乡、三塘乡,隶属临城区。

1956年中爱乡,圳塍乡合并中爱乡、东郭乡、东外乡、三塘乡合并为新明乡,隶属不变。

1958年中爱乡、新明乡分别改为中爱管理区、新明管理区,隶属城区人民公社。

1961年从明溪公社划入宕头、下宕头、里沙滩三个大队分后分别建立新民公社、三塘公社、中爱管理区改为中爱公社,隶属临城区。

1983年中爱公社、新明公社、三塘公社分别建立中爱乡、新明乡、三塘乡。

1986年中爱乡、新明乡、三塘乡由临城区管辖。

1992年5月中爱、新明两乡并入城关镇,为城关镇第一、第二工作点。

2001年12月由原城关镇46个行政村,仙人坑、三江两个居委会和原三塘乡的行政区域组建为三江街道。

2004年12月,新明工作片和上杨村委托嵊州经济开发区管理;2009年8月,城南建管委和三江街道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班子、机构、人员实施“一体化”管理,新区规划建设范围扩大至与三江街道原中爱区域基本一致,三塘工作片(彭山合地延伸区除外)委托经济开发区管理。

2011年6月9日,将城南建管会和三江街道更名为城南新区管委会(三江街道)。

解放初有东后街居委会;1951年改称第九居委会;1958年与第十二居委会合并改称第四生产队;1962年恢复居委会建制,称襟带门居委会;1966年为东风居委会,1970年撤销,分别并到红星居委会;1979年又从红星、建国居委会划出原来部分份建立东风居委会;1981年地名普查时,将驻东后街的东风居委会更名为鹿山居委会,辖12个小组,当时有413户,1242人口。

1992年临城区撤区并乡为城关镇,鹿山居委会亦在其中。

2001年12月由城关镇第四、五、六工作点(含东南、高版、捣臼爿三个社区)组成鹿山街道。

辖东南、高版、捣臼爿三个社区,城郊、新联、新市三个工作片24个行政村、22个住宅区。

1949年建政青溪乡,1950年分设浦口乡、棠溪乡、隶属临城区,1956年浦口乡、棠溪乡、四维乡、挹青乡和禹溪乡的屠家埠合并为浦口乡,1958年浦口乡分设浦口、上林管理区。

隶属城东分社,1961年分建浦口、四明分社。

1970年四明公社并入浦口公社、次年分开,1983年浦口公社改为浦口乡。

1992年改为镇。

2001年12月3日经绍兴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由原浦口镇行政区域形成,共18个行政村、1个居民区组成。

宋时甘霖镇属桃源乡。

清康熙时称两头门镇。

宣统三年(1911)实行地方自治制,甘霖与苍岩合称为霖苍镇。

民国元年,霖苍镇下辖桃源、白鹤、方升、平义四区,甘霖属桃源乡。

1946年甘霖从桃源乡分出为甘霖镇。

1956年以甘霖吴家田村建制甘霖镇,1958年为甘霖人民公社桃源管理区;1961年为桃源人民公社;1981年1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建制镇,1992年撤区扩镇并乡,原剡北普义,蛟镇乡并入甘霖镇。

2001年12月原博济、苍岩与甘霖合并为甘霖镇。

春秋战国时期属越国,秦时属会稽郡。

汉初,先后为荆王刘贾、吴王刘濞封地。

景帝四年(前153年),镇域属剡县。

此后县名虽多次改变,而镇域随县不变。

解放初建立长乐镇人民政府;1955年8月改为县直属长乐镇;1956年方口乡的一部分和石砩乡的石阳等村归属;1958年为长乐管理区,隶属长乐人民公社;1959年7月恢复为县直属长乐镇;1964年撤销镇建制,建立长乐人民公社;1981年3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改制为长乐镇;1992年撤销长乐区后,太平乡、大昆乡、方口乡并入长乐镇;2001年开元镇、绿溪乡并入长乐镇。

解放初称崇仁镇,乃直属县,1964年改为崇仁人民公社,1970年春联乡合并为崇春管理区,次年认分设,1981年3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建制为崇仁镇。

2007年行政并村,下设七个片:集镇片、春联片、富润片、民胜片、广利片、温泉片、升高片。

黄泽镇原属新昌县管辖。

1959年11月新昌县划归嵊县后,黄泽人民公社是全县19个人民公社之一,驻地黄泽镇,管辖藕岸、大明市、孟家塘、明山、明溪六个管理区。

1961年7月起,调整公社规模,黄泽人民公社恢复区建制,所辖管理区为人民公社。

1961年10月,恢复新昌县建制。

并县前属新昌县的黄泽镇及藕岸公社兰洲、麻车大队划归嵊县。

1962年7月,黄泽镇大岙底大队划入新昌县。

1979年底,黄泽区辖黄泽、明溪、灵山、明山4个人民公社,1981年2月,恢复黄泽镇为建制镇,1983年3月起,改人民公社体制为乡村建制。

黄泽区辖黄泽镇、明溪乡、灵山乡、明山乡,共54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

1992年5月,撤区并乡,黄泽区公所属乡镇合并成黄泽镇。

东汉永建四年(129),析剡县北合上虞县南,置始宁县,县治设今三界镇,隋开皇九年(589)废。

大业元年(605),复置始宁县,唐武德八年(625)又废,原始宁县领域仍归旧属。

贞元二十年(804),洪水冲毁官巷而成江河,街巷移建至城隍庙前。

宋时置三界镇,属会稽县,与嵊县、上虞交界,故名。

元设驿站。

明成化八年(1472)由会稽县划入嵊县至今。

万历年间(1573~1619)设市。

1926年镇上发生大火,始宁街焚毁殆尽,崇仁巨商金宪章出资重建。

新街全长930米,均系砖木结构楼房,高低一致,格式统一。

21年复置镇,37年改乡。

1949年建立三界区,辖三界乡、蒋桥乡、灵芝乡、四德乡。

1954年4月,绍兴县八郑乡、德政乡划入。

1956年13个乡合并为5个乡,并三界和下市头村另建三界镇。

1981年省人民政府批准置三界镇,隶属三界区。

1992年江东乡、三合乡、福源乡并入三界镇,西杜乡并入友谊乡。

1993年蒋镇乡改置镇。

2001年12月蒋镇、友谊乡并入三界镇。

从南宋至清未600多年中石璜原为罗松乡一辖村。

宣统三年(1911)罗松乡改为辅仁乡至1949年。

1950年为石璜乡,1956年与白竹乡、古家乡、楼家乡大部分合并为石璜乡,属长乐区。

1958年改为石璜管理区。

1961年更名为石璜公社。

1983年3月公社改乡,并新建石璜区,管理石璜、通源、雅璜和新建的镇基乡。

1985年8月,乡改为石璜镇。

1992年撤区扩镇,石璜镇与镇基乡合并为石璜镇至今。

2019年12月,原石璜镇、原通源乡、原雅璜乡合并为石璜镇。

唐贞观元年为富顺乡。

1912年属顺安区。

1949年5月属崇仁区顺安第一乡。

1950年分设谷来乡、九里斜乡、举坑乡、吕岙乡。

1956年,谷来乡、举坑乡及九里斜乡一部分,连同吕岙乡的石仓、高平山和绍兴县龙峰乡的大严、陶家合并为谷来乡。

1958年谷来乡、吕岙乡改为谷来,吕岙管理区,隶属北山公社。

1961年划出原举乡的部分和大严、陶家2村成立显潭公社,其余部分建立谷来公社,吕岙管理区为吕岙公社,隶属北山区。

1983年公社改乡。

1985年8月谷来乡改设为建制镇,隶属北山区。

1992年5月显潭乡(16个行政村)吕岙乡(20个行政村)并入谷来镇。

从此,谷来镇由原来的27个行政村,扩大为63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

区域面积由原来的53平方千米扩大为103.68平方千米。

人口2.48万。

2019年12月,原谷来镇、原王院乡、原竹溪乡合并为谷来镇。

解放初仙岩乡属画图乡,幸福乡属襟水乡。

1950年仍设画图乡、襟水乡,画图乡隶属临城区,襟水乡隶属里东区。

1956年塘丘乡并入画图乡,隶属三界区;襟水乡改名幸福乡。

1957年福源乡王舍岗、石坑、舜皇山三个村和灵芝乡的梓树、上王舍、中王舍、下王舍四个村(原王舍村)及城东区沙园乡的狮岩坑、严坑二个村划入画图乡。

1958年画图乡改为仙岩管理区,隶属城东公社;幸福乡改为幸福管理区,隶属里东公社。

1961年仙岩管理区改为仙岩公社,隶属临城区;幸福管理区改为幸福公社,隶属不变。

1983年政社分设,公社改乡,1984年1月,原和平公社日溪坑、合溪口两个村划入幸福乡(幸福乡距市区13千米)。

1992年6月,里东区幸福乡和临城区仙岩乡合并设立仙岩镇。

镇政府驻仙岩村化工路68号。

2007年9月实施行政村规模调整,从40个行政村、一个场,调整为18个行政村,有126个自然村。

1949年设金庭乡(驻晋溪)和孝嘉乡(驻华堂),1950年分设后山乡、金庭乡、灵鹅乡、炉峰乡、孝嘉乡。

1956年撤区并乡,后山乡和金庭乡合并称金山乡(驻晋溪),炉峰乡、孝嘉乡和灵鹅乡合并称新合乡(驻华堂)。

1958年为上东人民公社金山和新合社,1961年建立金山人民公社和新合人民公社。

1981年新合公社改名为金庭公社,1983年3月重设金山乡和金庭乡,1992年5月金山乡和金庭乡合并为金庭镇。

2019年12月,原金庭镇、原北漳镇合并为金庭镇。

唐宋时为游谢乡。

元称十八都。

明清相沿。

明国初年属游康区,民国19年(1930)称协和乡,五联乡。

1949年5月属四明区,仍为协和乡、五联乡。

1950年属城东区,分为协和、协平、缘溪、芦山、卮山乡。

1956年缘溪乡施家、上店、杨家宅划入协和乡,并改名明主乡;卮山乡、芦山乡合并为新建乡;协平乡、缘溪乡合并为和平乡。

1958年民主、新建、和平乡改名为明主、新建、和平管理区,隶属里东公社。

1961年明主、新建、和平管理区改建为明主、新建、和平公社,同时,新建公社将箭箬岭、下彦等划给和平公社,新建公社的芦田、棠溪、宓家山、西湖头、白杨树及和平公社的黄海田划给余姚县。

1970年明主、新建公社合并为新建公社,次年分开。

1981年10新建公社改名为卮山公社。

1983年公社改乡,隶属不便。

1985年明主乡更名为下王,改建制镇。

1992年和平、卮山乡并入下王镇。

镇政府驻下王村。

解放初属于贵门乡。

1950年贵门乡分为贵门、上里、雅安、横山四个乡,隶属南山区。

1955年8月玠溪乡从东阳县划入嵊县。

1956年3月,贵门乡、上里乡、雅安乡和玠溪乡合并为新山乡,横山乡改为安山乡,隶属南山区。

1957年玠溪乡从新山乡划出。

1958年10月,新山、安山、玠溪改为新山、安山、玠溪管理区,隶属南山公社。

1961年11月新山、玠溪管理区改为新山、玠溪公社;安山管理区恢复横山管理区,并改为横山公社,隶属南山区。

1983年7月,公社改乡,隶属不变。

1992年5月新山乡、横山乡、玠溪乡合并设立贵门乡,县直管辖。

乡政府驻地贵门村12号。

2019年贵门乡、里南乡等2乡合并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