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北辰区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北辰区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原为皇仓重地。

元代设“北仓”,清雍正元年建北仓廒。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将“仓廒”炸毁。

20世纪30年代,在废墟处建果园。

1953年,建津北郊区,干部、职工居住在南仓、北仓、阎街等村。

1956年,北郊区政府在北仓村东建办公楼,为了解决区属干部职工家属住宿问题,在果园北侧建平房,作为干部家属宿舍。

此后,商业、粮食、银行等单位也相继兴建干部家属宿舍。

1958年,北仓附近,被划为天津市工业区,建设大片平房和部分楼房作为干部职工宿舍。

自1957年12月开始,划分为果园楼、合成楼、第一化工厂、红旗药厂、天津重型机械厂、农药厂等居民宿舍片,直接由北郊区人民政府办公室管辖。

推举产生居民代表。

居民有事由居民代表直接找区政府办公室。

1969年2月21日,成立北郊区北仓公社新村街革命委员会,各个居民片隶属新村街道革命委员会。

1972年4月27日,建立北仓新村党委和新村街革命委员会。

1978年6月,改为北仓新村街办事处。

1982年5月17日,改为果园新村街办事处。

1992年5月1日,更名为天津市北辰区人民政府果园新村街办事处。

时辖19个社区居委会,后又调整为14个社区居委会。

2010年5月,更现名。

2011年重新对辖区进行划分,现所辖10个社区居委会。

原系北仓镇辖地。

集贤里街居民区形成于1981年,是1976年唐山地震后天津市政府统一规划的300万平方米职工住宅区首批工程,因名“三百万”。

1982年9月,成立集贤里街道办事处,原东起京山铁路,西至京津路,南起泰来道,北至津榆公路。

原街道办事处驻安达路南端东侧,与泰来道交口处。

后根据《关于明确果园新村街道和集贤里街道行政区域界线的通知》(北辰政办发[2011]15号)文件精神,重新调整行政区域界线。

根据街域范围,共设置泰来东里、泰来西里、集贤里、拜泉里、虎林里、安达里、红云新里、发电楼、瀛台里、瀛洲里、北医道,共11个社区居委会。

2010-2011年,投资1400余万元建成建筑面积5015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

2011年12月投入使用。

街道办事处迁入并设立“居民服务大厅”,将劳动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等7个直接面向居民的职能科室联合办公,实行一站式服务。

集贤里社区被评为“天津市充分就业社区”。

2003年5月,建立该街道办事处。

2003年10月,成立普东街筹备组。

在此之前,街域行政区划属北辰区宜兴埠镇人民政府,街域内有19个小区。

2004年3月,建普东街党委,4月该街道办事处揭牌办公。

2004年,成立劳动保障服务中心,解决办公用房160平方米。

先后在社区居委会建立20个劳动保障服务站,每个社区配备2名劳动保障协管员。

截至到2006年建立社区党组织18个,党支部1个,成立社区居委会19个,社区筹备组2个。

2009年底建成1200平方米的办公楼。

2005年街道成立,时为佳荣里街道办事处。

2007年7月13日,更现名,辖22个社区居委会。

2012年,瑞景街道分为2个街道,龙泉道以北保留现名,以南命名为佳荣里街道办事处。

2005年8月4日,建佳荣里街道办事处。

2007年7月,更名为瑞景街道办事处。

2011年5月4日,瑞景街一分为二,再次设佳荣里街道办事处。

以龙泉道为分界,路北为瑞景街道办事处,路南为佳荣里街道办事处。

2013年12月12日,批准设立青源街道、广源街道,并成立筹备组,管辖双青新家园保障房片区。

2014年10月20日,建立青源街道办事处。

2017年12月22日,成立荣翠园社区居委会。

2020年4月29日,新建欢畅园、青泽园、盛锦园、盛逸园社区居委会。

2013年12月12日,批准设立青源街道、广源街道,并成立筹备组,管辖双青新家园保障房片区。

2014年10月20日,成立广源街道办事处。

2015年9月8日,成立荣雅园、荣翔园两个社区居委会筹备组。

2017年5月26日,成立荣居园、荣馨园、荣溪园、荣康园、盛康园、盛安园、荣雅园、荣翔园社区居委会。

2017年12月22日,成立盛泰园社区居委会。

2019年6月19日,新建荣乐园社区居委会、盛福园社区居委会。

2020年4月29日,调整荣馨园、荣乐园社区居委会管辖范围。

2021年6月,荣诚园开园。

双环邨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市政府为解决全市16个工业局、300多个企事业单位部分职工住房难等问题,在北辰区天穆镇界内建设的居民住宅区。

考虑到当时城乡差别,为解决该住宅区居民户口仍留在市区的问题,1990年2月,经红桥区政府申请,市民政局批复(《关于同意设立“双环邨街道办事处”的批复》〔1990〕津民划字3号),设立双环邨街道办事处。

批复中明确:“该办事处暂由红桥区政府实施代管,红桥区、北郊区行政区域界线不变。”1992年至2001年,市政府、市民政局印发文件,明确双环村小区、佳园里小区、浩达公寓等相关点位由红桥区代管。

2009年,市民政局征求红桥区政府、北辰区政府意见,建议调整双环邨地区代管范围,进一步明确该代管片的界线走向。

2012年,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会议纪要(津政纪〔2012〕58号),明确了佳春里小区、佳园东里小区由红桥区负责管理,进而形成了该代管片区的界线走向。

2021年2月7日,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复撤销红桥区双环邨街道办事处、成立北辰区双环邨街道办事处。

1953年8月,建天穆回族自治乡,隶属津北郊区。

1955年6月,更名为天穆回族乡,隶属北郊区。

1958年9月,改为幸福公社天穆管理区,属红桥区。

1959年3月,更名为北仓公社天穆管理区。

1960年6月,改名为津北畜牧场天穆分场。

1961年5月,国营农场停建,天穆分场改为天穆公社,南仓(含马庄、闫街)改隶天穆公社。

1962年2月,隶属北郊区。

1982年11月,建立天穆乡。

1986年4月,建立天穆镇。

1992年3月,隶属北辰区。

成村于元代,至元16年(1279)即建有包括“北仓”在内的直沽广通仓,后因设有浅铺而称“引儿湾”或“尹儿湾”。

清雍正元年(1723),在此建库式北仓廒,地更以仓显。

居者以服务漕运、捕渔、贩运、种地为生。

古为幽陵,西周属燕国,秦隶雍奴县,汉属泉州县,唐属武清县,元属郭州,明清隶顺天府武清县,清雍正九年(1731)改隶天津县,民国因之。

解放初,隶天津县第八区,后改第四区。

1953年5月,隶天津市北郊区。

1956年9月,曾为镇建制。

1974年12月23日,李嘴人民公社并入。

1983年4月,改为乡。

1986年12月,正式设镇,命此名,名称沿用至今。

1953年,建双街乡,属津北郊区。

1958年,改称张湾乡,属北郊区。

同年成立幸福公社张湾管理区,属红桥区。

1960年,改名津北畜牧场双街分场。

1961年,易名双街公社。

1962年,复属北郊区。

1983年7月,复名双街乡。

1995年8月10日,撤乡置镇。

该镇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明永乐年间,居三角淀地区,称双家铺。

因靠卢沟河(今永定河)也称双沟港。

清顺治年间,更为双口。

1940年7月,首次建双口大乡。

1953年,建双口乡,属津北郊区。

1955年,属北郊区。

1958年,名幸福公社双口管理区,属红桥区。

1959年,改名北仓公社双口管理区,同年又易名双口副食品基地,属天津市食品局。

1960年,更名双口畜牧分场,隶津北畜牧场。

1961年7月,名双口公社,属红桥区。

1962年,复属北郊区。

1983年4月,复名双口乡。

1996年12月5日,撤乡置镇,命名为双口镇。

2001年,上河头镇并入双口镇。

明初,武清县行里社辖村制。

清初沿明制,乾隆元年(1736),天津县行巡检辖村制,其中杨柳青驿兼巡检辖43村,时有境内2村。

光绪三十年(1904),天津县成立东、西、南、北4乡巡警总局,时西乡第16区辖14村,有境内5村。

1929年,天津县成立村政处,时境内始有乡建制。

1934年,境内设6个编乡,其中青光为第47乡、韩家墅为第48乡、刘家码头为第49乡、李家房子为第51乡、铁锅店为第52乡、杨家嘴为第55乡,均隶天津县第3区,区公所设杨柳青镇。

1938年,日伪政权设甲、保、联保、镇、公所、大编乡。

1940年9月至1941年3月,日伪天津县当局在境内设韩家墅大(编)乡,辖7村。

1948年推行保甲制,乡辖村,时境内设韩家墅乡,辖7村。

解放初,境内无乡级建制。

1953年7月,津北郊区在境内设韩家墅、杨家嘴、青光、铁锅店4乡。

1958年4月,铁锅店乡并入青光乡,杨家嘴乡并入韩家墅乡。

1958年10月,撤销乡建制,2乡改为红桥区幸福人民公社的两个生产大队。

1959年1月,韩家墅和青光生产大队改为管理区,辖村为生产大队。

1959年3月,幸福公社改称北仓公社。

1961年5月,析北仓公社建包括青光在内的5个公社。

1966年9月,青光公社更名为红星公社。

1968年复称青光人民公社。

1983年4月,青光公社改为乡建制。

1995年11月,青光乡撤乡建镇,名称沿用至今。

2012年,被评为“天津市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7月至1952年10月,先后属天津县三区和天津市三区。

1953年7月,建镇。

1958年10月,并入兴淀公社为大队。

1961年5月,建宜兴埠公社。

1983年4月,公社改乡。

1985年1月,乡改镇。

1941年3月,设小淀乡。

1948年底解放,成立农民协会,后改为村公所,隶天津县第九区。

1950年,改隶天津县第三区。

1953年5月,建津北郊区后,设小淀乡和刘安庄乡。

1956年合作化时,为红光农业高级社,后改宜兴埠公社。

1958年4月,两乡合并为小淀乡;同年8月建兴淀人民公社,小淀乡易名小淀生产大队。

1959年秋,小淀、刘安庄、赵庄、小贺庄四个生产大队划归中保友谊葡萄园,隶属天津市农林局。

1960年8月,划归河北区,名宜兴埠公社小淀管理区。

1961年11月,成立小淀公社。

1962年,为小淀公社管理区委员会,隶属北郊区。

1983年5月,撤社建乡。

1995年11月,撤乡置镇。

说明:数据源自网络,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