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大河乡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大河乡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1954年以前该村曾属高台六区。

1954年成立肃南县,高台县第六区划归肃南县管辖,成立金泉区,辖红湾乡、韭菜沟乡、水关乡。

1958年水关乡改为水关大队,隶属大河公社,该村为水关大队西岔河生产队。

1962年建置大河区水关乡。

1983年更名为光华村村民委员会,2004年12月为大河区撤区并乡后,光华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大河一带归高台县管辖,先设直属乡,至1950年10月改为高台县第六区,归亚拉格家,1954年成立肃南县,高台县第六区划归肃南县管辖,归韭菜沟乡管辖,1958年为大河人民公社红光大队,1962变更为景耀公社,1967年更名为东方红公社,1983年变更大滩村民委员会至今。

(用“该村”第三人称描述。

)。

红湾村隶属于韭菜沟乡,以驻地韭菜沟而命名。

解放前为裕固族巴岳特部落(五个家)、亚拉格家两个部落,解放初为韭菜沟大队,1961年划为景耀、韭菜沟两个大队,1962年分别改制为景耀人民公社和韭菜沟人民公社。

1967年又分别更名为东方红公社和五星公社,1969年两社合建为韭菜沟公社后社改乡,2004年撤区并乡居大河乡管辖至今。

1954年2月肃南裕固族自治区成立(县级),是年3月20日,高台县将所辖的第六区(大河)移交给肃南裕固族自治区,更名金泉区,建置四个乡,西八个家部落属红湾乡管辖,实行初级合作社,部分牧民入社;1955年5,肃南裕固族自治区更名为肃南裕固族自治县;1958年8月至11月,金泉区更名大河公社,建置三个大队,西八个家部落属红光大队管辖,实现了人民公社化;1959年2月,西八个家部落部分牧民搬迁至现皇城镇;1962年,大河公社改称大河区,红光大队改称雪泉公社,成立了牧业生产队,西八个家部落分别成立了松木滩和老虎沟2个生产队;1967年,大河区更名为长征区;1970年,恢复原区、社名称;1989年人民公社改称乡人民政府,生产队改称行政村,西岭生产队改为西岭村民委员会。

为了牧民办事方便,于2005年将村委会搬至大河乡,现村委会设在大河乡政府驻地。

1954年2月肃南裕固族自治区成立(县级),是年3月20日,高台县将所辖的第六区(大河)移交给肃南裕固族自治区,更名金泉区,建置四个乡,西八个家部落属红湾乡管辖,实行初级合作社,部分牧民入社;1955年5,肃南裕固族自治区更名为肃南裕固族自治县;1958年8月至11月,金泉区更名大河公社,建置三个大队,西八个家部落属红光大队管辖,实现了人民公社化;1959年2月,西八个家部落部分牧民搬迁至现皇城镇;1962年,大河公社改称大河区,红光大队改称雪泉公社,成立了牧业生产队,西八个家部落分别成立了松木滩和老虎沟2个生产队;1967年,大河区更名为长征区;1970年,恢复原区、社名称;1989年人民公社改称乡人民政府,生产队改称行政村,西岭生产队改为西岭村民委员会。

为了牧民办事方便,于2005年将村委会搬至大河乡,现村委会设在大河乡政府驻地。

1954年以前该村曾属高台六区。

1954年成立肃南县,高台县第六区划归肃南县管辖,成立金泉区,辖红湾乡、韭菜沟乡、水关乡。

1958年水关乡改为水关大队,隶属大河公社,该村为水关大队西岔河生产队。

1962年建置大河区水关乡。

1983年更名为西岔河村民委员会,2004年12月为大河区撤区并乡后,西岔河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属高台县六区四乡,1958年属大河公社水关大队,1959年搬迁至皇城马营公社,后迁回原地,2004年撤区并乡后属大河乡管辖。

解放以后,1958年成立红光大队;1962年,建立雪泉公社,营盘生产队;1967年,易名长征公社,营盘生产队;1978年,改名为雪泉乡政府;直到2004年撤区并乡改名为大河乡营盘村民委员会。

1955年5,肃南裕固族自治区更名为肃南裕固族自治县;1958年8月至11月,金泉区更名大河公社,建置三个大队,西八个家部落属红光大队管辖,实现了人民公社化;1959年2月,西八个家部落部分牧民搬迁至现皇城镇;1962年,大河公社改称大河区,红光大队改称雪泉公社,成立了牧业生产队,1967年,大河区更名为长征区,雪泉公社更名为长征公社,天桥湾生产队属其管辖;1970年,恢复原区、社名称;1989年人民公社改称乡人民政府,生产队改称行政村,天桥湾生产队改为天桥湾村民委员会。

1954年2月肃南裕固族自治区成立(县级),是年3月20日,高台县将所辖的第六区(大河)移交给肃南裕固族自治区,更名金泉区,建置四个乡,西八个家部落属红湾乡管辖,实行初级合作社,部分牧民入社;1955年5,肃南裕固族自治区更名为肃南裕固族自治县;1958年8月至11月,金泉区更名大河公社,建置三个大队,西八个家部落属红光大队管辖,实现了人民公社化;1959年2月,西八个家部落部分牧民搬迁至现皇城镇;1962年,大河公社改称大河区,红光大队改称雪泉公社,成立了牧业生产队,西八个家部落分别成立了松木滩和老虎沟2个生产队;1967年,大河区更名为长征区,雪泉公社更名为长征公社,松木滩生产队属其管辖;1970年,恢复原区、社名称;1989年人民公社改称乡人民政府,生产队改称行政村,松木滩生产队改为松木滩村民委员会。

于2002年9月,将村委会搬迁至红湾寺。

2011年10月又将村委会搬至县城,现村委会设在大河便民服务中心三楼。

1955年5月,肃南裕固族自治区更名为肃南裕固族自治县;1958年8月至11月,金泉区更名大河公社,建置三个大队,西八个家部落属红光大队管辖,实现了人民公社化;1959年2月,西八个家部落部分牧民搬迁至现皇城镇;1962年,大河公社改称大河区,红光大队改称雪泉公社,成立了牧业生产队,西八个家部落分别成立了老虎沟和老虎沟2个生产队;1967年,大河区更名为长征区,2015年10月又将村委会搬至县城,现村委会设在大河便民服务中心一楼。

1958年大岔牧场成立,2002年原国营大岔牧厂企业改制后,划归大河区管辖,成立大岔村,并入雪泉乡管辖,2004年撤区并乡,归大河乡管辖至今。

白庄子村原属喇嘛湾乡管辖,喇嘛湾乡解放前为裕固族巴岳特部落(五个家)、萨格斯部落(八个家)两个部落分治,解放初属景耀乡,属高台六区辖。

1954年自治县成立后,属金泉区辖。

1958年建红光大队,属隆畅公社辖。

1962年建为喇嘛湾公社。

1967年以纪念西路军途径此地改名为红星公社,1989年恢复原名,社改乡。

2014年,撤区并乡后,大河区改为大河乡,喇嘛湾乡撤销,白庄子村并入大河乡。

喇嘛湾村原属喇嘛湾乡管辖,喇嘛湾乡解放前为裕固族巴岳特部落(五个家)、萨格斯部落(八个家)两个部落分治,解放初属景耀乡,属高台六区辖。

1954年自治县成立后,属金泉区辖。

1958年建红光大队,属隆畅公社辖。

1962年建为喇嘛湾公社。

1967年以纪念西路军途径此地改名为红星公社,1989年恢复原名,社改乡。

2004年,撤区并乡后,大河区改为大河乡,喇嘛湾乡撤销,成为喇嘛湾村,并入大河乡。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大河一带归高台县管辖,先设直属乡,至1950年10月改为高台县第六区,归亚拉格家,1954年成立肃南县,高台县第六区划归肃南县管辖,归韭菜沟乡管辖,1958年为大河人民公社红光大队,1962变更为景耀公社,1967年更名为东方红公社,1983年变更大滩村民委员会至今。