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保定市各县市区历史沿革[2]

保定市各县市区历史沿革[2]

战国时为曲逆邑。

秦置曲逆县,属恒山郡。

以县南曲逆河为名。

西汉平帝元始五年(5)王莽改曲逆为顺平县。

刘秀建立东汉政权后,又将顺平县改为曲逆县。

汉章帝章和二年(88)更名蒲阴县,属中山国。

北齐省入北平县。

隋末北平县徙今治,属定州。

五代唐长兴三年(932)改名燕平县,后属易州。

北宋初燕平县复名北平县,庆历二年(1042)改置北平军,属中山府。

南宋末年,金国将北平军为县,且更名为永平县,贞佑二年(1214)永平县升为州,名完州。

明洪武二年(1369)降州为县,县以州名,属保定府。

1913年属直隶保定道,1928年直属河北省,1938年属晋察冀西区。

1949年属保定专区,1958年6月与满城县合并为满城县,9月5日改完满县;同年并入保定市,设完县区。

1960年划入清苑县,1961年划归满城县,1962年复设完县属保定专区(1968改地区)。

1993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完县复名顺平县。

1994年顺平县划归保定市。

在唐虞夏商为冀州之域;春秋为晋地;战国时为赵地;秦属上谷郡;西汉始设蠡吾县(故城在今博野县西北之里村,原名蠡村)属涿郡;东汉永元二年更隶河间国;本初元年刘志晋位桓帝,诏封其父蠡吾先侯翼为孝崇皇,立陵庙,析原省入蠡吾的陆城县地设博陵县,置令丞以奉祀,时属中山国;三国魏时属河间郡。

晋属高阳国。

北魏蠡吾县属高阳郡,北齐省蠡吾入博野县(治所在今蠡县城关);隋开皇三年隶瀛州,大业三年改属河间郡;唐武德四年更隶瀛州,天宝元年属河间郡。

至德二年复隶瀛州,永泰间改属深州;元和十年还属瀛州,后又属深州;五代初属深州,后周显德六年改隶定州;宋雍熙四年置宁边军,景德元年改永宁军;宣和七年降为博野县,未久又恢复永宁军仍领博野县。

金天会七年置博野郡军,天德三年改为蠡州,博野属之。

蒙古至元三年省博野东境(约今蠡县地)入蠡州,西境(约今博野县地)入蒲阴县,三十一年析蒲阴县东部地复置博野县,属保定路;明洪武元年始徙博野县城至今治,属祁州,六年改属保定府,清代因之;1913年改属范阳道,次年范阳道改名保定道;1928年隶河北省;1937年10月,博野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属冀中区;1949年8月1日划归河北省定县专区;1954年4月24日,撤销定县专区,博野县划归保定专区;1958年7月5日撤消博野县,并入安国县;1962年1月15日,恢复博野县制,仍属保定专区;1970年,保定专区改称保定地区,博野县仍属之;1994年12月地市合并,博野县属保定市,沿用至今。

涿州市辖境春秋属燕域,战国属燕涿都。

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建涿县,属广阳郡。

西汉高帝六年(前201),置涿郡,涿县属涿郡。

新莽始建国元年(9),涿郡改为垣翰郡。

东汉建武元年(25)复为涿郡。

三国魏黄初五年(224)改为范阳国,七年(226)改回范阳郡。

西晋泰始元年(265),范阳郡复为范阳国。

东晋十六国时,涿县先后属后赵、前燕、前秦及后燕。

北魏登国初(386),范阳国复改为范阳郡,领七县,治所涿县。

隋开皇三年(583),撤范阳郡,涿县属幽州。

大业三年(607),幽州改称涿郡,涿县属涿郡。

唐武德元年(618年),涿县属幽州。

七年(624年),涿县改名范阳县。

天宝元年(742)改隶河北道范阳郡,至德四年(759)复属河北道幽州。

大历四年(769),置涿州,领四县,州治在范阳县。

五代,涿州属幽州藩镇。

后晋天福元年(辽天显十一年、936年),范阳县随涿州隶属辽境。

辽开泰二年(1013),属南京道析津府。

宋宣和四年(1122)隶宋,名涿水郡。

金天会三年(1125),涿州隶金,属中都路。

大定二十九年(1189),涿州领五县,治所范阳。

元太祖十年(1215),涿州升为涿州路,辖七县。

中统四年(1263)降为州,领范阳、奉先二县。

明洪武二年(1369),撤范阳县并入涿州,属北平府。

永乐元年(1403),隶属京师顺天府。

清雍正五年(1727),所领房山县直隶顺天府西路厅,自此涿州无属县。

1913年,涿州改称涿县,隶顺天府。

1914年,随顺天府改称属京兆特别行政区。

1928年,涿县改隶河北省。

1937年7月,涿县被日本侵略军侵占后,11月成立日伪涿县公署,初为河北省直辖,旋即改隶保定道。

1940年伪政府设置燕京道,涿县属燕京道。

1944年涿县、固安等七县组成第一特别行政区,直隶汪伪国民政府华北政务委员会。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国民政府设第六督察区于涿县。

人民民主政权1938年置涿县平汉铁路西部地区与涞水连壤地区组成涞涿县,1941年涞涿县与房良县合并称房涞涿县,1944年房涞涿县撤销,涿县西部地区与涞水平原地区组成涿县,1947年再名涞涿县。

在涿县平汉铁路路东地区,人民民主政权1941年12月置涿县与新城、固安、容城连境区组成第一联合县,1943年涿县与新城组成第二联合县(后名新涿县),1945年再组成涿良宛县,1946年2月新涿县、涿良宛县合并称涿县,1947年10月再改称涿良宛县。

1949年8月,路东涿良宛县与路西涞涿县合并,恢复涿县建制,隶河北省保定专区。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涿县属河北省保定专区。

1986年9月,撤涿县设立涿州市,仍属保定地区。

1994年12月,原保定地、市合并为保定市,涿州隶属保定市。

战国时期置苦陉县,治今邢邑。

秦代为恒山郡地。

西汉置卢奴县,治今定州,并于今县东和东南境置安险县、苦陉县,均属中山郡。

东汉改安险为安、改苦陉名汉昌,属中山国。

曹魏改汉昌名魏昌。

晋初3县属中山郡,安讹为安喜。

后燕曾改卢奴为弗违,北魏复原名。

北魏皇始三年(397),在卢奴县置安州。

天兴三年(400),取“平定天下”之意更名定州。

隋大业三年(607),废州改博陵郡。

大业九年,改高阳郡。

唐武德四年(621),置定州,治安喜县。

后几经废置。

宋政和三年(1113),定州升中山府,治、领安喜县。

明洪武二年(1369),又改中山府为定州;三年,安喜县省入定州,属真定府。

清雍正二年(1724),定州升直隶州。

1913年,降州为县,县以州名,属保定道。

1928年,属河北省。

1937年,属河北省第十一行政督察区。

1938年,属晋察冀边区。

1949年8月,属定县专区。

1954年,属保定专区。

1958年,曲阳县并入。

1960年,改属保定市。

1961年,曲阳县析出,属保定专区。

1968年,属保定地区。

1986年3月,置定州市,仍属保定地区。

1994年,改为省辖县级市,由保定市代管。

夏、商、西周曾为古冀州、幽州地。

春秋属鲜虞国,后属中山国。

战国时属赵国,为赵之北界。

西汉武帝元狩六年(前117)置安国县,治安国城。

隋开皇六年(586年)改名义丰县,治郑德堡,属博陵郡。

唐武则天万岁通天二年(696年),改名立节县。

神龙年间(705年)复义丰县,属定州。

景福二年(893年)属祁州治在今无极县。

宋太平兴国初(976年)改名蒲阴县。

景德年间(1004年)改为蒲阴郡。

靖康年间(1126年)陷于金,复名祁州。

中华民国2年,废州复县,名祁县,3年后复名安国县。

1938年建抗日民主政府,属晋察冀边区。

1947年进行土地改革,后属冀中行署九专区。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安国县属河北省定县专区。

1955年属保定专区。

1970年属保定地区。

1991年6月撤安国县建安国市至今。

春秋战国时为燕国督亢地;秦代属广阳郡;自汉初元五年(前44)至隋各代,今辖境先后为方城、涿辖地,隶属于幽州涿郡和范阳郡;清代沿用明制;1948年解放;1949年土改,属新城县二区;1954年成立初级社;1956年成立高级社;1958年新城县与涿县、涞水县、雄县合并称涿县,县人民政府驻高碑店;1961年,涿县分设,恢复新城县;1966年县政府迁回新城;1969年11月又迁至高碑店;1993年设市。

说明:数据源自网络,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