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春荣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春荣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城市一定区域内建筑的、具有相对独立居住环境的大片居民住宅,配有成套的生活服务设施,如商业网点、学校(幼儿园)等。
在1949年以前,因村里存有一座古城堡故而得名古城。
在1949年以前,因该村以雷姓居住在沟畔而得名为雷畔村。
因李姓人家长期居住在台地上,原名为“李家台村”,后慢慢衍化为“李台村”。
据当地曾有老虎出没,便取名路虎。后改为路户。另有一说,于居民姓氏有关。
在1949年以前,因该村为宁县春荣乡街上村,故而得名宁春村。
因古代设有一个驿站,有三个供驿畜饮水的石槽,故命名为三槽村,1953年,改为三曹村。
相传清朝年间抚远大将军、恂勤郡王爱新觉罗·胤禛(康熙皇帝第十四子)曾路过这里,在山下川台地上打坐休息,因此得名王台。
在1949年以前,因该村人口稀少,昔姓人家属大户,族人多耕地多,故而得名昔家沟。
徐姓大户在此聚居,故叫徐家村。
解放前村内大多数人居住在现今李咀组,而由村内走李咀组必经一条岘子,由此得名岘子村。
白公村,因传说其地段经常出没一白虎,因此得名“白虎村”后演变为“白公”,故名。
抗日战争时期,此地是红区和白区交界处故命名为尺步。后经演变为红色堡子,2005年重新命名为赤堡。
高寺村原居民多以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徙至此另建家园,内有信奉佛教者,在村中一高台地建立寺庙供奉。往来行人以这座高台寺庙为行途中的地标,并广为流高寺村(高庙村)从此传开,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时定名高寺村,2004年经批准更名为高寺村村民委员会。
在1949年以前,村内齐姓较多,故命名上齐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