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安良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安良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唐代至清代,汴洛古道在此经过。传于唐时,有一个叫安亮的人在此开店,招揽来往客商,取名“安亮店”,日久渐成村落。后村中人口增多,有村人迁出,于村西约两公里处又建一村,称“西安亮”,原村遂称“东安亮”。嘉庆七年,东安亮为避乱打寨,取名“安乐镇”,寓安居乐业之意。1937年,安乐镇改名安良镇,西安亮村也随之改成西安良。
清初,刘姓迁此居住养蜂,故名。
据《孔氏祖碑》记载:明初孔氏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后盖楼房,故名孔楼。
相西汉末年,王莽撵刘秀经过此天降大雨,道路泥泞,刘秀在坡上擦泥,故名擦刘坡、擦泥坡。1952年改为塔林坡。
因神前村位于禹州市神垕镇南,称为神前故名。
清初,赵姓从禹州楼子赵来此落户,并建有楼房,故名。
清乾隆年间,王姓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为防匪患建一座塔楼,故名王楼。
明代任姓迁此建村,后任姓迁出,村名沿用至今。
明洪武年间,鲁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
明初,有梁姓迁至“寿圣寺”前居住,取名杏花村。清代康熙年间,寺院重修,在大前两侧置石狮一对,名“狮王寺”村名随之亦演为狮王寺。1958年析为狮东、狮西2个大队(行政村)沿袭至今。
清初周、薛二姓自焦村迁此落户,靠蓝河两岸所产的酸枣卖钱度日,后取村名“酸庄”。
明初,有梁姓迁至“寿圣寺”前居住,取名杏花村。清康熙年间,寺院重修,在大前两侧置石狮一对,名“狮王寺”村名随之亦演为狮王寺。1958年析为狮东、狮西两村。
明初初年,王平从郏县城天平街迁此建村,故名。
清代乾隆年间,王姓从郏县城西关迁来落户,取村名“大王庄”。后因蓝河在此三面环绕水磨湾南流,故取名水磨湾。
清代乾隆年间,张姓从禹县柳树堂迁来,居住在小石山头,故取村名“山头张”。
说明:数据源自网络,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